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波兰立陶宛谋求核武,特朗普正在打开潘多拉魔盒 | 京酿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08:10:00    

AI生成从国际空间站看到的核爆炸情景。图/IC photo

因为“核武梦”,韩国被美国列为“敏感国家”?

据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援引韩联社3月17日报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计划访美会见能源部长赖特,了解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名单的理由,并请求美方将韩国移出名单。而据韩媒分析,韩国“核武装论”或是原因之一。

2023年1月,韩国总统尹锡悦公开提及韩国可能“部署战术核武器或拥有自己的核武器”的可能性,这一言论被认为是此后美国对韩国核扩散担忧的开端。

但事实上,并不只是韩国执着于“核武梦”——仅在近期,随着俄乌冲突的延宕,尤其是美欧关系的急剧变化,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甚至是立陶宛等国,都在核武装问题上先后发声。这也引发了世界对于核扩散的忧虑。

此前的2025年1月28日,由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于1947年创立的“末日时钟”,就已被原子科学家们调至午夜前89秒,创下了历史新高。一旦“末日时钟”走到零点零分,即意味着地球将被核毁灭。

近期各相关国家的姿态更表明,随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为血腥的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越来越以“美国优先”来推卸大国责任,随着中东局势越发动荡地区大国不断卷入,在核武器第一次被实战使用80年后的今天,全球核扩散的风险骤然上升。

而早在202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即发布报告称,全球核武库在未来10年可能触底反弹。这将是全球核裁军进程的重要转折点,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核弹头数量持续削减的总体趋势,可能被画上休止符。

潘多拉魔盒正在被打开,核阴霾下的“末日审判”似乎在加速,而人类没有旁观者。

核武器一直面临扩散风险

众所周知,核武器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巨大的扩散风险。这是由核武器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所赋予的特殊性质,而首先就在于它是实现和满足国家安全需求的重要且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本质特征,在此情况下,国家只能依靠“自助”来维持自己的独立和生存。因此,安全成为导致核扩散最重要的原因。回顾冷战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也能看到,外部威胁对于一国发展核武器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国内政治需要也会推动一国追求核武器。拥有核武器在“二战”后被很多国家视作成为大国的标配,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而且是彰显国家实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象征,进而成为构建国内凝聚力和政权合法性的关键手段。

此前,法国戴高乐总统及其支持者就认为,拥有核武器是通向大国的必由之路。在核试验成功之后,戴高乐立刻发表公开信表示:“法国万岁!从今晨起,法国变得更加强大而自豪。”

2023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审议并通过宪法修改补充案,将核武力政策写入宪法。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宪法中直接体现核力量的国家,此举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不仅表达了决不放弃核武器的决心,事实上也成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内容。

不仅如此,技术进步同样会成为推动核扩散的强大动力。尽管从美国当年的“曼哈顿工程”来看,一国研发核武器的难度可谓“地狱级别”,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科技进步,突破核武器技术瓶颈的难度事实上在不断降低。

“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只要给予持续的、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投入,成功研发核武器只是早晚问题。朝鲜拥核的全过程,就已证明了这一点。而日本、韩国、伊朗、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瑞典、挪威等国,理论上都可称为核门槛国家。

当然,拥有研发核武器潜在能力的核门槛国家,并不一定真的会发展核武器。所以,技术因素是国家研发核武器的必要条件,而非决定性因素。

但是,这些核门槛国家往往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特别是自我感知的国家安全环境恶化,迅速改变拥核态度,且能在可计算的短时间内研发出核武器。

美国战略收缩助长核扩散

当前,核扩散风险不断高企的重要原因,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持续战略收缩。

1949年北约成立时,美国全力投入欧洲大陆的安全事务,并为这项承诺提供法律效力。但是,美国承诺的可信性一直是萦绕在北约欧洲成员国心头的阴影。

在《北大西洋公约》签约时,北约盟国在欧洲只有50个陆军师,同期的苏联则部署了175个陆军师。为了弥补这种力量失衡,大西洋两岸都同意以核武器来威慑苏联。例如,苏军对北约国家发动攻击,只要冲入东德与西德边界的“福尔达缺口”,美国就将毫不犹豫地用核武器进行还击。

