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武汉网红大桥改造惹争议,大众苦景区“毁容式改造”久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6 08:12:00    

“围栏拆了,但丑东西依旧还在!”

5月下旬,春夏交替之际。一场不期而遇的雨水,让武汉市杨泗港长江大桥化身壮美的“雨中时空之门”,成为炙手可热的“打卡点”。然而,短短半月,这份自然馈赠的“冷美学”奇观,却因一场“毁容式改造”迅速滑向争议中心。

中国文旅产业沉疴已久的“无效加法”困局,也被再次推至风口浪尖。

武汉市杨泗港长江大桥改造前后对比。社交媒体截图

01

自然奇观沦为艳俗舞台?

网红大桥改造惹争议

阴雨笼罩江面,雨水自桥面倾泻而下,形成两道冷峻而壮丽的“水帘瀑布”——这幕被网友称为“雨中时空之门”的自然奇观,很快成为当地“重点改造”的文旅新地标。

5月20日,由武汉城投城运集团公司打造的“江影·杨泗港城市灯光音乐社”投入试运营,强势入驻杨泗港大桥桥下空间,植入餐饮、表演、霓虹灯光秀及文创市集。

当市民游客重返这个免费打卡地时,只觉眼前景象令人错愕:桥下空间被围栏圈起,钢琴、餐吧、灯光秀占据桥墩空间。自然天成的“水帘瀑布”,在艳俗的彩色射灯下黯然失色。

图为“江影·杨泗港城市灯光音乐社”表演活动现场。社交媒体截图

“震撼与庸俗的对比!”

“烟雨江南变江南style……”

“装修完纯纯KTV风。”

“乡村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工业结构与自然现象碰撞出的“冷美学”变得“张灯结彩”,桥下引入的餐饮市集被批“又丑又俗”。不少摄影爱好者更是痛心疾首:铜臭毁了桥的孤寂感!

社交媒体截图

现场图片显示,高饱和度的粉色、蓝色射灯粗暴打在大桥结构上,与原本冷峻的金属质感格格不入。除此之外,收费机制更引发争议。有市民反映,晚间进入核心观景区需缴纳100元押金,质疑运营方“圈地收费”。

尽管运营方称押金可退并以“不存在强制消费”辩解,仍被指违反《武汉市城市桥梁隧道安全管理条例》中“桥下空间可以用于公益性用途,但是不得收取费用”的规定。

消费者反映“江影·杨泗港城市灯光音乐社”仍在营业。图源团购网站

“什么时候看长江都要付钱了?”网友的诘问引发共鸣。诚然,人们欣赏的是凝结了人类智慧的建筑艺术之美,粉色灯光画蛇添足,围栏收费更是有些“吃相难看”。面对汹涌舆情,运营方回应称,收费只是“限流手段”,并于5月26日取消押金机制,后续拆除围栏。

随着最后一段围栏拆除,杨泗港大桥重新实现物理意义上的开放。然而,据团购软件显示,“江影・杨泗港城市灯光音乐社”如今仍在营业。市民虽可自由进出,但桥下灯光未调、餐吧未拆,“乡村大舞台”的审美硬伤依旧。

网友持续痛斥改造后的桥体“整容失败”,质疑运营方完全误解了杨泗港走红的核心。更有人叹息:近年来,这类自以为高雅的“画蛇添足”,还有很多很多。

02

景区地标频频“整容失败”?

文旅产业的“加法困局”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的走红与改造,折射出中国文旅公共空间开发的集体困境。

近年来,以灯光简约勾勒古建筑轮廓的北京天坛、重庆鸿恩阁、济南超然楼等案例,因“克制改造”登上网友推荐“红榜”,印证了“少即是多”的美学共识。

与之相对,多地文旅景观却因“无效加法式改造”屡遭诟病。江西葛仙村惊现“福寿螺”古楼,天津意式风情街钟楼变身艳俗灯光塔;扬州瘦西湖夜游项目因诡异灯光差评连连,新疆赛里木湖畔突兀矗立恐龙雕塑,被批“辣眼睛”;南昌滕王阁夜景沦为“七彩跑马灯”,网友改编诗句调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拢共七个色……

新疆赛里木湖畔的恐龙雕塑被批“丑”。社交媒体截图

不仅地标性景点“惨遭毒手”,放眼全国,“毁容式改造”案例不胜枚举:薰衣草花田必配塑料爱心拱门与假风车,地下溶洞永远闪烁着高饱和度彩灯;自然景观必嵌玻璃栈道,古典建筑必挂商业横幅,甚至连绿化带都难逃土味小鹿、蘑菇摆件的“入侵”。

古镇街巷挂满密匝匝的工业化红灯笼,道路两侧林立着“打卡XX最美季节”“我在XX很想你”的网红标语,千篇一律的小吃街、墙绘、仿古建筑。这套流水线公式背后,是开发方对“网红经济”的盲目迷信——仿佛不堆砌霓虹灯、不植入打卡装置,就无法证明景观的“商业价值”。

此外,更有部分景区为“创收”,引入高价餐饮、低端文创,导致游客“去一次就不想第二次”。景区确有成本压力,但将运营困境转嫁为游客体验贬值的做法,实则是短视的商业逻辑。

一座桥的雨幕能引发集体共鸣,这种震撼恰是机器无法复制的文旅核心竞争力。大好山河本身已足够壮丽,中华五千年积淀的美学底蕴足以细细品味。

杨泗港大桥事件警示我们,真正的美需要留白,对公共资源的开发更需心怀敬畏。真正的“加法”应做在提升环境品质、人文关怀和服务体验上,回归“清水出芙蓉”的天然之美,而非以快消式打卡为目标,粗暴堆砌商业元素。

