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发鑫享混合财报解读:份额缩水40%,净资产下滑29.74%,净利润亏损2904万,管理费降48.4%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0:21:00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3月29日,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面临诸多挑战,份额、净资产、净利润等关键指标均出现下滑,管理费也有所下降。这些变化反映了基金在市场波动中的表现,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主要财务指标:多项数据下滑,业绩表现不佳

本期利润与收益:出现亏损,投资收益下滑明显

2024年,广发鑫享混合A类本期利润为 -27,678,765.99元,C类为 -1,364,352.69元,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从收益情况看,A类本期已实现收益为 -380,099,590.37元,C类为 -18,058,446.25元,投资收益下滑明显。与2023年相比,A类本期利润亏损幅度有所收窄,C类亏损情况相对稳定。这表明基金在2024年的投资运作面临较大压力,市场环境对其收益产生了不利影响。

项目广发鑫享混合A广发鑫享混合C
本期利润(元)-27,678,765.99-1,364,352.69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380,099,590.37-18,058,446.25

净资产情况:资产规模收缩,净值增长乏力

2024年末,广发鑫享混合A类期末基金资产为2,119,448,600元,C类为96,168,585.83元,较2023年末均有下降,整体净资产合计从3,153,457,361.84元降至2,215,617,251.76元,降幅达29.74%。从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来看,A类为3.65%,C类为3.13%,虽有增长但幅度相对较小,且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1.08%。这反映出基金资产规模在缩小,且净值增长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投资者需关注资产缩水和收益不达标的风险。

项目2024年末(元)2023年末(元)变化率
广发鑫享混合A期末基金资产2,119,448,6003,022,372,375.29-29.88%
广发鑫享混合C期末基金资产96,168,585.83131,084,985.10-26.63%
净资产合计2,215,617,251.763,153,457,361.84-29.74%
广发鑫享混合A份额净值增长率3.65%--
广发鑫享混合C份额净值增长率3.13%--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1.08%--

基金净值表现:波动较大,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净值增长率对比:短期波动与长期差距并存

从不同时间段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来看,过去一年,广发鑫享混合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6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1.08%,差距明显;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13%,同样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在过去三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41.8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35%,差距进一步拉大。这表明基金在长期投资中面临较大挑战,未能有效把握市场机会,投资者可能面临收益不达标的风险。

阶段广发鑫享混合A份额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差值
过去一年3.65%11.08%-7.43%
过去三年-41.87%6.35%-48.22%

净值走势分析:受市场影响波动明显

通过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可以看出,广发鑫享混合基金净值走势受市场影响较大。在某些时间段,如2024年部分时段,市场波动导致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这提示投资者,该基金净值稳定性相对较差,投资需谨慎考虑市场风险对净值的影响。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策略调整,业绩仍待提升

投资策略分析:行业配置调整应对市场变化

2024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经济政策发力使经济出现弱复苏,但权益市场波动较大。广发鑫享混合基金重仓的光伏、储能板块表现未达预期,市场担忧产能过剩。基于此,基金从2024年三季度开始调整策略,转向行业中性策略,行业配置上贴近基准,除新能源、医药外,还配置了白酒、银行、家电、电子等多个行业。这种策略调整旨在分散风险,适应市场变化,但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业绩表现原因:行业配置与市场波动双重影响

本报告期内,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65%,C类为3.1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1.08%。业绩未达基准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重仓的光伏、储能板块表现不佳,拖累了整体业绩;另一方面,尽管进行了行业配置调整,但新配置行业在短期内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抵消原有板块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基金在行业配置和时机把握上仍需优化,以提升业绩表现。

费用情况:管理费、托管费下降,交易费用有变化

管理与托管费用:规模影响费用,成本有所降低

2024年,广发鑫享混合基金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25,158,935.39元,较2023年的48,736,608.62元下降了48.4%;托管费为5,031,786.98元,较2023年的9,747,321.74元下降了48.38%。费用下降主要是由于基金资产规模缩小,按照既定费率计算,管理费和托管费相应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金的运营成本,但也反映出基金规模收缩对费用收入的影响。

