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常春阳)服务、资金、法治、人才、沟通——新郑市抓好五要素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据该市工商联最新数据,目前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6万家,其中民营经济占比99.8%,GDP贡献率74.3%,发展势头强劲。
开春的三级干部会,遂成药业董事长周红建作为新郑民营企业家代表,坐上了主席台。虽已过去两个月,谈及此事,他依然兴奋不已:“连续多年研发,31个品种已获批,今年将有几个创新药和高壁垒药投产。”他对政府给予民营企业的厚爱以及新郑优质的营商服务深表感谢,更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服务争一流。新郑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政务服务实现“马上办”1861项;跨部门联办“一件事”108项,免证办事项702个,企业开办零跑腿、零费用、半日办结;农村房屋不动产确权登记电子签名,出让“标准地”6宗989亩,“验登合一”让正佳能源、乾龙物流园等项目“验收即发证”;常态化跨省异地评标,AI智能辅助评标,出具电子保函1867笔,减轻企业资金压力3.8亿元。
资金保供给。新郑举办各类政策宣讲、银企对接活动,“郑好融”平台入驻企业3.48万家,授信贷款总额24.6亿元;存贷款合计1878.8亿元,同比增长7.83%,总量排名郑州六县市第一。组建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协调机制专班,促进银企资金供需精准对接,累计走访企业5万多家,推荐企业6700多家。
法治促公平。新郑实施民商事案件“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受理化解纠纷类案件9605件;开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平均审理用时29.32天;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网上立案率100%。
人才多引进。新郑将驻地高校21名专家人才纳入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范围,推动龙头企业、驻地高校牵头成立全国休闲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中部生物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新10条举措,引进省外高端人才51人、海外人才134人。
沟通如一家。新郑包联干部累计走访企业5261家,办结销号问题2220条,办结率100%,帮助26家企业协调资金1.38亿元、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1项;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搭建企业“一键诉求”服务平台,实现土地、资金、用工等8类企业诉求“手机一键提交”;13次“企业家恳谈日”,解决雪花啤酒、龙翔电气等企业出行难、融资难、用工难等诉求124项。
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