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在广元发展快20年,赵钢毅感触颇深。
作为广元市安驭铝合金车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此前他将“出口退税时限较长”这一问题反馈给公司“一对一”产业专班。半个月后,不仅问题得到解决,产业专班还通过“绿色通道”将责任落实到海关、税务、银行等单位,将出口退税时限缩减了50%,并形成固定工作机制,全市出口退税企业均受惠。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育好“产业之林”。近年来,广元市多管齐下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吸引众多企业纷至沓来,激活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亲商助企热线服务专区
创新机制:从“多头跑”到“一站式”
2022年11月3日,广元市成立四川省首家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整合纪检、检察、司法等多部门职能,打造“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转办、一体化处置”的监督闭环。这一创新举措,迅速成为企业解决难题的“主心骨”。
“过去投诉得找多个部门,现在只需跑一个地方,问题就能快速解决。”广元市阳光大地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2023年初,该公司开发的印江山小区因排污管网接入受阻,面临交房困境。投诉举报中心接诉后,迅速协调经开区住建局现场办公,仅用一个月完成400米市政管网铺设,保障了700户业主顺利入住。

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受理投诉
数据显示,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受理投诉举报1300余件,平均办理时长15个工作日,办结1250余件,满意率达91.7%。这背后,是广元市构建的“双建四联”专项监督体系——建专班推进、建中心撬动,联动“纪巡审”“室组地”“查改治”“百千万”,形成监督合力。2024年至今,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1014个、通报曝光典型案例52起,以“硬监督”提升营商“软环境”。
精准破题:从“急难愁盼”到“暖心答卷”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广元市坚持“问题导向”,将企业“痛点”作为改革“靶点”。
苍溪县猕猴桃食品有限公司曾因电费问题陷入困境:“用电越多,电价越高。” 对接期间,工作人员得知,因为管理权限和政策执行的原因,该公司用电问题不能在市级层面解决。投诉举报中心联动多部门赴省协调,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解决完用电问题后,电力公司还指导其科学安全用电,为企业节能降费支招,这让该公司总经理刘发云感激不已。
小微企业的生存难题同样被重视。广元市美的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因16万元工程款被拖欠濒临停摆,投诉举报中心启动“特事特办”程序,20天内督促欠款方全额支付。“每一步都想到我们前头!”负责人付瑞明感慨。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剑阁县养殖场道路被堵、青川县油橄榄基地通电难题、昭化区专合社账户冻结……一桩桩“揪心事”在投诉举报中心的高效督办下迎刃而解。
数字赋能:从“线下跑”到“掌上办”
在广元,“互联网+政务服务”正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该市打造“天府通办”广元分站点,上线“医疗保障”“公积金”等256项“掌上办”事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36%,承诺提速95.09%。企业通过“广圆享”平台可“一键匹配”惠企政策,系统累计精准推送政策1.5万余次。2024年,广元市累计兑现减免、奖补资金19.63亿元,惠及企业16.3万余家。
“过去办证要跑好几趟,现在手机点一点就能搞定!”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广元的营商环境优化,不仅体现在机制创新,更融入于细节服务。”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该市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在园区设立“企业服务驿站”,提供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等“全链条”服务。2024年,“项目攻坚红色服务队”为70余个工程建设项目,落实了政务服务专员,召开预审辅导会120余场,现场解决问题260余个,让企业倍感温暖。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作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市,广元创新建立“1+5”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定期召开企业家恳谈会,高效运行惠企政策兑现专窗、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和“12345”亲商助企热线,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通威绿色基材(广元)有限公司项目指挥长陈雪刚对此深有体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广元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产业专班,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项目高效推进,实现‘两月签约、三月开工、一年点火投产’,创下了令人瞩目的‘通威速度’。这种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坚定了在广元发展的信心。”
从“营商”到“赢商”,有速度更有温度,广元不断书写新时代“筑巢引凤”生动答卷。
(部分图据广元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