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网友:已经开始后悔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20:53:00    

近日,

话题“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
冲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表示,

一到晚上就做出莫名其妙的决定,

还容易买些没有必要的东西,

也会莫名emo,给别人发消息,

“最不理解这时候的自己”。


冲动消费、自我怀疑、情绪低落……

总之,一到晚上

钱包和感情总得伤一个

其实,这些“深夜操作”

心理学上叫做“深夜效应”


“深夜效应”指在深夜时段(22:00-4:00)因生理节律、环境变化和心理状态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情绪波动、非理性决策和认知偏差现象。表现为冲动购物、暴饮暴食、过度倾诉、反复回想痛苦经历、效率突然提升或崩溃等。


为什么会出现“深夜效应”?


  • 心理学机制


白天大脑经过大量决策,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资源已处于消耗殆尽的状态,深夜大脑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感性思维主导;


夜间低光照减少社会监视感,释放被压抑的冲动;


深夜独处时,人对负面事件的回想强度是白天的2.4倍,易陷入“越想越痛苦→越痛苦越想”的闭环。


  • 神经生物学机制


褪黑素在深夜分泌达到峰值,抑制理性中枢(前额叶皮层),激活松果体释放类致幻物质,引发思维发散。


熬夜时多巴胺(快感激素)异常升高,驱动刷手机、吃零食等即时满足行为;且皮质醇(压力激素)同步上升,导致焦虑感倍增。


默认模式网络(负责自我反思)在深夜异常活跃。


如何应对“深夜效应”?


一、饮食调整


避雷含咖啡因、高糖、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影响睡眠质量,加剧情绪不稳。


二、重建“夜间秩序”


22:00后使用暖光灯,关闭手机蓝光模式(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23:00后禁用短视频/购物类APP(利用手机“专注模式”强制拦截)。将社交软件切换至“勿扰模式”,减少被动接收信息引发的焦虑。


若有灵感,允许专注工作≤90分钟,但需提前设定闹钟强制休息。


三、打破“深夜脑回路”


当陷入痛苦回想时,大声说“停”!并立即写下三个具体目标(如“明早7点跑步”),强制切换思维频道。


睡前1小时列出“可思考清单”(如明日工作内容、朋友聚餐)和“禁想清单”(如工作矛盾、学习压力),训练大脑定向聚焦。


非评判性语言记录深夜感受(如“我有很多计划没有完成,现在感到焦虑,但这只是暂时的”),削弱情绪化认知。


“睡眠不足”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


参照多数人的数据,

如果你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

就要小心是否存在“睡眠不足”。

除了“呵欠连天”外,

睡眠不足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

你以为正常,

但其实是严重缺觉的4个表现

↓↓↓

渴望更多高油、高糖的食品


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也会让人想吃更多“垃圾”零食。


这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和胃饥饿素的分泌,负责“喊停进食”的瘦素战斗力大减,而“催你狂吃”的胃饥饿素攻击力骤升。形成越睡不够——大脑越容易被劫持——想吃垃圾食品的欲望越强——越容易变胖的多米诺连锁表现。


注意力难以集中

感觉大脑变得“笨笨的”


一个熬了几天大夜、周末没睡个好觉的同事,眼神放空,注意力难集中,灵魂仿佛飘在大脑上空……你喊TA名字好几回才有反应。有可能是完整的觉睡得太少。


一项发表于《自然》子刊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显著导致反应迟钝,降低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


这可能是因为睡眠剥夺,海马体缩水。海马体负责记忆形成和巩固,缺乏睡眠就好比低电量的手机没有及时充电,系统变得卡顿,甚至宕机。前额叶皮层活动也会受到限制,好比降频运行,你的决策力和注意力就大大降低。


心浮气躁

看谁都像故意找茬


“起床气”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时,大脑会更倾向于对别人的表情进行负面解读。也就是说,睡眠不足时,你可能对对方的一言一行都更敏感、更不容易信任对方、对其他人有更强的敌意。这可能是因为,严重缺觉会影响大脑杏仁核的活动。


不少研究表明,即使是一个晚上的睡眠缺乏,也会让大脑杏仁核变得异常活跃,更容易有焦虑、恐惧、愤怒等激烈的负面情绪。


反应迟钝

开车时警觉性变低


一项发表在《睡眠研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显著延长反应时间,增加交通事故和工作事故的风险。


严重缺觉的人,开车约等于酒驾。连续24小时不睡眠的反应时间,相当于血液酒精浓度为0.1%的状态,即100mg/100mL。(注:按我国标准,超过80mg/100mL即为醉驾。)


