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激励功能:
产权归根结底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产权主体在行使产权时,受到收益最大化的动机支配。明确的产权界定能够激励产权主体更有效地利用和经营其财产,从而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约束功能:
产权对产权主体在行使产权的经济活动中施加强制,防止产权主体滥用权利,确保产权的合理行使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资源配置功能:
产权制度的安排本身具有调节或影响资源配置状况的作用,通过产权的明确界定和交易,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协调功能:
产权关系的明晰及其制度化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通过建立和规范财产主体行为的产权制度,可以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秩序规范、有序的运行。
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
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侵犯。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结构。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权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通过明确界定的产权,可以提供一种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或约束,促进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有效流动和配置。
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
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它规定了财产的存在及其使用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的行为权利界限和约束关系。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明晰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顺利运行的法权基础。
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诸方利益造成的损失或提供的便利不能用价格来准确衡量,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或支付。通过明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当事人有可能找到各自利益损失最小化的合约安排。
综上所述,产权的功能涵盖了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协调、保障合法权益、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以及解决外部性问题等多个方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的一种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