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致敬劳动者|中国好人、吉林好人郭桂霞:坚守乡村教育39年 点亮山娃希望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00:17:00    

来源:【中国吉林网】

“我愿意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把我这个小小教书匠融入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去成为乡村学生看世界的‘望远镜’,努力用这年迈的双手去书写心系国家和民族‘大我’。

郭桂霞退休前是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松江河教学点的一名乡村教师。1986年,18岁的郭桂霞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懵懂和憧憬,踏上了敦化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成为乡村小学的一名教师。从青丝到白发,这一干就是39年。39年时间里,她走遍了山里的沟沟坎坎,她扎根乡村教育,奉献在山沟里。因表现优异,郭桂霞曾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教师”“吉林好人”“吉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回望郭桂霞39年的执教生涯,其中有28年,是在偏远的村小教学点。

1986年,18岁的郭桂霞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来到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腰甸村小学任教,从此踏上了乡村教育的漫漫征程。39 年来,她教遍了大蒲柴河镇的 9 个村小教学点,累计跋涉 30 万里路程,从青春年少到年近花甲,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

郭桂霞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腰甸村,第一次离家,独自一人在荒山野岭间往来,夏天涨水淹桥淹路,冬天寒风刺骨、雪深路滑,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摔了多少跟头,但她从未迟到。

1989 年,她来到小黄泥河村小任教,当时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她就把铺炕的板子锯成小块,刷上墨汁,做成口算卡等教学工具,很多生活用品也是她趁夜深人静时亲手制作的。她每个月回家一次,早上 5 点从村里出发,走 10 多里山路才能坐上客车,到了镇里还要步行 10 里路,返校时也常常要靠学生家长帮忙从车窗抬上客车,空旷的山坳里,留下了她孤单又执着的身影。

郭桂霞对待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总是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有学生被玻璃割伤脚筋需卧床静养,她不辞辛苦地在崎岖山路往返为其补课。农忙时学生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她就亲自护送学生回家。早年乡村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常有让孩子辍学去打工挣钱的情况,郭桂霞就一次次反复做工作,甚至主动承担孩子书本、饭盒等费用,有一名学生曾两次被家长带走,她都 “顽固” 地给找了回来,最终该学生顺利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39 年来,她所带的 400 多个学生无一辍学。

2008 年,郭桂霞站在了大蒲柴河镇中心校里学习差、纪律差的 “双差” 班讲台上,面对 30 多个学生,她没有退缩,而是从扫地教起,凡事约法三章,以身示范,一次次跟孩子谈心,一次次上门做家长工作。经过观察,她找到突破口 —— 用篮球把孩子的心 “栓” 在一起,零基础上阵的她利用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与孩子们 “打” 成一片,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亲近她、信任她,上课时注视着她认真听讲的眼睛也越来越多,仅用一年时间,这个 “双差” 班就逆袭成为 “延边州红旗中队”。

郭桂霞不仅关爱学生,还积极培养年轻教师。2018 年,松江河小学缺少教师,已离开村小 10 年的郭桂霞毅然返回,带一个班级并担任学校负责人,她重操 “旧业”,教孩子们文化课,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每天晚上,她手把手教新老师们怎样备课、制作教具、与家长沟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截至 2023 年,已 “传帮带” 四届特岗教师,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39年漫长的岁月里,郭桂霞见证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们有的成为公务员,建设家乡;有的成为医生,救死扶伤;有的成为工程师,建设祖国;有的成为教师,传承着教育的火炬。每当看到他们的成功,郭桂霞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我生长在乡村,工作在乡村,乡村教育是我的牵挂,也是我毕生的事业”,这句话印证着她义无反顾投身乡村教育的决心。”如今,已经退休的她,计划着要以自愿者的身份继续到祖国各地的乡村小学支教。“只要孩子们有需要,只要我还能干得动,我将一直坚守乡村教育”。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张植塽

图片有受访者提供

初审: 房彦妮 复审: 郭龙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全球媒体聚焦丨“美国在气候议题上退缩之际,中国和欧洲承诺携手向绿”

