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4%未经治疗的乙肝最终发展为肝癌!专家:年轻人的肝癌更凶险、更棘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2:20:00    

肝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原发性肝癌病例38.9万例,死亡病例31.65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全部肿瘤的第4位和第2位。这说明,肝癌总体的治疗效果没有其他肿瘤好。

“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患者群体,越年轻的肝癌,其恶性度越高,许多年轻人忽视了体检,确诊时肝功能已严重受损,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张磊主任医师指出,年轻人罹患肝癌的残酷事实背后,是肝癌“沉默杀手”的特性与防治意识的不足。

肝炎是肝癌的一个诱发因素 图/视觉中国

肝脏的代偿能力让早期症状被忽视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中晚期才被发现,这也导致了肝癌的治疗难度较大。

“早期肝癌通常症状无特异性,早期可能只是乏力、消化不良或上腹隐痛,这些症状太容易被忽略。”张磊主任强调。由于肝脏代偿功能极强(正常肝脏切70%仍可维持身体运转),患者往往在出现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等严重症状时才就医,此时多已进入中晚期。

数据显示,我国80%肝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感染,而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演变中,约2%-4%的未经治疗的乙肝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癌。

代谢性脂肪肝成新威胁年轻患者治疗更棘手

肝癌的病因较为复杂,受环境和饮食双重因素影响。主要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酗酒、黄曲霉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据最新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数据显示,我国慢性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22%和15%,规范化诊疗成为乙肝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乙肝病毒感染会极大地提升罹患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风险。研究显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中每年有15%-20%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肝癌年发生率为3%-6%。

现在随着乙肝疫苗普及,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比例下降,但代谢性脂肪肝引发的肝癌发病率显著上升。“现代人高热量饮食、肥胖、糖尿病问题加剧了这一趋势。”张磊主任指出。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患者群体,“越年轻的肝癌恶性度越高,许多人忽视体检,确诊时肝功能已严重受损,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在门诊遇到30多岁的年轻患者,详细询问一般都有肝炎史,平时他没有重视体检,一过来他症状就是腹胀、腹水、黄疸,已经到了肝癌的中晚期,真的是非常可惜。”张磊表示,实际上越年轻的肝癌,往往恶性度是非常高的,这类患者往往都会合并严重的肝脏的肝功能的损伤,对他们来说,可以治疗手段也非常有限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张磊主任医师手术中

综合治疗突破:中晚期患者迎来“转化”希望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肿瘤来达到治愈的目的。手术切除后剩余肝脏可出现代偿性增大或增生,以代偿被切除肝脏的功能。

对预计不能直接手术切除的患者,也可进行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阻断肿瘤供血,抑制肿瘤生长,部分患者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针对传统认为无法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张磊主任介绍了最新进展:“通过介入、靶向和免疫联合治疗,近30%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可实现肿瘤降期,获得手术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肝癌总体复发率仍高达70%,但靶向药物和PD-1免疫治疗的应用已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十年前无药可医的患者,现在可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疗效。”

高危人群每半年需查B超+甲胎蛋白

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较高,其中有一些危险因素值得注意:

1、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毒感染因素。

2、酗酒:长期酗酒会导致肝脏受损,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3、脂肪肝:脂肪肝是肝癌的一个重要诱因,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4、食物污染: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对于肝癌防控,张磊主任给出明确建议:“乙肝携带者、长期酗酒者、有家族史人群应每半年进行B超和甲胎蛋白检测。”他特别提醒,黄曲霉素污染食物(如霉变谷物)是明确致癌物,而甲胎蛋白持续超过400μg/L需高度警惕。 这是因为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帮助。CT和MRI检查也可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并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而本身丙肝或者乙肝,或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如血清 AFP 升高,特别是持续升高,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肝癌诊断。专家呼吁公众,提高对肝癌的认知,高危人群务必坚持规律筛查,让早期发现不再只是少数。

文|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刘文琴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可欣

2%-4%未经治疗的乙肝最终发展为肝癌!专家:年轻人的肝癌更凶险、更棘手

肝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原发性肝癌病例38.9万例,死亡病例31.65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全部肿瘤的第4位和第2位。这说明,肝癌总体的治疗效果没有其他肿瘤好。“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患者群体,越年轻的肝癌,其恶