我们不仅要拆除物理的围栏,更要拆除那些思维里的“围栏”——那些对审美的漠视、对商业化的盲目迷信、对同质化的轻易妥协。未来的文旅发展,亟需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画蛇添足”,多一些懂得留白、尊重本真的克制与智慧。

小善传温情 文明润并州

  夏日的太原,暑气蒸腾。我刚参加完教师招聘考试,拖着疲惫的身躯踏上877路公交车。清凉的空调风瞬间驱散燥热,车厢里恰好有一个靠边空位,让我得以坐下缓解一上午的疲惫。  车门轻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颤巍巍地踏上台阶。他左手提着医院的CT袋,右手紧抓扶手,额间汗珠在阳光下闪烁,每挪一步都显得十分艰难

2025-09-05 10:42:00

百里杜鹃初秋打卡清单:粉黛开好了,沉浸式坠入粉色浪漫

秋天有一种美,叫粉黛乱子草以草为名,比花更美暖暖的粉色花海空气都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正如它浪漫的花语等待落霞与粉黛同辉  暮色漫过方家坪时,晚霞渐次铺展:先是淡金镶染天际,再晕出橘红与绯红,最后凝作胭脂粉紫,叠在黛色远山之上,飞鸟也镀了金边。  晚风拂过,坡地粉黛乱子草漾起粉雾,像云霞落人间。余晖洒在花

2025-09-02 09:40:00

广东一景区以59.9元一罐售卖空气,有公司曾售卖过“呼伦贝尔空气”,因销量低已停产

近日,位于广东河源的万绿湖景区推出的“空气罐头”火了,上架就被一抢而空。“空气罐头”是不是智商税的问题,再次引起网友热议,也有网友表示,其满足了在外地的河源人闻一闻家乡空气的梦想。记者注意到,多年前便有企业推出“空气罐头”,包括“呼伦贝尔空气”“阿勒泰空气”等。7月16日,曾生产“呼伦贝尔空气”的企

2025-07-16 22:40:00

金溪竹桥古村的“活态”新生

来源:中国旅游报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竹桥村便是金溪县众多古村落中的代表。近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跟随中宣部组织开展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竹桥村,探寻古村落如何通过创新性保护与活化利用,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焕发时代新活力。多年前的竹桥村,古宅漏雨倾

2025-07-15 10:25:00

这些人群免费游玩!肇庆德庆推出暑假景区免费+折扣放送

游玩德庆,假期尽兴。这个暑假,西江畔的璀璨明珠——肇庆德庆,向莘莘学子发出盛情邀约。今年,德庆各大景区继续推出系列优惠政策,让广大学子轻松解锁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这波优惠政策请收好。悦城龙母祖庙——岭南古建筑瑰宝优惠政策1、现在起至2027年7月31日,内地全日制大学(大专、本科)在校大学生,凭学生

2025-07-08 19:06:00

南阳市各景区推出暑期文旅促消费优惠措施 激情夏日 一起畅游大美南阳

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暑期,我市各景区纷纷推出文旅促消费优惠措施,为市民和游客送上一场超值旅游盛宴。卧龙岗武侯祠景区 卧龙岗武侯祠景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地和刘备“三顾茅庐”之地。即日起至8月31日,卧龙岗武侯祠景区推出全文背诵《前出师表》免门票;202

2025-07-08 08:27:00

视频|岭南古邑行,2025年“羊城八景”评审组成员走进粤韵番禺

Transparency7月3日,2025年“羊城八景”评审组成员调研在广州市番禺区进行。评审专家依次走访了岭南印象园、广东科学中心、广州莲花山旅游区、沙湾古镇、宝墨园、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等景区,了解景区各自的特色。从岭南水乡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今日之番禺,区位优势凸显,历史底蕴深厚,传统现代

2025-07-03 22:56:00

东皋沂评 | 临沂端午:粽香传古韵,实干续新篇

从沂蒙山区的桲椤叶粽到孟良崮的“钢铁粽子”,临沂的端午实践,既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临沂端午的仪式感,始于一缕艾草的清香。清晨,家家户户门楣斜插的艾草与柏枝,不仅是驱邪祈福的符号,更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包粽子是临沂端午的“重头戏”。沂蒙山区用桲椤叶包裹的粽子,草木

2025-06-17 10:23:00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孩子的“快乐老家”在这里!“玩”出来的50亿元“教玩产业”

新华社杭州6月12日电(记者魏一骏)游乐园里的滑梯、商场里的淘气堡、幼儿园里的攀爬器械,这些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游乐设施,有超过六成产自浙江温州永嘉县一个叫桥下的小镇。被称为“中国教玩具之都”的桥下镇,在无动力游乐设施这个孩子和家长都不陌生的领域,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06-12 11:51:00

杭州多人冒险上山疯抢,爬树5米高!随便摘不要钱?官方回应

经过端午一场大雨,这两天临平阳光明媚,气温攀升。在好天气的加持下,临平人钟爱的夏日美味杨梅成熟上市啦!但这两天,临小妹发现,各大平台上不少网友在宣传“超山景区杨梅免费摘”“山上这么多随便采”......视频里,近十个人拿着水桶或塑料袋,爬到三五米高的杨梅树上,双脚踩在还没手腕粗的树枝上,没有任何保护

2025-06-06 08: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