“美国在气候议题上退缩之际,中国和欧洲承诺携手向绿。”《纽约时报》网站近期发布的一篇报道以此为标题,报道了7月24日发布的《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报道援引欧洲某研究机构分析师凯西·布朗的话称,在当下这个时刻,一项联合声明能达成并公布,这一事实本身就意义重大。凯西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

2025-07-25 20:47:00

中央媒体看安徽 ∣ 探寻“弯道超车”的密码——安徽“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的实践探索

广德市芯聚德科技车间一角。刘职伟摄/光明图片合肥市尊界超级工厂总装生产线。尊界超级工厂供图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厂房。芜湖市委宣传部供图俯瞰安徽创新馆。安徽创新馆供图《光明日报》7月25日整版报道“亿度千秒!”今年,位于安徽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次实现

2025-07-25 09:36:00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7·23”事故调查组

据新华社7月25日消息,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事故调查组获悉,为尽快查明原因、明确事故性质、提出整改措施,自治区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提级调查。目前调查组已进驻事故现场,开展相关工作。7月23日,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发生一起6人死亡、

2025-07-25 07:20:00

硬币会“说话” 储蓄有智慧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暑期“财商”课趣味开讲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刘家慧“钱”是什么?是标价商品的数字、手机显示的余额,还是放在钱包里的纸币?对于孩子而言,正确的消费理念和金融安全意识是“财商”启蒙的第一课。这个暑假,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未来财商”之星系列课堂在舟山、杭州、上海、金华、衢州多地“开课”,带孩子们“解锁”金

2025-07-24 17:53:00

答好五问促增收丨云南:壮大乡村产业 释放富民效应

“以前,除去种植成本,农民不赚钱还倒贴钱。现在村里每年咖啡总产量达到了4000多吨,2023年产值超过了1.3亿元,2024年产值接近2亿元。”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说。“过去因为咖啡价格低,不划算,我们很多咖农都弃管,熟了也懒得去采。现在一到采摘季,大家都抢着来采咖啡。”临沧的咖

2025-07-24 16:29:00

提琴奏响振兴曲 确山音符响彻全球

记者 耿杨扬工人们正在对小提琴进行上漆后的晾晒。记者 弓华静 摄下料、做板、合琴,一把提琴初具雏形;装头、细磨、上漆,手工提琴变装完成;晾晒、装配、调试……经过12道大工序、200多道小工序,一把把手工提琴从确山县被发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全球90%的小提琴产自中国,而中国80%的中高端手工提琴来自

2025-07-24 08:44:00

播撒绿色希望,启迪环保智慧 海曙春华社区“绿种子”开启垃圾分类趣味探索

来源:【浙江广电出版】7月18日上午,在“幸福社区共建公益计划”的支持下,宁波海曙春华社区“小小春华说”绿种子垃圾分类主题小课堂正式开讲!活动聚焦“垃圾去哪了?”这一贴近生活的趣味主题,吸引二十余位绿种子小朋友参与,开启环保探索之旅。课堂伊始,社区志愿者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引领孩子们踏上“

2025-07-22 15:17:00

镇宁龙滩村:“凉资源”变身“热产业”

盛夏时节,记者从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城区出发,驱车前往环翠街道龙滩村。4.5公里的路途仿佛置身“清凉绿境”,沿途峡谷丛林郁郁葱葱,再往前行,只见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与青山碧水相映成画。7.09平方公里的龙滩村,森林覆盖率超90%,9700余亩林地如同天然“生态空调”。这里夏季平均气温较城区低3至5℃

2025-07-22 12:15:00

【天中光荣榜】郭保刚:悉心耕耘 静待花开

全媒体记者 张鹏 苏长春他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党员。二十多年来,累计向500多名乡村贫困儿童捐赠钱物价值近200万元;他曾不顾危险参与国际援助行动,与救援队成员共同实施义务抢险打捞,成功挽救多名溺水者生命。他就是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的省级优秀共产党员——郭保刚。2002年,郭保刚外出工作时,在田埂边偶遇

2025-07-22 11:47:00

黄仁勋:中国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

据央视新闻消息,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后亮相中国,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接受总台《面对面》栏目采访。他表示,中国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黄仁勋:如果有人仔细看过华为手机,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技术奇迹。如果你看现在的华为,他们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出色,AI技术也相当卓越,这是一家拥有

2025-07-21 07: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