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机械+科技”、稻鸭共养、移动菇房 “智慧”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4 20:24:00    

央视网消息:目前贵州水稻种植正值黄金期,贵州省册亨县的种植户抢抓农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水稻新品种种植,并组织开展机械化插秧,为今年水稻丰产丰收打牢基础。

一大早,册亨县秧坝镇昂涛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已是机械轰鸣,耕田机在水田间穿梭作业,翻涌起层层泥浪。种植户分工协作,有的平整机械作业后的水田,有的将秧苗盘精准放置到插秧机上,田地间奏响农忙的协奏曲。

册亨县在推广机械化种植的同时,技术人员还全程驻点服务指导,从育秧、插秧到田间管理,手把手传授科学种植技术,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在当地落地见效。

今年,册亨县的粮食种植任务为19.6万亩,其中水稻计划种植6万亩,目前已超额完成达6.67万亩,机械化种植面积达4.68万亩。

江西瑞昌:稻鸭共养绘丰景 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江西瑞昌,当地创新采用稻鸭共养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农业的新路径,不仅实现了农药减量、粮质提升,还实现了一田双收,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位于瑞昌市横港镇远景村的水稻种植基地,正值拔节孕穗期的千亩早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稻田里,成群的麻鸭嬉戏觅食。

目前,当地已构建起稻鸭共养的生物防控与太阳能杀虫灯的物理防控双重保障体系。白天,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活动特性,在稻田中啄食害虫增加稻田透气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入夜后,吸收了能量的杀虫灯开启灭虫工作。这种模式下,每季水稻可减少3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每亩可节省80元左右的成本。同时,麻鸭的粪便中富含的氮、磷、钾提升了稻米的品质,长成后还能进行销售。

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样板,2025年,瑞昌市计划将稻鸭共养模式推广至3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面积达0.4万亩,辐射面积可达10万亩,预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约2.5吨。

福建漳州:移动智慧菇房采摘忙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福建漳州市的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蘑菇产量、加工量、出口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素有“中国蘑菇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当地创新建设了一种“移动智慧菇房”,让农户可以利用闲置空地或自家庭院种植蘑菇。近期,这里的农户们正忙着采收蘑菇,总台记者郭紫约就在现场,我们马上来连线她。

记者正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的百米菌菇示范基地。通过航拍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环境,这里在田寮村村口的一个高速高架桥下,两边是农田和住宅,桥下形成了闲置的空地。2023年开始,当地利用这块空地建设起了“移动智慧菇房”,它们每个长8米、宽3米、高2.4米,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集装箱,可以整箱吊装移动。在周边村落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上,也能够看到这些移动菇房的身影。

移动菇房的内部也合理利用了空间,菇房内部的菇架每一排有14层48列,平均一个菇房可以放置1300袋菌包。我们来看一段对比的画面,传统的菇房菌架高度有五六米,上面空间有大量空间闲置,浪费电力。此外,蘑菇密密麻麻摆放在一起,空气不流通,不利于生长。而在移动菇房里,较低的高度可以让普通身高的人轻松地采收蘑菇,不浪费上方的空间。同时,蘑菇被插空摆放,留出了充足的生长空间。

那“移动智慧菇房”的“智慧”又体现在哪儿呢?其实每个菇房都装有自动控制系统,只要在这个面板上设置自动控制模式,菇房就可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菌菇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自动调节。

这里的菇房主要种植秀珍菇,出菇时间只需要6—7天。我们刚才看到的菇房里种植的是种到第四天的秀珍菇,现在我们来看一间种到第六天即将采收的菇房调节了什么参数。

一打开门就可以看到这里的光线是蓝色的,这种光线需要在种植的第五天开始照射,可以让蘑菇的颜色变深、变黑,在采收的时候再调回适宜作业的白光。与此同时,记者在现场也能感受到温度显著变低了,因为在蘑菇成长的后期,过高的温度会使得蘑菇的叶片长大、变薄,影响口感。所以,从种植的第四天开始,菇房的温度就会逐渐从先前的26℃逐渐下调到现在这间菇房的13℃。

记者在现场还听到了很大的风声,这就是菇房在通过冷风自动调节降低室内的温度。通过画面,我们还能看到有雾气弥漫,这是在给菇房加湿,也可以用来在采收时给蘑菇保鲜,雾化水汽更细的液滴也有利于蘑菇吸收,量身定制的生长环境也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刚才我们看到的秀珍菇为例,出菇时间原来需要60天,现在不仅种植时间缩短了90%左右,产量还提高了10%。

接下来,记者来到了一间正在采收的菇房,秀珍菇的采收是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再分为大、中、小三个型号,用到的比对工具就是一个小圆片,品质最好、价格最高的是叶片和这个圆片一样大的大号秀珍菇,它的直径一般有5—6厘米,其次是中号和小号的。

