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完整破译小麦“生命天书”,给“粮仓支柱”装上基因导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6:33:00    

全球首个六倍体小麦端粒到端粒(T2T)完整基因组图谱在山东绘就

中国完整破译小麦“生命天书”

◆给“粮仓支柱”装上基因导航 ◆为新品种培育按下加速键

如果把小麦的基因组比作一本由145亿个字符写成的“生命天书”,过去的科学家只能看到并读懂其中零散的章节,而如今,这本“天书”第一次被从头到尾完整破译。

4月7日,来自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发布全球首个六倍体小麦端粒到端粒(T2T)完整基因组图谱,完成对小麦全部21对染色体头尾无缺口精准拼接,标志着人类对小麦这一“粮仓支柱”的认知迈入无盲区时代。这项被比喻为“给小麦装上基因导航”的突破,将为高产、抗病、耐旱、耐盐的新品种培育按下加速键。

登顶“植物界珠峰”

作为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基因组堪称“植物界的珠穆朗玛峰”,它的遗传密码总长达14.51Gb,含145亿个碱基,是水稻的40倍、人类的5倍,更拥有三套既高度同源又有明显分化的亚基因组,如同三套被撕碎后混成一堆的百科全书。尤其让科学家头疼的是,基因组中近85%是重复序列,就像把同一段文字复印了成千上万次后胡乱拼贴,传统测序技术如同拿着模糊的放大镜,始终无法看清全貌。

“过去我们只能通过零碎的基因组片段推测小麦的生命逻辑,现在终于有了完整清晰的图谱。”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主任邓兴旺说。

为了把这本小麦“生命天书”拼接完整,邓兴旺组建了一支21人的跨学科团队,集合了测序技术专家、生物信息学家和育种专家,历经两年多艰苦攻关,终于在2023年8月绘制出完整图谱,实现“珠峰登顶”。

基因组测序是解析生命密码的关键技术。在绘制图谱过程中,科研团队创造性地融合两种前沿测序技术:PacBio HiFi测序技术如同超高精度显微镜,能够精准读取2万个碱基长度的DNA片段;ONT超长测序技术则如同全景广角相机,单次测序长度可突破20万个碱基。为突破数据运算瓶颈,山东省政府专项支持扩容升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基因组组装提供了强大的算力保障。

为小麦编写“免疫程序”

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研究员陈时盛长期致力于小麦抗病遗传育种实验,借助全新基因组图谱,他的团队刚完成一个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在以前版本的参考基因组图中,有些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存在组装错误,一度使课题研究迷失方向、陷入僵局。”陈时盛形象地比喻,“这份图谱为小麦遗传研究装上了完整版的导航系统,我们可以精准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坐标,快速锁定候选基因,显著缩短研究周期。”

最复杂的难题往往藏着最珍贵的宝藏。“有了完整基因图谱,我们第一次能精准定位控制抗病、高产等性状的‘开关’。”论文共同作者何航研究员展示了3.4万个过去未被发现的高置信度基因。例如,一批NLR抗病基因的识别,让科学家能像编写“免疫程序”般设计抗病的小麦。

这项研究成果还带来了一系列颠覆性的科学发现:小麦从四倍体升级为六倍体时,基因组发生过23次“乾坤大挪移”,总计5.18亿碱基的染色体倒位,暗示着小麦祖先在进化中不断“试错重组”,最终筛选出最优版本;占基因组大头的重复序列也并非“垃圾文件”,其中隐藏着小麦进化的“生存智慧”,海量的遗传变异素材使其能够在气候变化和病虫害威胁中“见招拆招”。

给种子装上“中国芯”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年产量已接近8亿吨,养活了全球35%以上的人口。随着中国科研团队将完整基因组数据向全球开放共享,人类在驯化小麦一万年后,终于真正读懂了这位“老朋友”的生命密码。

这项成果也被视为应对粮食危机的“科技盾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干旱、高温和新型病原体频发,小麦主产区的稳产压力陡增。“完整基因组就像一套‘应急预案库’,我们可以快速找到让小麦耐旱、耐盐的基因组合,设计出适应更恶劣环境的‘未来小麦’。”邓兴旺告诉记者,通过掌握杂交小麦技术制高点,团队正在培育兼具抗病、高产、优质特性的突破性新品种,目前已开发出20余项核心专利技术。

