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稻渔共作”践行绿色农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9:31:00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位于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的稻渔科技小院抢抓农时,与水稻育苗同步开展30余万尾小龙虾苗培育,标志着当地“稻渔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进入关键阶段。目前,水稻苗与小龙虾苗状态良好,科技支撑下的绿色农业实践稳步推进。

作为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与水产综合种养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稻渔科技小院依托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4月初启动水稻育苗。小院科研团队通过大棚控温和基质化育苗技术,确保稻苗在最佳环境中生长。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稻苗已进入“一叶一心”阶段,叶色翠绿、根系健壮,为5月中下旬机械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完善“水稻+水产”立体种养链条,小院科研团队专程接收经航空运输的优质小龙虾苗30余万尾。小院科研团队成员吉林农业大学学生王文进说,目前,虾苗喂养于大棚水池中,科研团队通过水温调控、饵料配比等技术,确保虾苗顺利度过适应期。当前监测数据显示,虾苗活跃度与摄食状态良好,将与水稻生长形成良性互动。

稻渔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秋举表示,科研团队全程参与生产实践,通过实时记录水稻与虾苗生长数据,验证“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模式的综合效益。“小龙虾放养可有效疏松土壤、抑制杂草,其排泄物作为天然肥料,能有效减少水稻种植的化肥使用量;水稻则为小龙虾提供遮阴避害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利用系统。据测算,“稻渔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较传统种植每亩增收800元,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兼具经济与生态价值。

目前,小院科研团队正密切监测水池动态,计划根据苗情开展精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虾苗逐渐适应当地气候,稻苗将于本月下旬进入移栽前炼苗阶段。这一科技创新实践,为东北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助力黑土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实施。


来源:长春日报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荆楚优品|江汉大米首家5G工厂建成 “一粒谷”到“一粒米”全程标准化

编者按农业品牌是产业标志。湖北努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生产荆楚优品,形成江汉大米、楚天好茶、潜江龙虾、仙桃黄鳝、洪湖莲藕、随州香菇、秭归脐橙、蕲春蕲艾和武昌鱼等“8+1”的品牌矩阵。今起,湖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荆楚优品”,敬请关注。位于潜江市的巨金米业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机器林立、

2025-07-14 19:56:00

做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

本报讯(记者 方梦宇)不少安徽阜阳市民发现,今年的杨絮少多了。杨树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泡桐树。这背后是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研发培育的四倍体泡桐发挥了重要作用。 阜阳市泡桐种植历史悠久,但传统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二倍体泡桐易发病、成材率低,20世纪90年代后,种植数量迅速缩减。近年来,为应对杨絮

2025-07-12 07:10:00

“机械+科技”、稻鸭共养、移动菇房 “智慧”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央视网消息:目前贵州水稻种植正值黄金期,贵州省册亨县的种植户抢抓农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水稻新品种种植,并组织开展机械化插秧,为今年水稻丰产丰收打牢基础。一大早,册亨县秧坝镇昂涛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已是机械轰鸣,耕田机在水田间穿梭作业,翻涌起层层泥浪。种植户分工协作,有的平整机械作业后的水田,有的将

2025-06-24 20:24:00

猛玛发布新一代图传监视器极影5,构建无线协作生态2.0

2025年6月17日,无线音视频技术品牌猛玛正式发布其新一代无线图传监视器——极影5。该产品的推出标志着猛玛“极影图传生态”全面迈入 2.0阶段,为中小型创作团队提供更轻便、高效、协同化的无线监看解决方案,推动拍摄现场进入全新协作时代。同期,猛玛宣布成为第十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训练营「无线音视频

2025-06-19 00:04:00

咸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在全国赛场获佳绩

2025年6月14日,中国康复医学会2025创伤康复病例大赛在吉林长春举办,咸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多重创伤困境 重拾生活希望》作品参赛,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康复事业的热忱,在这场医学盛事中斩获国家级三等奖,展现了医院康复医学团队在创伤康复领域的卓越实力与专业风范。此次参赛团队由康复医学科医

2025-06-16 10:56:00

针对庞泉沟中药资源 山西省中医院开启科研普查

本报讯 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加深药食同源中药材综合开发,由省卫健委立项,省中医院、交城县中医医院联合实施的“庞泉沟中药资源普查”科研项目日前在省中医院启动。我省交城县庞泉沟的野生中药资源分布广泛独特,此次庞泉沟中药资源普查,不仅要全方位、深层次、无死角地摸清该地区中药资源整体状况,还将建立起全面

2025-06-10 19:25:00

【青春华章·重走西北角】三代科研人的“薯光接力”

中国青年网定西6月9日电(见习记者 杨宇鑫 记者 乔佳新)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以下简称“会川试验站”)已默默耕耘了60个春秋。这个始建于1965年的科研基地,累计孕育了50个马铃薯品种,为甘肃省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种源保障和科技支撑。6月8日,记

2025-06-10 18:53:00

宁波10年育出千名科创好苗子

第四期“科技新苗”培养中期汇报会在市农科院举行。日前,从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举行的“首期青科畅谈活动”上传出令人振奋的数据——10年来,宁波借助“科技新苗计划”和“中学生英才计划”,依托高校“大先生”、科研院所导师,在中学生群体中培育出了1000余名科创好苗子。“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具有基础

2025-05-21 15:03:00

杨辉:城市“小蜜蜂” 用户贴心人

【来源:中国邮政报】上海市普陀区邮政分公司寄递事业部投递员杨辉,在邮政系统从事投递工作已12年,历经多岗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谦虚负责、吃苦耐劳赢得各方称赞。他勤奋好学,业务能力出众,在各项业务竞赛和全国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以其名字命名的“杨辉投递技能创新工作室”,选拔技术精湛、工作认真的员工

2025-05-20 15:10:00

科技发布厅丨全球首个!四川团队研发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智能预测模型,精度达82%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一分钟内预测全球任何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平均精度达82%,比国际现有模型准确率提高了约20%。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悉,日前,该实验室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范宣梅及团队在全球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智能预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5-12 1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