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钟南山院士等九位专家提醒:“龙舟水”起,入夏要防这些传染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1:17:00    

初夏已至,“龙舟水”的到来,在为端午节假期“预热”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湿热缠身不舒服。节日出行高峰即将来临,中考、高考将陆续举行,市民如何预防登革热、新冠、手足口和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如何治疗?

近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妇儿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中医西医专家,请他们联袂为市民出具“健康锦囊”。

【医学指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急诊科主任奚小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主任李淑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杨花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郑海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主治医师龚余

中疾控发布5月风险健康提示

重点防控这几类传染病

5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了最新的5月健康风险提示,2025年5月需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麻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传染病。

对比4月健康风险提示,减少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项,新增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两项的风险提示。中疾控表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呈连续小幅上升,近期增幅趋缓;综合多渠道监测数据,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官网发布的广东省登革热监测周报,5月5日至5月11日,全省新增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其中本地病例3例,分布在佛山2例、中山1例;输入病例8例,分布在广州5例,东莞、佛山和中山各1例(按照现住址统计)。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登革热

清积水防伊蚊!

广东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介绍,广东常年均有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报告。当前广东已入夏,气温升高,降雨增多,蚊媒活跃,发生本地病例的风险高。当前广东省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病例逐步增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是保护自己免受蚊子叮咬

▏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同时要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防止蚊虫孳生。

▏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驱蚊药物

康敏提醒,居民日常应注意时常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伊蚊叮咬,预防蚊媒传播疾病,如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前往境外旅行的居民,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况,做好防蚊措施。入境时,如有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入境后如发生类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将境外旅居史主动告知接诊医生。

新冠病毒

新冠阳性率升高

需重视但不用慌

“其实,从3月到5月,我国新冠病毒阳性率从6.5%上升至16.5%,在发热门诊和病毒感染人群中高居第一。”钟南山指出,这种上升趋势不仅在国内显现,在新加坡、巴西、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面临这种情况。总体而言,新冠已逐渐成为阶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

“在香港,83%以上的重症或死亡病例是65岁以上人群,且90%以上有合并症,比如肿瘤疾病、免疫低下或心脏病、肾脏病等。”钟南山提醒要注意这些明显特征,对于65岁以上或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一旦确诊应及早用药干预,避免进展成重症

“我希望提醒大家重视,因为我们是有办法应对的。”他认为,尽管新冠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但也不用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症状趋向不典型

专家提醒警惕“感冒化”表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留意到,4月至今门诊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门诊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的患者数量增多,其中有一些是感染了流感病毒,有些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彭劼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大多不重,更像感冒,比如嗓子痛、低烧、咳嗽,与之前相比无明显不同,该院收治的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很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郑海鹏提醒,当前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与早期相比呈现明显"不典型化",公众需提高警惕。2023年以前的新冠感染多表现为高热、全身酸痛等典型症状,而目前该院接诊的病例中仅有部分患者出现发热,更多人表现为咳嗽、咽痛、流涕等普通流感症状,部分感染者甚至无发热表现。这种"感冒化"特征导致早期识别难度增加,易与流感或普通呼吸道疾病相混淆。

彭劼、郑海鹏均表示,目前门诊以轻症成年患者为主,但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这三类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彭劼认为,这一波新冠病毒感染增加,属于疾病的自然现象。很多人担心是春夏之交,早晚温差大导致容易病毒感染,但其实气候、季节转换对感冒病毒、流感病毒传播影响较大,对新冠病毒感染与传播影响相对较少,其未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上一次新冠病毒感染小高峰发生在去年7—10月,很多人针对新冠的抗体水平下降了,易感人群大了,新一波感染就有可能发生。

半数儿童新冠病例“中招”

多因家人感染

“目前,我们发现约半数儿童新冠病例存在家庭聚集感染,也就是家里有2个或以上家庭成员同时或相继感染。”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主任李淑华介绍,儿童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后,症状呈现多样化,主要是发热(多为中高热)、咳嗽、鼻塞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年龄大的小孩可能会出现咽痛。但儿童感染新冠较少出现嗅觉、味觉丧失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小的儿童,尤其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有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或肺炎。对于有基础疾病以及年龄较小的儿童,还应警惕新冠病毒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如果孩子发热3—5天仍未退烧,或孩子出现精神状态不佳、气促、皮疹或呕吐的情况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五措施降低传播风险

针对当前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共存的情况,受访专家建议公众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充足休息,饮食均衡清淡,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目前气温还不算很高,不建议家里全天开着的空调。白天使用风扇、同时开窗通风,可以让室内空气较好地流通。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减少传播风险。外出返家及时洗手,最好能洗脸;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根据需要及时就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

3、科学佩戴口罩,保护自己和别人。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老人、有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者,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在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4、减少聚集暴露,特殊人群重点防护。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通常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应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范。

