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治观察:上海老人用房产换他人给自己养老送终,看似合理交换为何矛盾频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7:42:00    

为了让自己“老有所养”,近年来一些老人委托他人为自己养老送终,并用名下房产作为回报,自己百年之后,房产便归赡养者所有。

这样一种看起来还不错的方案,在实践中出问题的情况却不少见。记者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近期审理了一起赠与合同纠纷案,老人认为对方接受房屋赠与后未尽赡养义务,于是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赠与。

对此,法院会如何判决?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老年人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好这类赠与合同,获得更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孤老想以房产换昔日养女赡养

邱老伯今年85岁,是位孤老。1970年,邱老伯夫妻曾共同收养了邱女士作为养女。但父女关系不是很好,1992年,邱老伯诉至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解除了收养关系。之后两人也没怎么来往。

直到2019年,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的邱老伯主动联系了邱女士,提出由邱女士来赡养自己,作为回报,等到去世之后,自己名下一套房产归邱女士。邱女士权衡之后同意了。

同年11月,邱老伯卖掉原住宅,在邱女士家附近购买了一套已加装电梯的房子。因邱女士受到当时上海市限购政策影响,故该房产登记在了邱女士的儿子宋先生和邱老伯两人名下,其中宋先生占有99%的份额,但过户后一直由邱老伯实际居住。2020年1月和2022年2月,邱老伯先后两次签署书面协议,约定由邱女士为自己养老送终后,房产份额由邱女士继承。

起初,邱女士时不时会去看望邱老伯,为其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但很快,邱女士与邱老伯就居住照顾以及私生活问题发生争执,随后邱老伯将邱女士微信拉黑,并将邱女士和宋先生起诉至普陀法院,要求撤销赠与,收回房产。

双方对于房产全部由邱老伯出资购买没有异议,也就是说,认可宋先生名下的份额来自邱老伯的赠与,但对于这份赠与是否附有赡养条件存在不同意见。但邱女士认为,邱老伯提出赠与房产主要是为了补偿当年对自己的亏欠,从未说过要以赡养为前提。“如果是以赡养为前提,我可能不会同意。”邱女士说,因为邱老伯的意见容易反复,他之前也以这种方式将财产赠与其他亲戚,后来反悔又要回来。

很少履行赡养义务判决撤销赠与

普陀法院审理后认为,从动机来看,在购买这套房屋时,邱老伯与邱女士脱离收养关系已有20多年,期间双方几乎没有来往,也未曾共同生活,也没有赠与、照顾对方等表示。邱老伯年事已高、无其他子女,此前曾希望将房产赠与侄女换取赡养也被拒绝,这才与邱女士重新建立联系,之后的一系列做法符合常理。邱女士称邱老伯赠与系争房屋份额是出于补偿亏欠的意见,缺乏证据支持,难以采信。

从签订的两份协议来看,邱老伯明确写了系争房屋为养老房屋,邱女士对此肯定是知晓的,但认为此约定仅限于邱老伯名下1%的产权份额,明显不合常理,也与邱老伯签署《协议书》时对子女养老真实需求的意思表示不符。

所以,法院认为,邱老伯赠与99%房产份额系以邱女士照顾养老为前提的意见,盖然性更高,对此予以采纳。根据法律规定,受赠人有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这三种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本案中,邱老伯认可邱女士曾照顾过自己一段时间,但在两人因生活琐事关系恶化、拉黑微信后,邱女士就很少履行养老照顾义务。结合当事人陈述,邱老伯的日常生活消费、起居照顾主要是自己负责,在双方都认为已经不能继续相处的情况下,邱老伯主张撤销赠与的意见,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予以支持。

最终,普陀法院一审判决支持邱老伯撤销赠与的诉请,系争房屋变更至邱老伯一人名下。后邱女士提出上诉被驳回,目前本案判决已生效,邱女士也配合履行了判决相关义务。

未签书面协议难认定附条件赠与

近年来,普陀法院受理了多起类似的赠与合同纠纷案,即老人以帮助养老为条件,将房产赠与他人后,又认为对方未尽赡养义务,起诉索回。

但是,并非所有老人的诉请都会得到法院支持,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是否留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该赠与是否附条件。

普陀法院去年审理的一起案件,就驳回了原告朱老伯的诉请。朱老伯和前妻育有一女孙女士,上世纪90年代朱老伯夫妻离婚后,孙女士一直随母亲生活。2016年,朱老伯在浙江嘉兴购置了一套房产,考虑到之后的养老问题,在与孙女士协商后,将这套房产变更为父女两人共有。

之后几年父女两人相安无事,直到2023年,因疲于照顾生病住院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孙女士与朱老伯发生了争吵。朱老伯一怒之下,将孙女士告上法庭,要求撤销赠与合同,嘉兴这套房子归自己所有。孙女士向法庭说明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与朱老伯发生矛盾的原因,表示愿意继续赡养朱老伯。

普陀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孙女士通过朱老伯的赠与取得房屋部分所有权,朱老伯主张双方存在口头上的附条件赠与协议,但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亦未能提供相应证据,应该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加上孙女士主动出具承诺函,对之前双方往来中的言语不妥表达了歉意,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了朱老伯的诉讼请求。

尽量细化内容保留证据避免纠纷

在养老需求越来越大的当下,名下的房产是不少老人、特别是孤老获得赡养的重要依仗。老人在签署此类赠与协议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避免纠纷?

