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新观察|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15:45:00    

来源:新华社

“2000多年前,当中国汉朝迈向盛世,遥远的西方——那不勒斯湾畔的庞贝,已是罗马帝国耀眼的商贸明珠……”端午假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物特展”中人潮涌动。讲解员娓娓道来,观众的思绪飘向那座被火山尘封的古老城市。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引进境外展览,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在海外,“走出去”的中国展览也成为各国博物馆的亮丽风景线。中外观众以文物为引、以展览为媒,开启一场场跨越古今、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举办百余个文物进出境展览,上海博物馆7月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更是打破埃及文物全球巡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一系列精品展览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

文化新观察|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2024年7月17日拍摄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对域外文明的好奇心、探索欲是一大动力。

尼罗河畔的早期墓葬、壁画、象形文字,法老和贵族的石像、生活器物……“古埃及文明非常神秘,能不出国门就看到这么多过去只能在书本和电视里看到的文物,物超所值。”从重庆来上海看展的观众杜先生在上博泡了一天,他特别喜欢展厅中两代法老巨大雕塑隔空相望的设计。

上博“埃及展”以13个月的超长展期、788件展品的超大规模亮相。一场现象级展览诞生了:至今,展览总收入逾5.8亿元人民币,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对整个城市的消费拉动超百亿元。

中华文明对海外观众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就承载着展现中国辉煌古代文明的使命走出国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轰动,关注人数累计650多万人次。去年11月,“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三个月内超8万人次观展。从未走出过中国国门的珍宝、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等要素深深吸引当地观众。

文化新观察|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 摄

参观文明交流展,还能激发本土观众共鸣、更好认识自我文明。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文物展法方策展人之一、吉美博物馆研究员曹慧中说,展览中有一件三彩男装女立俑,是唐代女子在社交、娱乐等社会生活许多方面不让须眉的历史写照,“这令法国观众深深触动。不少观众专门在留言簿里提到‘唐代女性拥有的自由度令人惊奇’。”

正在展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庞贝展”中,庞贝遗址出土的玻璃器、金器、珠宝饰品与广西汉墓中类似器物通过图版等形式直观对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展览策展人韦玲说,两地之间虽相隔万里,却在文物器型、工艺、色彩等方面体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对于理解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而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所启发。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朱晓云认为,好的国际交流展能够诠释和提升本馆藏品的价值。观众通过参观国际展览,可以反观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新观察|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2024年4月19日,观众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上参观。新华社发(刘艺霖摄)

一座座民心相通的桥梁就此搭建:人们通过展览深入了解、加深共识、平等对话,从而增信释疑,共创美好未来。

2024年4月,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现场,一群美国学生在不同展柜前仔细记录、轻声交谈。

“书本中接触的更多是现代中国,这个展览则把我们‘带回了’古代中国。”几位学生感慨。带队教师表示,对于很多美国学生而言,他们更熟悉兵马俑等更具象征意义的“中国”,这些来自“凤凰故国”的文物故事进一步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万里之遥,不以为远。文明之光,相互映照。

就在美国观众为中国青铜器赞叹的同时,故宫文华殿内,人们争相一睹“紫禁城与凡尔赛宫”这两座举世闻名的东西方皇家宫殿中的珍宝。

友谊的书信、相互的收藏、智慧的交融……你来我往间,中法彼此借鉴、相互启迪,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提供了历史范例。

在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看来,博物馆不仅是大都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更是“中外文明从彼此凝视,到开展对话”的公共外交空间。

今年下半年,国博还将与俄罗斯、沙特、意大利等国文物机构互换展览,“请进来”同时“走出去”,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互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每一个普通人愿意去接近、去了解他方文化的朴素愿望,都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星星之火。越来越多观众在观展中懂得,文明从未在孤岛中生长,而是在对话中永续。

策划:张晓松

主编:林晖、孙闻

记者:杨湛菲、吴思思、孙丽萍

黄仁勋:中国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

据央视新闻消息,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后亮相中国,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接受总台《面对面》栏目采访。他表示,中国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黄仁勋:如果有人仔细看过华为手机,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技术奇迹。如果你看现在的华为,他们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出色,AI技术也相当卓越,这是一家拥有

2025-07-21 07:13:00

突发!美国7.3级地震,触发海啸预警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7月17日4时37分(当地时间7月16日9时37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54.55度,西经160.70度。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出海啸预警。报道称,当地警方表示,位于海啸警报范围内的城市都听到

2025-07-17 09:52:00

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启动

2025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7月14日在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启动。今年是山西省图书馆开展这项志愿服务行动的第十年,继续动员青年力量深入基层,为古籍普查、保护与传承注入新鲜活力。2025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主办、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

2025-07-17 06:54:00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探秘全球最快高铁诞生地!钢轨上藏着多少中国智慧?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厂房深处,一列列银灰色“复兴号”静如蓄势之箭。1954年,作为国家“一五”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中车长客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地铁、动车组和磁浮列车的摇篮。如今,其产品已远销20多个国家。7月14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团队走进这里,触摸中国高铁的创新脉动。在动车组数

2025-07-15 07:36:00

佳能燃爆2025 Bilibili World,展台人气爆棚精彩不断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新闻】2025年7月11日至13日,备受瞩目的Bilibili World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作为Z世代狂欢的数字文化盛宴,Bilibili World向来是潮流与创意的交汇点。佳能作为相机行业的御三家品牌之一,今年以“佳能EOS集邮航线”为主题精彩亮相,不仅为现场

2025-07-13 16:12:00

早安中国:愿您恬然自得,岁岁康健

每个清晨,遇见大美中国。 新疆新源县则克台镇,位于伊犁河谷东部,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是伊犁河谷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盛夏时节,雪山在望,牛羊在草地间悠然漫步,游客骑马赏花,享受草原自在的风。新源县欢迎您!(视频制作:鲁钦轲)

2025-07-12 06:49:00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举行——凝聚文明共识 共促和平发展

7月10日至1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共同主办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各界人士围绕“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与力量。“全球文明倡议”是会场内外

2025-07-12 06:39:00

跨越国界的生命守护者——南阳市第25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的国际友谊

他们,离别亲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治病救人,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还通过“传帮带”为当地培养医务骨干。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友谊的使者……昨日,记者走近这群圆满完成任务归来的白衣天使——南阳承派的第25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队员,探寻他们的援外历程,倾听他们的援外故事。现场

2025-07-11 08:19:00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三千年文物的“青春翻译官”讲述“一片甲骨”何以惊天下

中国青年网郑州7月9日电(通讯员 张朝阳 记者 王文坛)“传承从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让古老文明与青春热血共振。”在殷墟博物馆,社教老师白婷常用这句话开启她的研学课。作为一名在殷墟工作了十五年的商文明“青春翻译官”,她见证并参与了殷墟的一次次创新与蝶变,向世人讲述着“一片甲骨”何以惊天下的青春故事。 

2025-07-10 08:26:00

聊城市中医药文化夜市暨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正式启动

岐黄润水城,中医惠生活。7月8日晚,聊城市中医药文化夜市暨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正式启动。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在现场体验活动。本场活动通过八大特色展区与多元互动项目,让市民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开启夏日健康生活新体验。杏林循源,生动展现聊城中医药文化底蕴,让市民

2025-07-09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