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改革阵痛还是固本培元?平安银行行长率众高管回应年报热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7 18:02:00    

伴随着首份上市银行年报出炉,总部在深圳的平安银行成为资本市场和投资人的焦点。3月15日,平安银行在深圳总部举办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率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副行长杨志群,行长助理兼首席风险官吴雷鸣,董事会秘书周强等一众高管亮相。

3月14日晚,平安银行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整体经营挑战压力与业务调整机遇并存。年报显示,受市场变化、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利润同比有所下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实现归母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降4.2%。

截至2024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57692.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50.71%,在股份行阵营仍保持较高水准,风险抵补能力良好。截至2024年末,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1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12%。

平安银行认为,这份成绩单“通过固本培元、夯实基础,锻造价值成长内核,整体改革进展符合预期”。

不过,资本市场表现也有所态度。今天(3月17日)下午收盘,平安银行A股报11.50元 ,下跌近4%,总市值2232亿元。

息差承压的趋势何时放缓?希望保持在1.7%以上

银行的一个基本盘是息差,也是银行盈利水平的“晴雨表”。按照年报,2024年平安银行的净息差为1.87%,比上一年减少51个基点(0.51个百分点),使得利息净收入只有934亿元,同比下降20.8%。不过,得益于债券投资受益大增,该行非息净收入实现532.68亿元,同比增长14.04%。

平安银行副行长项有志解释,2024年主动调整零售贷款结构,息差下降比较多,但基本告一段落,主动调整因素慢慢消化完,高风险贷款压降也是比较“实”的。他预测,2025年整个行业有一定压力,但趋势会大大放缓,对平安银行也如此,在负债端会努力压降负债成本。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目前银行行业息差平均水平从2.5%击穿到1.5%以下,而1.8是一个普遍“安全垫”。展望未来,行长冀光恒坦言,该行息差要在股份行里面保持前列并稳住,他希望今后至少稳定在1.7%以上,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3-0.4个百分点。

净利润指标何时回归正增长?

去年平安银行归母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降4.2%。如何看待这个尚待回暖的盈利指标?利润能否实现正增长?

副行长项有志分析,去年第四季度单季度的盈利其实有所增长,系主动加大拨备力度。去年四个季度整体看,该行财务数据有波动,其中因债券市场变化,存量不良的显现也不太均衡,加上高风险业务出清从高到低趋势,所以上半年利润较高,下半年较低。展望2025年,他给出几个思路:基于战略考虑,信贷投放方面会加大中风险产品的推出;负债端也是今年重点,逐步降低负债成本;在费用上做精细化管理;已经发生不良贷款,也会加大催清收力度,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使得财务表现好一些。

分红超110亿:“要尽力而为也量力而行”

分红一直颇受关注。平安银行日前通过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2024年末期拟派发现金股利70.25亿元,加上已实施的中期利润分配,2024年全年以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6.08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17.99亿元。

据记者观察,平安银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略低于当年净利润30%。对于这比例和未来持续性问题,相关人士指出,去年比2023年增加了分红,对当期资本有压力。

冀光恒

“我们做这个决策很纠结,我们要尽力而为也量力而行,希望市场能体谅。”冀光恒坦言,短期经营承压,平安银行对市场、对监管、对股东、对舆论都要有正面回应。既要兼顾投资者和监管导向的需求,也要兼顾自己的短期中期的内生资本稳定。他认为,分红的根本前提是做好经营,未来希望分红比例能够维持在20%-30%左右。

回应人事调整:要增加“75后”

平安银行“人事变法”的悄然开启,也引来关注。今年3月,平安银行两位“大将”对调,深圳分行行长王军拟升任总行行长助理,分管零售业务;总行行长助理张朝晖不再分管零售条线,兼任深圳分行行长,而守稳深圳“基本盘”成必修课。

对于今年以来的系列干部调整问题,冀光恒坦言,从干部梯队考虑主要是年龄结构。目前平安银行领导班子里面年龄在55岁以上为主,比如项行长已经60岁,行长本人则是1968年出生,“75后”只有吴雷鸣一个人,高管平均年龄相对较大。对此他认为,要增加“75后”。冀光恒的另一个人事逻辑是加强重点分行工作。他分析,深圳分行大概占据该行四分之一营收,是根据地所在,不能任何闪失。而此番人事调整也结合了个人特点来布局。他进一步分析,张朝晖接任深圳分行行长,老将坐镇,希望发挥他长期担任分行行长,能征善战的优点与特质,能守住平安银行的“基本盘”。而分管零售的王军曾在多个城市当过行长,有冲力,有思路,有突破困局的能力,适合当前的零售板块。

零售与对公“冰火两重天”,战略定力是否动摇?