根据统计,这样的一个菇房每年可以生产蘑菇3.6万斤,年产值达到21.5万元,每袋菌包可以产生收益3.3元,一间菇房每年可为农户实现增收7.8万元。为了减少农户的前期投资成本,相关部门还减免了他们租赁“移动智慧菇房”的费用;采菇后废弃的料包还可以统一收集卖给肥料厂生产有机肥,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漳州有约200个移动菇房,除此之外,当地也积极带动农户参与食用菌工厂化标准生产,去年全年,漳州市食用菌鲜品产量109.06万吨,集菌包制作、鲜品包装、食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答好五问促增收丨云南:壮大乡村产业 释放富民效应

“以前,除去种植成本,农民不赚钱还倒贴钱。现在村里每年咖啡总产量达到了4000多吨,2023年产值超过了1.3亿元,2024年产值接近2亿元。”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说。“过去因为咖啡价格低,不划算,我们很多咖农都弃管,熟了也懒得去采。现在一到采摘季,大家都抢着来采咖啡。”临沧的咖

2025-07-24 16:29:00

“镇”兴之路 郯城“一品” | 高峰头镇:葡萄产业铺就乡村振兴富民路

在临沂客户端讯盛夏时节,走进郯城县高峰头镇蒲汪万亩葡萄基地,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种植大户问友萍的30亩葡萄园里,阳光玫瑰、黑皇等优质葡萄品种长势喜人。“今年葡萄品质特别好,每斤能比市场价高出1-2元。”问友萍笑着说。高峰头镇的葡萄产业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个“

2025-07-16 00:40:00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荆楚优品|江汉大米首家5G工厂建成 “一粒谷”到“一粒米”全程标准化

编者按农业品牌是产业标志。湖北努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生产荆楚优品,形成江汉大米、楚天好茶、潜江龙虾、仙桃黄鳝、洪湖莲藕、随州香菇、秭归脐橙、蕲春蕲艾和武昌鱼等“8+1”的品牌矩阵。今起,湖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荆楚优品”,敬请关注。位于潜江市的巨金米业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机器林立、

2025-07-14 19:56:00

“机械+科技”、稻鸭共养、移动菇房 “智慧”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央视网消息:目前贵州水稻种植正值黄金期,贵州省册亨县的种植户抢抓农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水稻新品种种植,并组织开展机械化插秧,为今年水稻丰产丰收打牢基础。一大早,册亨县秧坝镇昂涛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已是机械轰鸣,耕田机在水田间穿梭作业,翻涌起层层泥浪。种植户分工协作,有的平整机械作业后的水田,有的将

2025-06-24 20:24:00

“希望赔款”秒到!中国太保升级“滴灌技术”!

中国太保 编者按: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谋划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发展蓝图,到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专项指导意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发金融业广泛共鸣。本报推出“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业作答进行时”专栏,记录行业的行动和思考,淬炼可复制的创新样本,求解亟待突破的实践难题。敬请垂注。

2025-06-24 08:43:00

丰泽区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

6月9日,丰泽区区长林清伏带队到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调研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作。副区长丁增辉参加。位于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的国际儿童时尚产业园项目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林清伏先后察看了全场景数字研产运营中心、共享直播中心、自动化剪裁房、小单快反生产车间等功能区,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和运营理念,并协调解决相关困

2025-06-10 17:35:00

鸿蒙版微信再次迎来大更新,10大功能特性上线体验更完善

鸿蒙版微信自上架以来,就持续保持高速更新迭代,不断优化功能体验,尤其是今年4月,为了能够逐步补齐与其他系统版本微信的差距,鸿蒙版微信迎来爆发式更新,创下了一个月内发布3个大版本的新记录,新增功能覆盖个性化、社交管理、设备适配、安全支付等众多领域,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进入6月,鸿蒙版微信再次推出重

2025-06-08 19:24:00

今晚,调油价!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受国际油价震荡上涨影响,国内汽柴油价格将于6月3日24时上调。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从6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65元和60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95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均上调0.05元。记者给您算一笔账,加满一箱50升的92号汽油将多花2.5元

2025-06-04 03:10:00

光山县白雀园供电所:开展农村夏季用电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小宝 通讯员 邹晓峰 余超“邹叔呀,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我们来您家看看家里的空调、电扇等用电安不安全,看有没有隐患;进户线一定要经常检查,特别是屋檐下受潮受损的旧线容易短路,遇到用电量增大,容易发生触电或火灾事故;闸刀上的保险丝不能用铜线、铝线代替……”5月21日一大早,国网光山县

2025-05-23 10:26:00

“航天果蔬”走上成都人餐桌,快了!

航天育种试验田内的航天辣椒近年来,随着航天科技发展,大批“果蔬航天员”有机会遨游太空,并在特殊的环境下解锁新能力。重量超100斤的巨型南瓜、色彩斑斓的番茄、维生素含量更高的辣椒……一些“太空味道”在航天育种试验田里拔节生长。“航天味道”的果蔬有何特点?哪些太空食材将成为火锅菜单里的新宠?近日,记者实

2025-05-12 0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