总体来看,在整个冷战和后冷战的大部分时期,美国的承诺一直坚定并且有效地起到了威慑作用。但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俄乌冲突的模糊态度及对盟友安全责任的淡化,直接引发北约内部的信任危机。

特朗普及其内阁官员公开质疑欧洲国家“过度依赖美国核保护伞”,并明示或暗示可能从德国、波兰等国家减少甚至撤走驻军。

美国政府的这一立场,直接挑战了北约第五条款“集体防御”原则,迫使欧洲国家重新评估自身安全架构,核武装也因此被频繁提及。换句话说,俄乌冲突态势变化,叠加美国安全承诺动摇,已经成为推动核扩散的强大动力。

美国盟友陷入了无奈挣扎

根据1994年《布达佩斯安全备忘录》,乌克兰放弃继承自苏联的当时排名世界第三的核武库,包括1900枚战略核弹头,以换取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安全保障,包括“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

也因此,针对延宕至今的俄乌冲突,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公开表示,若西方国家无法持续支持乌克兰,基辅将有“道德上的理由”自行发展核武器确保安全。

2025年2月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如果不愿意帮助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应该为乌克兰提供替代的安全保证——向乌克兰归还核武器。”

泽连斯基这番话,显然是对美国援乌不足甚至试图终止援助的抱怨,却也间接表达出很多欧洲国家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美国不再愿意信守保护盟友的承诺,那么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就是可行的选择。

3月7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在议会发表讲话,“波兰必须追求最先进的能力,包括核武器和现代化的非常规武器。”在3月12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波兰总统杜达则呼吁美国在波兰领土部署核武器,以阻止俄罗斯可能采取的行动。

但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对此予以明确拒绝,并表示如果特朗普同意,他会感到震惊。

面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松动,法国试图以自身核力量来弥补欧洲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却引发了北约内部的激烈纷争。

3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我们的盟友美国已改变了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减少了对乌克兰的支持,这让接下来的行动充满了疑问。我愿意相信美国会继续站在我们这一边,但我们也需做好准备,以应对另一种可能。”

因此,马克龙决定就法国向欧洲盟国提供“核保护伞”的问题开启战略讨论。对此,英国首相斯塔默却明确表示反对,“我们的立场是尽一切可能防止核武器可得性的增加。”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虽主张与英法合作补充美国核威慑,同时强调需以“维持美国核保护伞”为前提。波兰总理图斯克则表示,法国的“核保护伞”将大大加强欧洲的安全保障。对法国这一提议,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也表示了欢迎。

这种来自内部的矛盾,凸显了欧洲在核战略自主与依赖美国之间的无奈挣扎。而美国的亚洲盟友们,可能也已经陷入了同样的挣扎困境——面对已经六次核试验且仍在不断进行中远程导弹试射的朝鲜,日韩国内拥核声音也开始崛起。

最先是2023年4月28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公然声称“一年内可以拥核”,舆论为之哗然。今年2月23日,日本政府宣称其并没有准备制造核武器,但这一潜台词是:如果有需要,日本完全能够制造核武器。

一旦日韩拥核,澳大利亚大概率也会重启上世纪70年代的核武计划,以应对地区新安全局势。所以,美国的安全承诺越动摇,其盟友拥核的决心就会越强烈,核扩散的可能性也将急剧增加。

中国引领核治理未来路径

当前的核扩散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安全承诺沦为交易筹码,核武器就从“终极威慑”异化为“战略讹诈工具”。而核扩散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全人类都将长久笼罩在核阴霾之下,无人能独善其身。

核扩散并不一定意味着核战争爆发,但是,越多国家走上拥核之路,就越容易招致防御性打击以及核战争风险升级,失控的危险也就一直存在,成为全人类的悬顶之剑。

为了降低核扩散和核战争风险,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积极倡导核武器国家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或就此发表政治声明。

目前,中美俄英法五个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也唯有中国公开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其他四国则皆有保留。

无疑,中国积极倡导将关于无核安保的政治性联合声明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也是解决核扩散问题的可行路径。唯有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范式,才能为人类在核时代的生存创造可能。