项目2024年(元)2023年(元)变化率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25,158,935.3948,736,608.62-48.4%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5,031,786.989,747,321.74-48.38%

交易费用:买卖股票差价收入为负,交易成本影响收益

2024年,基金股票投资收益 -401,667,328.21元,其中买卖股票差价收入为 -401,667,328.21元,表明股票买卖交易未能实现盈利。同时,交易费用为41,263,979.71元,较高的交易成本进一步压缩了收益空间。这反映出基金在股票交易策略上可能需要优化,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投资收益。

投资组合:股票投资占主导,行业配置分散

资产组合情况:股票投资占比高,流动性需关注

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权益投资(主要为普通股)金额为1,689,456,308.95元,占基金总资产的73.60%,占比较高。固定收益投资为11,958,520.88元,占0.52%。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591,448,168.11元,占25.77%。高比例的股票投资使基金对市场波动较为敏感,若市场下行可能面临较大风险。同时,需关注资产的流动性,确保在市场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项目金额(元)占基金总资产比例(%)
权益投资(普通股)1,689,456,308.9573.60
固定收益投资11,958,520.880.52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591,448,168.1125.77

股票投资明细:行业分散,前十大重仓股影响大

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股票投资明细显示,基金投资行业较为分散,涉及制造业、电力、金融等多个行业。前十大重仓股包括阳光电源、药明康德等,其中阳光电源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8.13%。这些重仓股的表现对基金业绩影响较大,投资者需关注重仓股的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以评估基金未来业绩走向。

份额变动与持有人结构:份额缩水,个人投资者为主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导致份额大幅减少

2024年,广发鑫享混合A类基金本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为1,665,290,991.25份,期末为1,126,678,762.56份,减少了538,612,228.69份;C类期初为72,866,712.78份,期末为51,834,245.53份,减少了21,032,467.25份。整体份额减少主要是赎回所致,A类赎回份额占期初份额比例达32.34%,C类达28.86%。这表明投资者对该基金信心有所下降,可能是对基金业绩、市场前景等因素的综合反应。

份额级别期初份额总额(份)期末份额总额(份)份额变化(份)变化率
广发鑫享混合A1,665,290,991.251,126,678,762.56-538,612,228.69-32.34%
广发鑫享混合C72,866,712.7851,834,245.53-21,032,467.25-28.86%

持有人结构分析: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结构显示,广发鑫享混合A类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总份额比例为75.88%,C类为79.41%,整体个人投资者占比76.04%。个人投资者占主导可能使基金份额稳定性相对较弱,市场波动时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赎回,对基金运作产生影响。

展望与建议:关注市场变化,优化投资策略

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政策影响下的机遇与挑战

展望2025年,经济面临需求偏弱和政策加码的宏观背景。稳增长政策表态积极,央行维系宽松流动性,财政着力化债,对经济底部有一定支撑。但外需层面,出口受美国关税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内需层面,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收缩压力减轻,但仍需经历下行再企稳回暖过程。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将给基金投资带来挑战,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机遇,基金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经济数据,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对投资者的建议:谨慎投资,关注基金动态

鉴于广发鑫享混合基金2024年的表现,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态度。一方面,关注基金投资策略的调整效果,评估其能否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业绩;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适当降低该基金的投资比例;对于风险偏好较高且看好基金未来策略调整的投资者,可继续持有并关注基金动态。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华福证券与投资者走进福光股份

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让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7 月 17 日,华福证券开展“我是股东走进沪市上市公司——福光股份(688010)”活动,共计20余名投资者参加。活动伊始,福光股份的相关负责人带领投资者参观福光股份的企业展厅,通过实物展品、模型、图文展板及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系统

