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王宁桥/文图

桐柏县大河镇地处江淮分水岭、南北气候过渡带,位于县城北部浅山区,距县城18公里,森林覆盖率85%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大别山蕙兰的适生地,拥有数百个春兰、蕙兰精品名种。近年来,大河镇全力做好兰花产业文章,厚植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立足自然资源条件,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潜力,发展壮大特色兰花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大河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出中原兰花产业第一村,成功创建全国第一家以兰花为主题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以兰花为主导产业的石佛寺村)、南阳市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桐柏•中国天然氧吧旅游示范镇。

因地制宜,生态产业拓宽致富路。大河镇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兰花品种多,兰草资源丰富,发展有基础,市场前景好。2003年3月成立了桐柏县兰花协会,协会现驻大河镇,辐射带动周边12个乡镇1万余户4万余人种植兰花,其中兰花公司、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200多个。从业人员以农民、种植户、合作社成员为主,其中大河镇从事兰花种植的村民达4000余人,部分村超半数村民参与。主栽品种以春兰、蕙兰为主,培育出数百种名优精品,如蕙兰梅瓣、三星蝶等,近年来培育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50多枚,其中蕙兰梅瓣、三星蝶、奇花、飘梅等多次在随州、信阳、郑州、武汉、长沙等国际兰展中捧回金奖。
特色引领,实现传统产业新突破。大河镇作为桐柏县兰花产业的代表,建成“兰香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200亩,现已建成标准化兰棚85个,正在新建兰棚40余个,兰花种植规模达60余万盆,精品兰花达20余万盆,建有全省最大的兰花博览展厅1个,配套修建停车场及相关公共设施,兰花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全省最大),每月分别在16号、26号进行交易,每逢交易日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在兰花协会和兰花专业技术合作社基础上,创新“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以协会为轴心、基地与合作社打造交易市场、农户庭院经济(散户在自己家庭院培育种植、年收益10万-30万元不等)的发展形式,辐射带动全镇从事兰花种植人数4000余人,全镇兰花年经济效益达到2.5亿元。
因势利导,开创富民强镇新路径。县委、县政府将城区至大河镇兰花乡村振兴产业园道路命名为“兰花大道”,支持大河镇“兰香小镇”品牌创建,推动了兰花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了桐柏整体美誉度和影响力。2023年和2024年在大河镇“兰香小镇”举办的第六、第七届兰花博览会,吸引国内外兰花协会负责人、客商、兰友等3000余人参加活动,使桐柏兰花特色产业借助兰博盛会的东风,走出深山,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日益提升的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日益强大的新动能。2024年元月5日,韩国和顺郡郡守一行到访桐柏,就兰花和农副产品交流事宜进行沟通交流,并与桐柏县缔结友好郡县,建立兰花产业发展合作关系,拓展两地经贸往来,积极探寻兰旅融合、科技赋能和兰花产业国际合作新路径。

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为提升兰花产业的技术含量,自2022年起,大河镇政府、桐柏县兰花协会与郑州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建立了校地、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兰花产学研基地,科技赋能为兰花产业发展壮大带来新支撑、注入新动能。2024年12月,河南省唯一一个、中部地区最大的河南省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在郑州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协助下顺利挂牌。该资源库收集并保存了数千种珍稀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主要品种包括蕨兰、春兰、建兰、墨兰等,成为开展野生兰科植物研究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濒危兰科物种资源的收集、保护、繁育、复壮、调查、监测、鉴定和技术咨询;基础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安全等科学研究;科普、兰文化展示及传播、兰科植物保护人才培训、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及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在物种保护方面,建立了兰科植物专业基地、组培室和标准化温室,收集保存了1250余种兰科植物,进一步扩大了繁殖培育能力,转化科研成果。科研力量的注入,助力突破了兰花培植技术瓶颈,提升了兰花的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在培育名贵兰草的同时,依托河北客商线上平台以及普通兰草种植基地,加大普通兰草的培植力度,延长花期,丰富市场供应,将“兰香小镇”建成全国知名兰花集散交易中心,让兰花走进千家万户。
多措并举,推进野生兰草资源保护。大河镇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贩卖兰花行为,通过政策法规保障野生兰花资源安全。成立兰花协会,辐射带动周边12个乡镇,通过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共享提升农户保护意识。将兰花产业纳入乡村振兴规划,通过“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规范产业发展,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建立全省最大的兰花交易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减少资源无序流通。依托天然生态环境打造“兰香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将兰花种植与生态旅游结合,通过兰旅融合提升资源保护意识。与郑州师范学院合作建立兰花产学研基地,建立河南省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展野生兰花繁育技术研究,为资源保护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延长普通兰草花期、培育稀有品种,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兰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依托“兰香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兰花生态旅游环线”,纵深推进兰旅融合发展。以“兰香小镇”为中心,将淮河流域沿线的淮源风景区、乌木园、红色文化展馆、二郎山水库、传统村落等景点、特色产业、红色文化发源地等点串联成线、线环成面,带动区域经济和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依托河南省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推动建设集生态教育、文化传播、研学实践于一体的兰花科普基地,开展兰花科普示范教育和种植教学体验。在“兰香小镇”景区现有兰花基地、猕猴桃采摘园、“五九菊”花圃、“氧吧院”农家乐、民宿、根雕、奇石和兰花博览会等兰旅融合基础上,全面改造景区的软硬件服务,不断提升景区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业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配置更多旅游体验产品,延伸“兰花+根雕”“兰花+奇石”“兰花+餐饮”“兰花+民宿”“兰花+旅游”等“兰花+”经济,吸引越来越多研学团队、旅游团队、自驾游观光体验,带动周末经济发展,并逐步推出以兰花为主题的饰品、饮品、纪念品等旅游产品,提升景区的休闲度假和特色农产品竞争力,打造一个值得三顾、一个“氧”“养”得意的宜游宜养宜业的桐柏县城北部休闲“后花园”。
【编审:赵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