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常毫无缘由地感到心慌、胸闷?仿佛心脏突然加快了跳动节奏,胸口还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若这些症状频繁出现,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很有可能是“心悸”在作祟,这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
那么心慌的表现症状有哪些?应该如何快速缓解?日前,记者采访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医生刘建伟,为大家解惑支招。
心慌的经常表现为:
1.心跳过快(静息状态及休息状态下心率>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心跳过慢(静息状态及休息状态下心率
2.心跳不规律(如早搏、房颤、室上速等心律失常,感觉心脏"漏跳”或“乱跳”),常伴随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心慌的常见原因:生理性vs病理性
心慌可能是身体的“预警信号”,也可能是短暂的功能紊乱,需区分原因:
1.生理性心慌(多为暂时,无需过度紧张)
常见于情绪因素:焦虑、紧张、压力大、情绪激动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刺激心跳加快。
生活方式:过量饮用咖啡、茶、酒精,吸烟,熬夜,剧烈运动后。
特殊状态:饥饿(低血糖)、妊娠(子宫增大压迫心脏)、高温环境(血管扩张导致回心血量减少)。
2.病理性心慌(需警惕,及时就医)
常见于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如房颤、室上速)等。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贫血、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发热、缺氧等。
药物或毒物影响:某些感冒药(含伪麻黄碱)、平喘药(如氨茶碱)、咖啡因过量,或中毒(如酒精、毒品)。
其他: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波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慌发作时,如何快速缓解?
1.保持冷静,停止活动:坐下或半卧,避免跌倒,减少心脏负担。
2.调整呼吸:缓慢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重复几次,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3.刺激迷走神经
常用方法: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做“排便”动作(Valsalva动作);
用冷水敷脸(仅适用于成年人,每次不超过10秒)。
4. 自测脉搏:数1分钟心率,若>150次/分或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若心慌伴随以下“危险信号”,可能提示严重疾病,需紧急处理:
1.胸痛或心前区压迫感(持续>15分钟,可能是心梗);
2.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可能是心衰或肺栓塞);
3.晕厥或眼前发黑(心跳过慢或过快导致脑供血不足);
4.持续心慌超过30分钟(尤其是频繁发作或逐渐加重);
5.已知有心脏病、甲亢、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日常如何预防心慌?
1.调整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浓茶摄入(每日咖啡因不超过400mg,约4杯美式咖啡);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2.管理情绪与压力
通过冥想、正念、社交活动缓解焦虑,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3.控制基础疾病
甲亢、贫血、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需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更年期女性可咨询医生是否需激素调节。
记者:孙镇镇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