2025-08-21 16:25:00

深度揭秘OpenAI如何让GPT-5「技术性」超越Claude:悄悄跳过最难的23道题

几天前,OpenAI发布会上,奥特曼宣布GPT-5登顶了,号称代码能力全球第一。但发布会上搞了一个大乌龙,52.8>69.1=30.8?于是,OpenAI那些年薪上亿的天才们做的一张表格火遍了全世界(左边)。虽然这张表格一开始在OpenAI的官博中是准确的,但是当面向全世界直播竟然搞了这么大一个Bu

2025-08-20 10:06:00

越涨越赎!主观股票私募遇尴尬,资金涌入量化产品

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不俗,股票私募业绩继续回暖。然而,不少主观股票私募却正遭遇越涨越赎的尴尬一幕,完全高兴不起来。有分析人士指出,量化私募近几年明显优于主观私募,券商渠道也因业务合作主推量化,导致主观股票私募遇冷,投资者追捧量化。主观股票私募忙于稳客户 “现在市场越涨客户越赎回,虽然我们净值创新高

2025-08-17 10:26:00

ZFX山海证券:什么是外汇基本面分析与技术面分析?

外汇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交易市场之一,行情可谓是瞬息万变。因此,外汇基本面分析与技术面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外汇市场的动态,使他们更好地进行交易决策。那么,什么是外汇基本面分析与技术面分析?基本面分析是基于对宏观基本因素的状况、发生的变化及其对汇率走势造成的影响加以研究,得出货币间供求关系的结论

2025-08-08 15:14:00

阿里前高管创业:曾获雷军2693万美元投资,海拍客为何带着20亿负债冲港股?

出品 | 子弹财经 左星月出身阿里系的赵晨,开始带着自己的公司冲刺资本市场了。近日,专注于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的交易服务平台Yangtuo Technology Inc.(以下简称“海拍客”)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在港股上市。这家公司曾获得雷军旗下顺为资本的5轮注资,总额达2693万美元。

2025-07-28 12:16:00

A股半年度业绩轮廓渐显;富达基金公告董事长变更|南财早新闻

7月19日23时,台风“韦帕”增强至台风级,最大风力12级。随着台风逼近,广东多地将迎来风雨。预计,“韦帕”将向广东珠海到海南文昌一带沿海靠近,并于20日下午至夜间在上述沿海登陆(13-14级,38-45米/秒,台风级或强台风级),之后穿过广东雷州半岛,21日白天移入北部湾海面,随后趋向越南北部沿海

2025-07-20 07:40:00

券商股异动!601696,1分钟涨停!

超2900股飘红。A股7月10日再度走高,沪指重返3500点上方,续创年内新高;上证50指数一度涨超1%;港股走势分化,恒生指数小幅上扬。具体来看,沪指在金融、地产等板块的带动下强势拉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亦上扬。截至收盘,沪指涨0.48%报3509.68点,深证成指涨0.47%报10631.13点

2025-07-11 00:37:00

银行理财开启费率创新,浮动管理费率产品上线、首日募集20亿元

继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后,银行理财子公司也紧跟步伐推出浮动费率理财。7月8日,招银理财招智容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3年封闭混合类理财计划正式发售,据招银理财介绍,该产品创新费率模式,固定管理费让利客户,设置0.25%/年,显著低于同系列产品0.4%-0.6%常规管理费率;或有管理费分档计提,与

2025-07-09 18:12:00

重估中国资产共识持续扩大

“维持增持”“上调超配”“看好中国市场”……近期,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际机构密集发声,看多买多中国。看好中国经济、买多中国资产,已成为外资机构的主流观点。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资金的抢手配置,重估中国资产这一共识在不断延续、扩大。集体上调资产预期高盛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得益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

2025-07-05 07:09:00

超购695倍!海天味业港股IPO受热捧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陈霞昌6月16日,海天味业港股首次公开募股(IPO)认购收官。继机构投资者在国际发售时表现出浓厚兴趣后,散户投资者也在香港发售环节积极响应,共同掀起认购热潮。据了解,在16日结束的香港公开发售环节,孖展认购金额高达近4000亿港元,较公开发售起始集资额5.73亿港元超购约695

2025-06-17 0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