2025-04-24 12:20:00

00后抗癌网红去世!曾与白血病抗争三年

4月22日,网红游哥发布视频,沉痛宣告24岁抗癌博主“小雨”离世的消息。让人心疼的是,在小雨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4月21日下午,小雨妈妈发布视频,透露女儿病情危重,向一直以来关心帮助女儿的网友们表达感谢,字里行间满是不舍与悲痛。“小雨”原名牟雨,四川人。于4月22日凌晨三点多因白血病治疗无效,出现严

2025-04-23 13:49:00

2025年呼和浩特市“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开始啦!符合条件的抓紧申请!

2025年呼和浩特市“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已经启动,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抓紧申请!“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主要包括白内障复明行动和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行动两个项目,是自治区红十字会面向全区符合条件的患者开展的一项救助活动。为积极配合自治区红十字会持续开展好这项活动,呼和浩特

2025-04-23 09:39:00

年轻人肠癌发病率十年飙升142%,肠道求救信号你听懂了吗?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每年新发癌症病例9.29万例,发病率为625/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别以为癌症更容易找上老年人,对病症的一些早期征兆,也别怀有“我还年轻”的侥幸心理。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我国30岁至39岁群体已占新发大肠癌患者的12.7%,而在2010年这

2025-04-23 07:14:00

缝合容错空间仅5毫米!达芬奇机器人助力复杂食管裂孔疝手术成功

【来源:劳动观察】4岁半的轩轩(化名)外表看起来比同龄人瘦弱许多。出生时罹患先天性食管闭锁,伴随食管中下段软骨环狭窄和左侧膈肌发育薄弱形成的食管裂孔疝,连吞咽流食都成为折磨,让他的生命被按下了“慢速键” ——反复呕吐、胃食管反流侵蚀肺部,导致肺炎频发、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孩子。“吃了,他就吐

2025-04-21 17:48:00

新闻周刊|一位ICU医生眼中的生命之重

在生死时速的竞技场上,一道自动门将人间悲喜切割成两个世界:门外是攥着检查单来回踱步的家属,门内是连呼吸都需要仪器代劳的生命。这道门,或许是现代医院最具哲学意味的存在。它既是一道物理屏障,隔绝着生与死的焦灼;也是一面精神棱镜,折射出人性最深处的光与影。在这道门内,时间以监护仪的心跳频率丈量,这里的对话

2025-04-20 18:43:00

母子双双被毒倒,迅速恶化!紧急提醒:路边看到千万不要买!不要吃!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近日,一对母子因误服自行购买的中药煲汤,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被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入院。路边中药致中毒母子紧急入院抢救据了解,母子俩从路边小商贩处购得中药材,未经过任何正规渠道检验或医生指导,用来煲汤,服用后不久便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随后迅速恶

2025-04-20 12:17:00

精准髋关节翻修术 助78岁老人重启“行走”人生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程贺轶、程宇虹)近日,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襄州区人民医院)骨二科团队在副院长王永贵的带领下,成功为一名高龄患者实施复杂全髋关节翻修术,展现出医院在高难度骨科手术领域的卓越实力。患者是一位78岁高龄老人,三年前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接受了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期假体松动,

2025-04-19 11:55:00

明日迎谷雨节气 专家提醒:近期要注意“春捂有度”

央视新闻明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节气以“雨生百谷”为特点。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介绍, 在气温波动较大的春季要“春捂有度”,既要通过适度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又要防止过度保暖诱发“春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李杰:呼吸道疾病患者,防止冷空气和湿冷的刺激引起气管的

2025-04-19 11:44:00

全市首家“免陪护”服务试点医院在金普新区启动

来源:大连日报本报讯(高琪 王磊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近日,金普新区“免陪护”服务试点医院落户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这也是我市第一家“免陪护”服务试点医院。“免陪护”服务是深化医疗改革、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途径。引入专业医疗护理团队,为住院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生活照护,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

2025-04-19 0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