正如邓兴旺所言:“读懂小麦的基因组,就握紧了粮食安全的命脉。”这场已持续数十年的“基因解码战”,不仅让中国在国际农业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更让“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的底气更足。

(来源:大众日报)

驿城区:打响小麦病虫害防治“攻坚战”

全媒体记者 张军红 袁野4月15日,驿城区冬小麦“一喷三防”专项防控行动在和顺河街道办事处马庄正式启动。中原农业保险驻马店市分公司向该区捐赠价值20余万元的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等防治物资及无人机飞防服务,与驿城区政府协同发力,在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期打响病虫害防治“攻坚战”。当前,驿城区69.62万亩

2025-04-15 18:36:00

万亩良田春耕忙

近日,松江区小昆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区涌动着勃勃生机,农户们开着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不断翻动土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春耕景象。据悉,今年小昆山镇耕地面积12680亩,耕地时间从4月初持续到5月底,为即将播种的早稻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2025-04-12 12:46:00

AI助力 中国科研团队攻克“柑橘癌症”

人民网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赵竹青)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叶健团队成功解析柑橘抗黄龙病核心分子机制,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出可有效防控该病害的小肽。该项成果作为封面文章于2025年4月11日发表在《科学》上。柑橘黄龙病被称为“柑橘界的癌症”,这种由‌亚洲韧皮杆菌‌引发的毁灭性病害,已肆虐全球

2025-04-11 16:54:00

中国完整破译小麦“生命天书”,给“粮仓支柱”装上基因导航

全球首个六倍体小麦端粒到端粒(T2T)完整基因组图谱在山东绘就中国完整破译小麦“生命天书”◆给“粮仓支柱”装上基因导航 ◆为新品种培育按下加速键如果把小麦的基因组比作一本由145亿个字符写成的“生命天书”,过去的科学家只能看到并读懂其中零散的章节,而如今,这本“天书”第一次被从头到尾完整破译。4月7

2025-04-11 16:33:00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无人机施肥、智能化育秧 春耕春管“科技范儿”十足

当下,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时节,各地抢抓农时、不负春光,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各地小麦进入拔节期。今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在商丘,种植户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药、施肥作业。目前,商丘全市已有植保无人机1530余架,小麦“一喷三防”作业高峰期,无人机飞防面积比例可达53%。在江苏沭阳,农技人

2025-04-10 21:54:00

民乐县民联镇:“春耕号角响 麦田落种忙”

当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田野,民联镇的春耕大幕正式拉开,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小麦种植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早谋快动,绘就春耕“作战图”。民联镇党委、政府深知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春季小麦种植是全年粮食丰收的“第一仗”。清明节刚过,镇里便迅速行动,组织召开了春季农业生产专题会

2025-04-10 17:38:00

大竹全国第一!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第一次绩效评价情况的通报》

刚刚,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第一次绩效评价情况的通报》。达州市大竹县在全国46个园区中排名第一。一起来看看↓↓↓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第一次绩效评价情况的通报(部分名单)达州市大竹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日完成第一次绩效评估报告,全面评估产业园建设进展及阶段性成果。作为

2025-04-09 20:33:00

11岁男孩吞下100克金条,医生将完整金条取出归还家属

近日,江苏苏州11岁男孩小乾(化名)在家中玩耍时,不慎将一枚重100克的金条吞入腹中。入院治疗后,他无法自行排出金条,最终医生手术干预,克服金条体积大、密度高、表面光滑等难点,仅用半小时便成功完整取出。据悉,在“吞金”后,小乾感到腹部轻微坠胀,并未出现剧烈疼痛或其他不适。家长发现后,立即带其前往苏州

2025-04-08 10:33:00

我国明确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路线图和施工图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古一平、韩佳诺)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规划明确,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具体来看,到2027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

2025-04-08 10:06:00

谷城盛康镇:农技服务下沉田间 农户种粮“很有底气”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文龙、汤程程、蔡娇)眼下,谷城县盛康镇三万亩麦田绿浪翻滚,农技人员穿梭田间开展病虫害监测。作为谷城县粮食生产重点乡镇,盛康镇通过构建“监测预警+精准防控+农技服务”三位一体体系,全力保障夏粮生产。小麦拔节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在盛康镇道全家庭农场,700

2025-04-03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