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新观察|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15:45:00    

来源:新华社

“2000多年前,当中国汉朝迈向盛世,遥远的西方——那不勒斯湾畔的庞贝,已是罗马帝国耀眼的商贸明珠……”端午假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物特展”中人潮涌动。讲解员娓娓道来,观众的思绪飘向那座被火山尘封的古老城市。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引进境外展览,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在海外,“走出去”的中国展览也成为各国博物馆的亮丽风景线。中外观众以文物为引、以展览为媒,开启一场场跨越古今、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举办百余个文物进出境展览,上海博物馆7月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更是打破埃及文物全球巡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一系列精品展览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

文化新观察|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2024年7月17日拍摄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对域外文明的好奇心、探索欲是一大动力。

尼罗河畔的早期墓葬、壁画、象形文字,法老和贵族的石像、生活器物……“古埃及文明非常神秘,能不出国门就看到这么多过去只能在书本和电视里看到的文物,物超所值。”从重庆来上海看展的观众杜先生在上博泡了一天,他特别喜欢展厅中两代法老巨大雕塑隔空相望的设计。

上博“埃及展”以13个月的超长展期、788件展品的超大规模亮相。一场现象级展览诞生了:至今,展览总收入逾5.8亿元人民币,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对整个城市的消费拉动超百亿元。

中华文明对海外观众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就承载着展现中国辉煌古代文明的使命走出国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轰动,关注人数累计650多万人次。去年11月,“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三个月内超8万人次观展。从未走出过中国国门的珍宝、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等要素深深吸引当地观众。

文化新观察|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 摄

参观文明交流展,还能激发本土观众共鸣、更好认识自我文明。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文物展法方策展人之一、吉美博物馆研究员曹慧中说,展览中有一件三彩男装女立俑,是唐代女子在社交、娱乐等社会生活许多方面不让须眉的历史写照,“这令法国观众深深触动。不少观众专门在留言簿里提到‘唐代女性拥有的自由度令人惊奇’。”

正在展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庞贝展”中,庞贝遗址出土的玻璃器、金器、珠宝饰品与广西汉墓中类似器物通过图版等形式直观对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展览策展人韦玲说,两地之间虽相隔万里,却在文物器型、工艺、色彩等方面体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对于理解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而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所启发。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朱晓云认为,好的国际交流展能够诠释和提升本馆藏品的价值。观众通过参观国际展览,可以反观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新观察|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2024年4月19日,观众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上参观。新华社发(刘艺霖摄)

一座座民心相通的桥梁就此搭建:人们通过展览深入了解、加深共识、平等对话,从而增信释疑,共创美好未来。

2024年4月,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现场,一群美国学生在不同展柜前仔细记录、轻声交谈。

“书本中接触的更多是现代中国,这个展览则把我们‘带回了’古代中国。”几位学生感慨。带队教师表示,对于很多美国学生而言,他们更熟悉兵马俑等更具象征意义的“中国”,这些来自“凤凰故国”的文物故事进一步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万里之遥,不以为远。文明之光,相互映照。

就在美国观众为中国青铜器赞叹的同时,故宫文华殿内,人们争相一睹“紫禁城与凡尔赛宫”这两座举世闻名的东西方皇家宫殿中的珍宝。

友谊的书信、相互的收藏、智慧的交融……你来我往间,中法彼此借鉴、相互启迪,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提供了历史范例。

在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看来,博物馆不仅是大都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更是“中外文明从彼此凝视,到开展对话”的公共外交空间。

今年下半年,国博还将与俄罗斯、沙特、意大利等国文物机构互换展览,“请进来”同时“走出去”,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互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每一个普通人愿意去接近、去了解他方文化的朴素愿望,都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星星之火。越来越多观众在观展中懂得,文明从未在孤岛中生长,而是在对话中永续。

策划:张晓松

主编:林晖、孙闻

记者:杨湛菲、吴思思、孙丽萍

小善传温情 文明润并州

  夏日的太原,暑气蒸腾。我刚参加完教师招聘考试,拖着疲惫的身躯踏上877路公交车。清凉的空调风瞬间驱散燥热,车厢里恰好有一个靠边空位,让我得以坐下缓解一上午的疲惫。  车门轻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颤巍巍地踏上台阶。他左手提着医院的CT袋,右手紧抓扶手,额间汗珠在阳光下闪烁,每挪一步都显得十分艰难

2025-09-05 10:42:00

打捞被湮没的严州:海外游子杨斌40年后的回首

【文/观察者网 陶立烽】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两千年前严子陵(两汉之际)的高洁,让在他之后一千年后贬居睦州(后因方腊起义镇压改称严州,今属建德)的范仲淹,挥笔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 又过了一千年,一位文人在这段穿越时空的风骨佳话上又续上了一笔。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新安江风

2025-09-05 00:12:00

文明中国·人人有礼|兴庆区:首届全民朗诵大赛圆满收官!

近日,“文明实践 声润古城”兴庆区首届全民朗诵大赛决赛在玉皇阁广场精彩落幕,此次活动由兴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兴庆区委宣传部主办,兴庆区文明办、兴庆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兴庆区融媒体中心、兴庆区朗诵艺术家协会协办。作为2025年兴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活动,这场赛事以经典之声为纽带,点燃全民阅读

2025-09-03 08:15:00

肃然起敬,英雄的名字被一一念出

郑少愚,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在八一四空战、武汉空战、柳州空战中屡立战功;刘鸣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营长,朱德、彭德怀通令嘉奖的“铁血战将”;王禾,13岁的抗日儿童团员,《歌唱二小放牛郎》原型之一;蚁光炎,率领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向国内捐款捐物用于抗战,后来被亲日派特务暗杀于泰国;奥列霍夫

2025-09-01 14:34:00

202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含海外)破400亿元

8月31日,观众在天津市滨海文化中心保利万和国际影城准备入场观影。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8月31日13时51分,2025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含海外)突破400亿元,其中国内市场总票房392.3亿元、观影人次超9.09亿,均超去年同期。新华社发(杜鹏辉摄)8月31日,家长带着孩子准备在武汉市江岸区一家影

2025-09-01 10:35:00

起点新闻·北京播报丨我国抗战纪念馆就系基本形成

全国年均举办抗战主题展览500余个,逾6000万人次观众走进抗战遗址和场馆。记者:李媛剪辑:杨振华

2025-08-31 16:53:00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权威发布)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将于9月8日到1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将举办70多场投资专题活动和100多场专题路演  投洽会是我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重大展会,也是“投资中国”的标志性展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

2025-08-30 10:17:00

九三阅兵倒计时,新装备藏着哪些“黑科技”?|凤凰聚焦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引世人关注,今天梳理关键看点。从体系作战到单兵突破,从海陆空四代装备到无人作战新型力量,还有先进的战略武器都有哪些新式装备首次亮相?与以往相比,这次阅兵有哪些变和不变?传递怎样的政治信号?Part.12025年9月3日,中国即将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25-08-29 21:16:00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的《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多篇著作,系统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5-08-29 06:49:00

数字技术再现话剧之美

来源:人民日报话剧《青蛇》剧照。柴美林摄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正在各地30余家剧场展开。首演于2013年蛇年的《青蛇》,在又一个蛇年以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后,始终保持着一票难求的超高人气,表明该剧像亮相此次展映季的《生死场》《赵氏孤儿》《大宅门》《北京法源寺》等一样,已成为经受

2025-08-26 1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