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发布厅丨全球首个!四川团队研发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智能预测模型,精度达82%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5:22:00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一分钟内预测全球任何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平均精度达82%,比国际现有模型准确率提高了约20%。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悉,日前,该实验室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范宣梅及团队在全球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智能预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Deep learning can predict global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据团队介绍,该研究基于过去50年来38次强震诱发的40余万处滑坡,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结合深度学习算法,研发了智能预测模型,能够快速预测全球任何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平均精度达82%,计算时间由原来的数天缩短到小于1分钟,实现了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近实时预测。

1970年以来全球地震诱发滑坡事件的空间分布和地震带—气候分区。受访者供图

该成果可以在震前对地震高风险区进行灾害风险情景推演,也可在震后快速评估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为震前防灾规划和震后应急救援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过去20年,全球强震频发,平均每月都会发生一次7级以上强震,山区强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地震伤亡的重要因素。例如,2015年尼泊尔7.9级地震滑坡造成的伤亡占总伤亡的40%以上。

精准预测强震诱发地质灾害,建立一个适用于全球不同地质环境条件的强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模型,成为地质灾害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

传统基于物理机理的Newmark方法(结构动力学中广泛使用的数值技术),由于对物理力学参数的要求较高,仅适用于小范围评估。近年来,随着遥感等观测数据增加,部分研究采用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建立历史滑坡样本和控制因素的经验映射,解决了对物理力学参数高度依赖的问题,但面临样本代表性与跨区域泛化能力不足的挑战。

范宣梅团队是如何破题的呢?

首先,研究团队从197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6级以上地震中筛选出38次典型事件,结合遥感智能识别与人工核验,解译了近40万处滑坡样本,构建规模大、质量高的全球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进而,将地震事件划分为环太平洋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以及寒带、温带与赤道带三大气候区,用来提升不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下模型的泛化能力。

其次,基于对强震诱发滑坡机理的认识,研究团队对17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坡度与岩性是全球范围内地震诱发滑坡的主控因素:PGA直接反映地震动能量释放强度,坡度决定斜坡自身稳定性阈值,岩性则影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震带—气候区的滑坡控制因子呈现显著空间分异性,反映了地质背景与气候外营力(地球外部能源驱动、通过气候、水文等自然过程改变地表形态的力)协同作用对滑坡动力过程的差异影响。这就突破了传统预测模型“一刀切”的局限。

再者,该研究创新设计了多尺度全卷积回归网络(一种用于处理不同尺度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结合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实现了诱发滑坡关键特征的自动提取、聚焦与融合。

模型采用“全球—区域双轨制”,在赤道和温带等事件和数据充足的区域采用区域模型,通过区域化训练充分优化参数,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在事件和样本匮乏的寒区场景则采用全球模型,凭借海量多样的训练样本能够保障稳健的预测下限,有效避免过拟合风险。

据了解,研究将通过探索“机理与数据联合驱动”方法,进一步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和响应速度。未来有望将降雨预报和余震分析等更多触发条件纳入预测模型,同时结合人口、房屋、基础设施等数据,实现多因素驱动的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大模型。

科技发布厅丨全球首个!四川团队研发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智能预测模型,精度达82%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一分钟内预测全球任何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平均精度达82%,比国际现有模型准确率提高了约20%。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悉,日前,该实验室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范宣梅及团队在全球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智能预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5-12 15:22:00

沿着海岸看中国·烟台篇|新药扎堆,何以绿叶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赵秀萍 孙俊杰 摄影报道潮涌黄海之滨,烟台高新区风光旖旎的海岸线上,正上演着一场生命科学的创新革命。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创新微球制剂、全国首个在美国FDA获批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全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治疗抑郁症的1类创新药……这些全球和全国“首个”都来自烟台高新区

2025-05-09 09:41:00

复盘:颜骏凌脚踝受伤缺席三周,回看当值裁判团队的判罚,是否正确?

5月5日,上海海港队客场挑战武汉三镇队,但作为队长、门将的颜骏凌将铁定缺席。3日,上海海港俱乐部官方微博通报了1日“新版京沪大战”后的球队伤情:门将颜骏凌左脚踝韧带撕裂,后卫吾米提江右侧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回头再看海港、国安之战,国安队扳平比分的进球,当时门将颜骏凌在小禁区扑救时被国安前锋林良铭踢

2025-05-05 06:02:00

智慧大脑来了!宝安区教育局宣布启动“宝教通”平台

南都讯 记者何思敏 日前,宝安区教育局举行宝安教育数字化转型“1+3”体系成果发布活动。现场,宝安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宝教通”平台正式启动,将全力构建深度赋能的智慧教育新生态。近年来,改革创新成为宝安教育弯道超车、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共识和重要抓手,拥抱教育数字化的时代浪潮,宝安区将2024年确定为“宝安

2025-05-04 20:18:00

广东省劳模吴志才:把实验室建在南粤乡村大地上

Transparency点击上图观看视频把专业课堂搬到乡村田野,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行走在广东的田间地头——这是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的教学科研日常。他深耕乡村振兴领域,作为学科带头人积极探索乡村学交叉学科建设,将教书育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学术智慧融入广东重大战略

2025-05-02 08:56:00

劳动者之歌|陆萍:以“钢绳韧劲”锻造国际标杆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陆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这份荣誉是对我和团队最大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陆萍说,接下来,她将立足新起点,带领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克更多钢丝

2025-05-01 20:56:00

新研究有望让水稻不再“怕热”

新华社武汉5月1日电(记者侯文坤)据华中农业大学消息,该校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李一博教授团队新发现一种让水稻“不怕热”的关键基因,并解析了其调控水稻耐高温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30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成为威胁粮食安全

2025-05-01 16:54:00

把爱装进孩子们的书包里——“蓝梦爱心助学行”走进陕州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红 通讯员 陈鑫初夏时节,爱意涌动。4月30日,以“蓝梦”助学传递温暖,爱心相伴成就梦想为主题的“蓝梦爱心助学行”在陕州区西李村乡中心校塔罗教学点温暖启幕。活动现场,“蓝梦”爱心团队成员与区邮政局工作人员共同将这份承载着关爱与希望,价值6000余元的慰问品郑重地送到塔罗教学点

2025-04-30 18:23:00

重磅发布!刚刚,全线大涨!

周乐一则消息突然引爆。今日,小米系集体爆发,小米集团一度大涨超5%,金山云一度大涨超18%。消息面上,小米大模型微信公众号称,小米开源首个为推理(Reasoning)而生的大模型“Xiaomi MiMo”,联动预训练到后训练,全面提升推理能力。当前,AI大模型竞争再度进入白热化。4月29日,阿里巴巴

2025-04-30 14:55:00

碾压DeepSeek!阿里Qwen3到底成色几何?

今天(4 月 29 日)凌晨,阿里巴巴推出了 4 月压轴的一款大语言模型——Qwen3 系列。而在这个月,Meta、字节跳动、OpenAI、Google、百度都在稍早前推出了新的大模型,OpenAI 甚至一次性拿出三款大模型,百度也在这周举行的 Create 2025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

2025-04-29 2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