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发布厅丨全球首个!四川团队研发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智能预测模型,精度达82%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5:22:00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一分钟内预测全球任何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平均精度达82%,比国际现有模型准确率提高了约20%。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悉,日前,该实验室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范宣梅及团队在全球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智能预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Deep learning can predict global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据团队介绍,该研究基于过去50年来38次强震诱发的40余万处滑坡,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结合深度学习算法,研发了智能预测模型,能够快速预测全球任何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平均精度达82%,计算时间由原来的数天缩短到小于1分钟,实现了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近实时预测。

1970年以来全球地震诱发滑坡事件的空间分布和地震带—气候分区。受访者供图

该成果可以在震前对地震高风险区进行灾害风险情景推演,也可在震后快速评估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为震前防灾规划和震后应急救援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过去20年,全球强震频发,平均每月都会发生一次7级以上强震,山区强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地震伤亡的重要因素。例如,2015年尼泊尔7.9级地震滑坡造成的伤亡占总伤亡的40%以上。

精准预测强震诱发地质灾害,建立一个适用于全球不同地质环境条件的强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模型,成为地质灾害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

传统基于物理机理的Newmark方法(结构动力学中广泛使用的数值技术),由于对物理力学参数的要求较高,仅适用于小范围评估。近年来,随着遥感等观测数据增加,部分研究采用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建立历史滑坡样本和控制因素的经验映射,解决了对物理力学参数高度依赖的问题,但面临样本代表性与跨区域泛化能力不足的挑战。

范宣梅团队是如何破题的呢?

首先,研究团队从197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6级以上地震中筛选出38次典型事件,结合遥感智能识别与人工核验,解译了近40万处滑坡样本,构建规模大、质量高的全球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进而,将地震事件划分为环太平洋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以及寒带、温带与赤道带三大气候区,用来提升不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下模型的泛化能力。

其次,基于对强震诱发滑坡机理的认识,研究团队对17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坡度与岩性是全球范围内地震诱发滑坡的主控因素:PGA直接反映地震动能量释放强度,坡度决定斜坡自身稳定性阈值,岩性则影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震带—气候区的滑坡控制因子呈现显著空间分异性,反映了地质背景与气候外营力(地球外部能源驱动、通过气候、水文等自然过程改变地表形态的力)协同作用对滑坡动力过程的差异影响。这就突破了传统预测模型“一刀切”的局限。

再者,该研究创新设计了多尺度全卷积回归网络(一种用于处理不同尺度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结合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实现了诱发滑坡关键特征的自动提取、聚焦与融合。

模型采用“全球—区域双轨制”,在赤道和温带等事件和数据充足的区域采用区域模型,通过区域化训练充分优化参数,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在事件和样本匮乏的寒区场景则采用全球模型,凭借海量多样的训练样本能够保障稳健的预测下限,有效避免过拟合风险。

据了解,研究将通过探索“机理与数据联合驱动”方法,进一步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和响应速度。未来有望将降雨预报和余震分析等更多触发条件纳入预测模型,同时结合人口、房屋、基础设施等数据,实现多因素驱动的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大模型。

【拔节生长看雄安】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雄安赛区决赛落幕 前沿科技项目竞逐新区新机遇

冀时客户端报道 8月6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雄安新区赛区暨雄安新区第六届“智绘未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雄安举办。聚焦“科技引领·向新同行”主题,大赛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雄安、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近200个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赛。决赛包括企业组和团队组两个组别,共32个项目争相竞逐,

2025-08-09 20:16:00

为人工智能发展贡献“金砖方案” 《人工智能与创新》国际期刊启动全球征稿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赢金砖”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上,由金砖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与国际出版集团威立(Wiley)联合

2025-07-28 15:54:00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全文)

新华社上海7月26日电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全文如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

2025-07-26 13:34:00

全球媒体聚焦丨“美国在气候议题上退缩之际,中国和欧洲承诺携手向绿”

“美国在气候议题上退缩之际,中国和欧洲承诺携手向绿。”《纽约时报》网站近期发布的一篇报道以此为标题,报道了7月24日发布的《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报道援引欧洲某研究机构分析师凯西·布朗的话称,在当下这个时刻,一项联合声明能达成并公布,这一事实本身就意义重大。凯西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

2025-07-25 20:47:00

2025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重返中国,10月14日开战,淘汰赛采用BO5赛制,1/4决赛与半决赛中间不设休息日

7月25日,据《英雄联盟》官方微博消息:2025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将重返中国,于10月14日至11月9日举行。入围赛与瑞士轮阶段 – 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本届全球总决赛将在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拉开帷幕,17支战队将为争夺召唤师奖杯展开激战。入围赛将于10月14日拉开帷幕,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是一个专为顶级电

2025-07-25 10:48:00

提琴奏响振兴曲 确山音符响彻全球

记者 耿杨扬工人们正在对小提琴进行上漆后的晾晒。记者 弓华静 摄下料、做板、合琴,一把提琴初具雏形;装头、细磨、上漆,手工提琴变装完成;晾晒、装配、调试……经过12道大工序、200多道小工序,一把把手工提琴从确山县被发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全球90%的小提琴产自中国,而中国80%的中高端手工提琴来自

2025-07-24 08:44:00

鄱阳湖边的这座小镇,掌握着全球珍珠产业的“命脉”,国际大牌都从这进货

鄱阳湖边的这座小镇,掌握着全球珍珠产业的“命脉”,国际大牌都从这进货

2025-07-15 20:36:00

工信部部署“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推动AI智能体深度赋能产业核心环节

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记者奕延)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 当前,AI智能体(AI Agent)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词,国内外科技巨头、初创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国际知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将AI智能体列为2025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之一。“AI智能体”是什么?那么

2025-07-13 13:42:00

做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

本报讯(记者 方梦宇)不少安徽阜阳市民发现,今年的杨絮少多了。杨树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泡桐树。这背后是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研发培育的四倍体泡桐发挥了重要作用。 阜阳市泡桐种植历史悠久,但传统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二倍体泡桐易发病、成材率低,20世纪90年代后,种植数量迅速缩减。近年来,为应对杨絮

2025-07-12 07:10:00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举行——凝聚文明共识 共促和平发展

7月10日至1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共同主办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各界人士围绕“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与力量。“全球文明倡议”是会场内外

2025-07-12 0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