“结合审判实践,我认为要尽量细化协议内容,比如正常情况下一周来探望几次,每次多长时间等等,并且约定好如果未按协议履行,老人可撤销赠与。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去做个公证,将名下财产交给公证处托管,避免人财两空。”普陀法院一位法官说。

此外,老人有时情绪多变,容易改主意,或者其他近亲属可能会对房产归属提出异议。受赠方为防止自己尽赡养义务后,未能按约定获得回报,也要在平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比如探望老人的视频、为老人购买日用品的开销单据等等。

曾有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他代理的一起意定监护案件中,老人的近亲属就不认可老人签订的赠与协议,起诉非亲非故的受赠方意图拿回财产。“我就告诉我的当事人,你之后每次去老人家里都要开直播,让大家看看你是怎么照顾老人、老人对你是什么态度。”律师说,起初当事人觉得这样可能有作秀的嫌疑,但如果不这么做,当事人可能无法在法庭上提交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尽到了赡养义务,“说到底,这也是为了让善良的人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原标题:《法治观察:上海老人用房产换他人给自己养老送终,看似合理交换为何矛盾频发》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闲乐

老人站台突然晕倒 铁骑队员及时救助

大皖新闻讯 5月19日,马鞍山交警机动大队铁骑队员沿花山路巡逻时,发现一名老人在公交站台内突然晕倒,躺卧在地上。铁骑队员立即查看情况,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当日上午10时许,四名铁骑队员在花山北路区域巡逻,开展执勤执法工作。巡逻至花鸟市场路段时,发现公交站台内围拢了很多人。凭借职业敏感性,铁骑队员察

2025-05-20 11:01:00

甘肃移动“心级服务”的温情瞬间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在数字浪潮奔涌的今天,“心级服务”已成为中国移动与用户之间最温暖的纽带。2025年“5·17”世界电信日之际,让我们走进那些平凡却动人的故事,感受甘肃移动以匠心守初心的时代温情。一张“明白卡”背后的银发守护故事“丫头,电视又‘罢工’啦!”68岁的马瑜兰(化名)老人拨通营业

2025-05-19 16:32:00

普陀民企·苏河扬帆〡以产业园为支点,普陀民企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载体、培育产业新动能的平台,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创立于1988年,致盛集团从传统专业大市场起步,逐步转型为以产业园管理、文创产业、产业投资和物业服务四大板块为核心的大型专业化产业园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商。“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当

2025-05-18 10:57:00

普法案例宣讲也要校准精度

法律的生命在于公正,公正的土壤在于真相,真相的表达在于语言的精准。微博截图彩云网评特约网评员 陈长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两行人相撞案”普法案例引发争议。该法院回应称,关于“安全距离”的表述存在使用不恰当的问题,并提供了事发现场公共场所视频,详细介绍案发情节。​根据法院回应和现场视频

2025-05-12 19:51:00

14岁少女瞒报年龄文身,近6万清洗费谁负责?法院判了

14岁女生谎称18岁,签订合同自愿文身,家长发现后花了近6万元清洗文身但效果不佳,将店铺起诉到法院索赔。5月9日,湖南高院通报这起案例,法院判决女生自担四成责任,而店铺承担六成责任,赔偿3.8万余元。洗完文身留下的伤疤14岁女生瞒报年龄文身 家长起诉店铺2024年初,14岁的李梦(化名)在入学面试时

2025-05-11 20:01:00

炎陵县发出首本居住权登记证明

红网时刻新闻5月9日讯(通讯员 张成琳)5月8日上午,雷女士到炎陵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成功办理炎陵县首例居住权登记手续。夫妻俩为双方老人申请设立了终身居住权登记,用法律兜住道德底线,为亲情加筑“安居感”,成为炎陵县居住权登记制度首位受益者,这也是炎陵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的首本居住权登记证明。据悉,雷女士

2025-05-10 07:50:00

嘉禾民辅警在湍急的河水中接力救人

5月7日凌晨,110接警员接到一个报警电话,电话那头一位群众语气焦急,称其在钟水河中捞起一个人,但后续不知如何处理。“在河水中,一位老人正划着船,船上还躺着一名女子。”这是民辅警赶到现场时看到的一幕。持续的降雨致河水暴涨,老人在河中划行异常艰难。为尽快将女子救上岸,民辅警抛出救援绳索,在老人的配合下

2025-05-09 18:11:00

颍上:跨越十年的邻里守望

在颍上县慎城镇下溜社区,有一段跨越十年的邻里情谊,温暖而动人。自2015年与定居在该社区的藏族大妈次力卓玛相识后,杨立章、杨书章兄妹视这位老人为亲人,经常前往老人家中,为老人义务理发、收拾房间,帮助购买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谛。  杨立章(左)、杨书章(右)兄妹与次力卓玛

2025-05-07 09:50:00

周口西华:“银发经济”为“银发人”带来好“钱景”

“银发经济”为“银发人”带来好“钱景”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建涛 通讯员 彭世繁在西华县大王庄乡孔寨村干鲜蔬菜批发部,经常见到老年人排长队出售干鲜蔬菜,他们少的卖几斤、多的卖几十斤。鲜蔬菜每斤价格1元左右,干蔬菜每斤元10元以上,每人每次都能卖几十元。老太太买油盐酱醋,老头买烟酒和日用品,兜里还不缺零花

2025-05-06 11:21:00

山西:“面对面”沟通 “肩并肩”调研

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落实到司法审判各方面,在自觉接受监督下严格公正司法。山西省各级法院始终自觉、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接受人民监督,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视察法院、专题调

2025-04-30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