个贷降、对公增——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平安银行这份年报中,零售和对公业务结构呈现“冰火两重天”。

按照报告,平安银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加强了资产质量管控,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10.6%。对公驱动明显,2024年末,企业贷款余额16,06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具体来看,平安银行的对公行业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2024年上述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4424.56亿元,同比增长35.4%。

据记者观察,对于一直以“零售立行”为主战略的平安银行来说,零售改革进入深水区,在零售业务摒弃“贷款端高定价、高风险,存款端高收益”等“三高”资产,传统零售增长策略被颠覆,也意味着必须面临零售改革阵痛。

那么,主动压降零售高风险资产、加码对公核心领域的策略,是否意味着“零售为主”的战略定力有所动摇?高速发展情况下遇到周期如何应对?

“在顺周期,我们把营收做起来。但在经济周期调整的时候,我们产品策略和风险策略稍微反应慢了一点。”冀光恒认为,以零售见长、带有科技基因的性质不会改变。平安银行的战略定力,还是零售为主,他打比方说,“止血的问题,已经做到,接下来还需要造血。”

不过,均衡依然是主旋律。冀光恒强调,平安银行身上零售特质、科技基因不能失去。对公业务不是应景的,不是暂时的。没有一家强的银行是偏科的,这是均衡发展逻辑,“我个人压力和团队压力很大,我们吃过快的亏。”他表示,平安银行也在等待宏观经济修复的过程。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实探深圳“五一”假期楼市:置业顾问忙到"脚不沾地",“好房子”成楼盘新卖点

每经记者:陈荣浩 每经编辑:金冥羽,魏文艺龙华区珺奕府项目销售现场|每经记者陈荣浩摄 “您是我们今天上午接待的第二波客户,预计接下来几天我们都将从早到晚忙于带看,这已经成为‘五一’假期的工作常态。”5月2日上午,深圳房产中介谢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当天,每经记者实地走访了

2025-05-03 19:37:00

5年亏损近10亿 桂林旅游缘何难盈利

本报记者 王登海 北京报道手握两江四湖、银子岩等核心旅游资源,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旅游”,000978.SZ)本应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优势,尽享行业红利。然而,近年来桂林旅游却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亏损。从2020年至2024年,除2023年有短暂盈利外,其余年份均为亏损,累计亏损达9.62亿

2025-05-03 03:36:00

五一档新片票房突破2亿元 《水饺皇后》票房领跑

中新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 高凯)据灯塔专业版,截至5月1日17时24分,2025年五一档新片(含重映)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2亿元人民币,影片《水饺皇后》《雷霆特攻队*》《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幽灵公主》《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暂列前六。截至当日17时34分,五一档首日(5月1日)大盘票房

2025-05-02 09:13:00

机构持仓大曝光!社保、QFII、公募持股50强出炉

A股一季报披露正式收官。今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钟情哪些上市公司,又进行了哪些调仓换股动作?证券时报·数据宝制作发布《2025年一季报社保基金持股榜》《2025年一季报QFII持股榜》与《2025年一季报基金持股榜》,纵览三大市场机构最新动向。社保基金持股榜:持仓三一重工超33亿元作为A股市场的“国家

2025-05-01 21:01:00

永辉超市承认,部分门店“反向抹零”情况属实!调改阵痛又迎口碑危机

5月1日,永辉超市官方公众号“永辉同道”发布整改说明称,经排查,全国范围内,虽然大部分城市门店包括全部调改店已统一执行“舍分”标准(即分位额舍弃不计入顾客结算金额),但重庆、河北、北京、天津、东北地区的部分非调改门店存在现金支付分币“反向抹零”结算规则(手机支付顾客无影响)。顾客反馈的重庆金源时代店

2025-05-01 12:34:00

“储能集成第一股”首份完整年报:“价格战”承压 毛利率继续下滑

4月29日,海博思创(688411.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这是海博思创上市后的首份完整年报。今年1月27日,海博思创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资本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储能集成第一股”。上市3个月有余,海博思创的股价走势跌宕,从发行价19.38元/股,到上市首日以73.60元/股开盘,最终发行首日市值

2025-05-01 01:13:00

华大基因2024及一季度业绩大降:净利润首度为负,双轮增长容易吗?

文|《港湾商业观察》王璐作为国内基因检测及生命科学领域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300676.SZ)交出的2024年答卷很不理想。与此同时,业绩的差强人意也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2024年业绩大降,净利润首次为负2024年,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38.67亿元,同比下滑11.10%;归母净利润-9.03亿

2025-04-30 16:36:00

一季度,牙克石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牙克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贯穿一条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市经济起步稳健、开局良好。记者从统计部门了解到,根据旗市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牙克石市地

2025-04-29 10:30:00

央行首提推广“两新”债务融资工具,去年以来发行255亿,呈三大特征

财联社4月28日讯(编辑 杨斌)为支持民企债券融资,央行相关负责人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提及“推广‘两新’债务融资工具”。“两新”债务融资工具由交易商协会于去年6月创设,目前已发行255亿元,尽管规模不大,但民企融资的比例较高。同时,“两新”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精准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

2025-04-28 17:28:00

国家发改委: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谈到更好发挥内需主动力作用时强调,具体思路和方法非常明确,就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做强国内大循环。他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这三方面工作。提振消费方面,近

2025-04-28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