无论如何,都不能任由核武器扩散。值此危险时刻,人类当有此理性共识。

撰稿 / 梁亚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军

为人工智能发展贡献“金砖方案” 《人工智能与创新》国际期刊启动全球征稿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赢金砖”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上,由金砖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与国际出版集团威立(Wiley)联合

2025-07-28 15:54:00

特朗普施压泰柬停火,泰国代总理“原则上同意停火”后再表态:感谢特朗普关心,但不希望第三国介入

据央视新闻报道,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27日消息,马来西亚外长穆罕默德表示,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与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将于28日在马来西亚商谈当前两国的边境冲突。穆罕默德透露,他有机会与泰国和柬埔寨外长进行讨论,泰柬双方都认为其他国家不应参与此事,但他们完全信任马来西亚作为调解人。截至目前,泰柬双方对此暂无回应

2025-07-27 20:22:00

全球媒体聚焦丨“美国在气候议题上退缩之际,中国和欧洲承诺携手向绿”

“美国在气候议题上退缩之际,中国和欧洲承诺携手向绿。”《纽约时报》网站近期发布的一篇报道以此为标题,报道了7月24日发布的《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报道援引欧洲某研究机构分析师凯西·布朗的话称,在当下这个时刻,一项联合声明能达成并公布,这一事实本身就意义重大。凯西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

2025-07-25 20:47:00

特朗普政府放宽AI监管:管太严的州不给拨款

美国政府23日发布一份所谓“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列出特朗普政府未来将采取的数十项联邦政策行动。一些媒体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特朗普政府撤销拜登政府时期的多项政策,并放宽对AI的监管措施。不过,放松监管利好大型科技公司扩张并购、降低数据中心等设施的建设成本,有批评人士指出,这份行动计划给予了大型科技公司

2025-07-25 06:06:00

A股“躺赢”3600点?知名大V猫笔刀曝港美股20%个税细节,四大焦点问题,我国已与100多国信息数据共享

日前,炒港美股要交20%个税引发业内关注,知名证券大V“猫笔刀”自曝接到催交税电话。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上市公司每年分红部分,纳税比例为20%。二是年度炒股盈利部分,同样要缴纳20%的税。实际上,我国对个人境外所得征税的法律依据没有变化,但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执行力度有限,相比往年,今年相关的纳税及补税

2025-07-20 20:08:00

突发!美国7.3级地震,触发海啸预警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7月17日4时37分(当地时间7月16日9时37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54.55度,西经160.70度。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出海啸预警。报道称,当地警方表示,位于海啸警报范围内的城市都听到

2025-07-17 09:52:00

高温致韩国农产品价格暴涨,一个西瓜卖156元,一棵大白菜卖22元

据央视新闻,近期,韩国持续遭遇热浪。据韩媒13日报道,该国西瓜、大白菜、萝卜等多种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最新数据显示,一个西瓜平均价格逼近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6元);韩国一棵大白菜平均零售价为4309韩元(约合22.4元人民币)。为防止大白菜危机再度上演,韩国政府已向市场投放3.55万吨储备大白菜

2025-07-15 00:00:00

美对欧盟墨西哥要征30%关税 多国“协商如何减少对美依赖”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欧盟和墨西哥终于得知了他们的裁决结果。”西班牙《国家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从欧盟、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分别征收30%关税。法国总统马克龙谴责了美方的威胁言论,并强调若双方未能达成协议,欧盟将“动用所有可用的手段,加紧准备切实的反制措施”。根据墨西哥经

2025-07-14 07:14:00

违纪违法,证监会原法律部副主任吴国舫被“双开”

7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江苏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与江苏省无锡市纪委监委对中国证监会原法律部副主任吴国舫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吴国舫

2025-07-13 12:46:00

美国对乌援助手段“上新” 俄罗斯:全是生意

当地时间11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乌克兰方面表示,美国已经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特朗普10日表示,美国已经与北约达成协议,将向北约运送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而北约将全额支付这些武器的费用。俄方对此表示,这一行为“纯属生意”。乌称美军事支持已恢复当地时间7月11日

2025-07-12 0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