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普法案例宣讲也要校准精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9:51:00    

法律的生命在于公正,公正的土壤在于真相,真相的表达在于语言的精准。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网评员 陈长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两行人相撞案”普法案例引发争议。该法院回应称,关于“安全距离”的表述存在使用不恰当的问题,并提供了事发现场公共场所视频,详细介绍案发情节。​

根据法院回应和现场视频显示,这起发生于2023年5月的民事纠纷并不复杂。59岁的原告刘某在行走时接电话后缓慢转身站定,被后方未注意路况的29岁被告王某撞倒致残。后经调解,被告赔偿原告7万元。这一情形符合《民法典》中关于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王某在公共道路通行过程中,未尽到普通人应有的注意义务,其疏忽大意的行为直接导致刘某受伤,存在明显过错,理应对损害结果承担相应责任。由此可见,法院调解赔偿7万元有法律基础,也属于合理裁量。​

然而,法院在普法宣传中简化案情时出现多处失实表述,致使一个已经调解的案件重新受到质疑。其一,事实描述不实,法院称原告“突然转身往回走”,但监控视频显示其只是缓慢转身站住,且双方存在一定距离;其二,法律术语误用,将机动车“安全距离”概念套用于行人,引发公众 “行走风险增加” 的质疑;其三,司法公开不充分,仅强调“过错责任原则”,却未主动公开监控视频、调解协议等可视化关键证据,导致调解结果被质疑为“和稀泥”或“谁受伤谁有理”。当一个不够严谨的“普法案例”成为传播起点,它的每一次再表达,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歧义放大器,引发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普法的初衷是以案释法、以法育人,引导社会达成共识、培育责任意识,并非制造舆论热点。就此次行人相撞案而言,其核心应是提醒市民在公共空间中既要合理注意、避让他人,也要反思如何平衡自身权利与他人安全。然而,由于普法时的语言偏差,让公众误以为 “原告突然回头,撞上了别人还要索赔”,舆论瞬间倒向 “被告”,一时间 “碰瓷”“讹人” 等词汇成为热点。试想,如果任由舆论发酵,不仅会极大损害司法公信力,还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

法律的生命在于公正,公正的土壤在于真相,真相的表达在于语言的精准。普法工作不能仅靠“讲故事”,也不能满足于“有案件可讲”,而是必须回归到法律事实的基础上,提供清晰、完整、可验证的信息。当地法院的最新回应,也算是一堂对“普法”的普法课。相关部门应当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建立严格的事实核查和表达审核机制。例如,内容出稿后,需经过事实核对、法律审查、公众理解测试等流程,确保语言表达既准确又易懂。对于非涉密案例,讲述时不妨配以相关原视频,增强司法过程的可视化。同时,针对出现歧义或偏差的普法案例,应设立一套快速更正机制,并通过官方渠道及时澄清,以修复公众信任。​

无论是执法还是普法,都是公平正义的化身。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容不得随意发挥,只有一言一行都契合法治精神,才能让法律更加深入人心。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凝聚律法合力 共促实质解纷——河南濮阳中院召开2025年度律师座谈会

7月18日,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2025年度律师座谈会,以“凝聚律法合力 共促实质解纷”为主题,与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代表共话协作、共促发展。濮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尚学文,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宏峰,市律师协会会长薛峰出席会议。座谈会由濮阳中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金晓华主持,其他院领导

2025-07-21 09:41:00

跨省联动 协同执行——神木市法院协助临湘市法院成功扣押重型工程车

近日,神木市法院协助临湘市法院成功扣押一辆涉案重型工程车,展现了基层法院跨区域协同执行的强大优势,打破了地域限制的壁垒,形成了强大的执行合力。 据悉,临湘市法院在执行一起案件时查明涉案工程车已流转至神木市某工地使用,为防止财产转移,该院执行干警迅速制定扣押方案,启动执行协作机制,向神木市法院发出协助

2025-07-15 11:19:00

女子打造“白富美”人设,骗取男友母亲1000万!深圳南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判了

7月8日,检察日报披露一起案例,详情如下:在人生剧本中写下“人设”主题,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当李某利用精心打造的“白富美”身份沉醉于奢侈生活时,等待她的是自食恶果的结局。4月11日,经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13万元。在朋友眼中,

2025-07-09 17:01:00

十大防御措施保平安!武汉蔡甸交警这堂课让社区居民直呼实用

逐浪新闻记者:苏苏通讯员:罗潇 李璐 孙宏宇“原来大货车转弯时有这么大盲区!”“以后过马路一定要先停下观察了……”2025年7月8日,在武汉市蔡甸区龚家岭社区活动中心,一部电动自行车安全教育片引发了居民们的热烈讨论。这部警示教育片中案例均取材于真实事件,通过科学分析揭示了交通事故的可防性规律,并提炼

2025-07-09 10:56:00

【天眼问法】兼职出借银行卡?日薪3000元的诱惑,一场法律危机正在逼近!

一张银行卡,日薪3000元?看似轻松的“兼职”,却将大四医学生陈欢(化名)拖入了法律与人生的双重泥潭。当短暂的“快钱”梦幻灭,留下的不仅只是400元报酬,更是一生难以磨灭的征信污点和心理阴影。他的遭遇,为所有轻信“轻松获利”陷阱的人敲响了警钟。初夏的大学校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医学专业大四学生陈欢却陷

2025-07-08 00:25:00

黑龙江延寿县人民法院:执行专栏丨虽远必执——执行在路上

“法官,我在齐齐哈尔找到被执行人了孟某了。”2025年4月的一天,申请执行人某租赁公司的代理人向我院执行法官提供被执行人孟某的行踪。电话中,申请执行人提供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执行法官经核实后确定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随即,4名干警驱车500多公里,赶往齐齐哈尔并确定下一步执行计划。到达孟某

2025-06-18 14:15:00

未经许可AI化使用他人声音、“挂人”并号召粉丝网暴构成侵权 典型案例→

为加强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侵害人格权的否定和整治,强化人格权司法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典型案例,案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严格落实民法典关于人格权保护等规定,加强人格利益司法保障。民法典设立专编对人格权作出规定,不仅保护生命权、身体权等基本人格权利,而且保护信息时代中价值已充分凸显的自然人隐私、

2025-06-12 11:42:00

隐秘的盗号黑产:888元1小时偷走一个自媒体,一张照片让60万粉财经号易主

蓝鲸新闻6月12日讯(记者 陆鹏鹏)“你的小号在发诈骗广告。”6月10日早间,知名财经自媒体远方青木收到了粉丝的紧急提醒。只需888元,最快1小时,在黑客的操作下,一个60万粉丝的财经号便可轻易易主。近期,自媒体行业出现微信公众号被盗事件,其中财经类自媒体账号成为主要攻击目标。公众号盗号事件背后,暗

2025-06-12 09:16:00

接受违规宴请后,史德智醉驾被查获

山东青岛市纪委监委6月10日通报4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其中包括:即墨区北安街道党工委委员兼政法委员张鑫龙、应急办原负责人史德智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问题。2024年9月9日晚,张鑫龙、史德智违规接受辖区内管理和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宴请结束后,史德智醉酒驾车被查获,2024年10月因危险驾驶罪

2025-06-11 10:51:00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安联动亮剑!修车“戏法”难逃强制执行

“修车款还没有给我,今天只要我在,你们谁也别想把车开走!”近日,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在扣押车辆的现场遇到了“修车工”李某的激烈阻拦。这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执行干警根据申请人吴某提供的线索前往被执行人许某家楼下,成功找到了许某名下的车辆。正当办案人通知被执行人并联系拖车公司采取

2025-06-03 0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