千万别以为单凭意志力可以战胜身体反应,睡眠不足真的会严重降低大脑警觉性,让你信息处理速度变慢,尤其是在开车这样需要快速反应的场景中。


如果长期处于严重缺觉的状态,

损害的是我们的健康,

更别提想拥有一个

灵活清晰的大脑。





来源:广州日报、人民日报、科普中国、河北省胸科医院临床心理门诊

编辑:陈籽初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网友:已经开始后悔了……

近日,话题“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一到晚上就做出莫名其妙的决定,还容易买些没有必要的东西,也会莫名emo,给别人发消息,“最不理解这时候的自己”。冲动消费、自我怀疑、情绪低落……总之,一到晚上钱包和感情总得伤一个其实,这些“深夜操作”心理学上叫做“深夜效应

2025-08-31 20:53:00

说真的,别再用饮料瓶装东西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将矿泉水瓶、饮料瓶洗干净用以储物,比如装酱油、醋等调料,大饮料瓶装米、面、粮、油等。然而,看起来环保节约的废物利用,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01为什么不推荐重复使用饮料瓶、矿泉水瓶?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尽管都是塑料,但其实塑料制品之间也有差别。在塑料制品上,我们通常都能找

2025-08-31 03:00:00

樊振东确认出战德甲、德国杯、欧冠3项赛事,回应是否回归国家队比赛

8月27日,德甲萨尔布吕肯俱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樊振东身着队服亮相。谈及加盟萨尔布吕肯俱乐部的原因,樊振东表示:“2016年我在这里参加过世界杯的比赛,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能够再次回到这里,对我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此外,樊振东还确认,将出战德甲、德国杯、欧冠三项赛事。 有记者问樊振东是否还会为

2025-08-27 20:47:00

15岁女孩开眼角、打玻尿酸,谁整坏了未成年人的审美观

对未成年人而言,“微整形”的风险可不“微”今年15岁的唐欣(化名)决心“逆袭大换脸”——开眼角、做双眼皮、打玻尿酸……能安排的项目都尽量安排上。女孩李霞(化名)从16岁接触医美后,陆续做过光子嫩肤等项目,花费超10万元……据《法治日报》报道,一些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成了医美机构的常客;部分机构还通过“

2025-08-27 18:43:00

“汪星人”也有了“幼儿园” 宠物托管走俏南昌

  早上,培养生活习惯;下午,教学礼仪、才艺;晚上,社交课、室外自由活动……这张“课程表”并不是给小孩准备的,而是给家里的另一成员——“汪星人”准备的。  在南昌,越来越多人在上班的时候将自己的宠物送到“幼儿园”。除了全方位的日托服务,“幼儿园”还提供礼仪和兴趣爱好培养课程。  宠物也要因材施教  

2025-08-22 14:19:00

474人同步除螨创全球纪录!慕思上市后用“金标准”捅破行业天花板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家居服务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消费者对于家居环境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美观和舒适上,更加注重健康和品质。慕思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变化,上市前后持续推动服务创新与技术升级。近日,慕思金管家服务团队成功挑战“最多人同时线上线下床垫除螨”的吉尼斯

2025-07-22 19:31:00

加码外卖基建 美团千家“浣熊食堂”启动

押注外卖新赛道,美团把外卖基础设施这“苦活”扛了起来。7月1日,美团宣布正式推出“浣熊食堂”,自去年底首店落地试水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在北京、杭州等地实际投入运营10家门店。未来三年,美团将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实际上,“浣熊食堂”以“明厨亮灶+全流程管控”重新定义外卖行业的“放心

2025-07-02 00:30:00

粮食“飞地”新模式前景广阔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潜在隐患。据了解,一些主销区到主产区建立优质粮源生产基地,这一被称为粮食“飞地”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构建起产销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格局,有望破解产销区省际横向补偿难题,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5-06-30 11:01:00

老人不舒服,检查却没事?可能患了这种病

对于远方的子女,除了常规的打电话、视频聊天,还能做些什么可以让老人感受到“被牵挂、被需要”?视觉中国|图心慌走进心内科、便秘走进消化科……当家中的老人反复抱怨某些身体不适,在相应科室做了各种检查却“查无实据”,或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就需要考虑到心理专科看一看了。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心理健

2025-06-30 02:01:00

你有起床气吗?4个妙招,教你缓解暴躁

1揭秘起床气,多因素引发第一,睡眠惯性是导致起床气的重要因素。人刚起床时,脑干等脑区的觉醒中枢苏醒,而大脑皮质和负责情绪调控的脑区还没“上岗”。这时,外周神经系统逐渐敏感,体温、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这些信号与愤怒、焦虑等情绪相似,易使大脑产生“误判”,进而导致情绪难以控制。第二,睡眠周期的特点也不容

2025-06-15 09: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