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群租房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改变房屋结构:
将房屋通过隔断等方法分割出租,或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
人均居住面积低于标准:
出租房屋的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如北京市规定不得低于5平方米。
居住人数过多:
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超过2人,除非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
非居住空间出租住人:
将厨房、卫生间、阳台、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出租供人员居住。
违反限制条件出租:
即使居住的人数不是很多,但在不适宜居住的空间住了人,也属于群租房范畴。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认定标准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要依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来确定。例如,北京市和上海市对群租房的认定标准有所不同,北京市规定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而上海市则规定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和人均居住面积符合本市相关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居住人数、房屋结构、设施配备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准确认定群租房。如果房屋存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被认定为群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