5、家人感染,做好隔离。家人感染后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家中采用适当的空间隔离,有条件的话先用单间分开。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确诊后及时5天内用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提醒,若出现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建议先自测新冠抗原,阳性尽早服用抗新冠药物。“流感用药建议最好在48小时以内,而新冠病毒感染后抗病毒药物的窗口期则达5天,尽早使用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降低发展为重症和传染给家人的风险。”他表示,目前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在医疗机构的供应充裕,确诊患者凭医生处方即可拿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郑海鹏建议,自觉症状较轻者居家进行抗原检测后,通过退热药(如布洛芬)、咽喉含片等缓解症状,同时保证充足休息。若出现高热不退、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头痛等症状或基础疾病恶化,应及时就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主任李淑华建议,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后,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在退热的同时,记得补充水分;不建议给儿童使用新冠特效药,可适当给予抗病毒的中成药,比如复方毛冬青颗粒等

中医支招

日常这样做

可以扶正固本提高抗病力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急诊科主任奚小土表示,近期广州气温升高、雨天也多,潮湿闷热的天气导致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有所增加。

从中医角度出发,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是预防疾病的根本。尤其是即将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一族,在高强度的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最好能每天保证7-8小时休息时间。不同人群都可以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通过食疗来调养身体。比如针对性地使用补气、健脾、益气、祛湿的食药材如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薏米等。有的孩子脾胃虚弱,容易腹泻,可在日常的食膳、汤中加芡实、莲子;若湿气重、体型肥胖的,可加木棉花、冬瓜仁。调整了失衡的体质,身体达到平衡状态,免疫力自然就提升了。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德叔)近日也就食疗为大家支招——

中医讲“药补不如食补”,食疗讲究要三因制宜,要结合不同的时节、人群、地域给予个性化的食疗计划。现在小满已近,南方地区湿热偏重,食疗应以清热化湿为主,可用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做成的药膳,比如白扁豆、赤小豆、生姜煮的瘦肉汤,或者用木棉花、薏苡仁、陈皮煮的排骨汤等。

儿童、孕产妇、老人食养方面要注意“因人施膳”。

▏儿童“肺常不足、脾虚、心肝有余”,经常会出现反复感冒、鼻炎、哮喘这些症状,可以用五指毛桃、太子参、党参等补益肺气。

▏孕妇的气血相对偏弱,可以用党参、桑椹、龙眼肉做成的药膳来补气血;用砂仁、白术、陈皮来煮汤健脾补气,有助于安胎。

▏老年人的脏腑会慢慢衰退,非常容易会出现疲倦乏力、腰腿酸痛、夜尿多、睡觉不踏实,可以用党参、芡实、巴戟天、牛大力等做成的药膳进行健脾补气、补肝肾。

▏容易上火的,可加些沙参来养阴润燥,容易积食的人群可以加一些麦芽健脾消食,做到“补而不燥”“补而不滞”,这是我们的原则。

这些疾病也要提防

除了登革热和新冠病毒感染,专家们提醒近期还要提防猩红热、手足口病、麻疹、布鲁氏菌病等疾病。

猩红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杨花梅介绍,猩红热是由A群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一种传染病,可导致风湿热、关节炎、心肌炎、急性链球菌相关性肾炎等严重并发症。

猩红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以及皮疹。发热以低中热为主,重者可高热达40℃以上,可伴头痛,全身不适症状;咽痛吞咽时明显,咽喉部可见明显充血或出血点,部分咽部可见化脓性分泌物。皮疹一般在发热第二天出现,1天内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猩红热皮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按压时会变白,伴有粟粒样小丘疹,摸起来有鸡皮疙瘩一样的感觉,同时有明显的痒感;后期手部会大片大片地脱皮。有的患儿还会出现杨梅舌、嘴角烂等等。

猩红热目前还没有疫苗可预防,加强小朋友的自我防护意识很重要。确保小朋友经常用肥皂及流动时水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后,以及接触食物前,是预防猩红热感染传播的最好办法。

手足口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主治医师龚余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少数孩子还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多数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为高发季。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玩具、餐具、毛巾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手上、脚上、口腔里会出现疱疹,疼痛难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而且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一个孩子中招,可能周围会有一大片孩子都跟着感染。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互相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力。所以,即便孩子曾经得过手足口病,在接触到其他致病病毒时,依然可能“中招”,家长们不可掉以轻心。

除了日常保持手部卫生、做好物品消毒外,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目前市面上的手足口病疫苗是EV71病毒疫苗,而EV71病毒恰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最主要病原体。接种EV71病毒疫苗可以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6月龄到5岁的孩子是主要接种对象,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剂间隔1个月),这样才能赶在手足口病高发季来临前,给孩子穿上“防护服”。

麻疹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科副主任彭劼提醒,疫苗接种对于预防麻疹非常关键,还需要警惕散发病例。随着气温升高,孩子穿的衣物少而薄,通过接触传播的手足口病时有发生,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传播流行。

布鲁氏菌病

这一人畜共患疾病,之前被认为多在牧区发生,但彭劼提醒,随着广东地区一年四季牛羊肉、乳制品的饮食流行,医院不时有收治病例,呼吁从牛羊蓄养、宰杀、加工、乳制品生产等多方携手,共同防控疾病的发生。

策划/黎蘅

统筹/王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翁淑贤、伍仞、何雪华、张青梅、周洁莹、梁超仪 实习生:黄懿旻

通讯员:刘琪莎、陈佳佳、张靓雯、陈文、周密

海报/林传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

钟南山院士等九位专家提醒:“龙舟水”起,入夏要防这些传染病

初夏已至,“龙舟水”的到来,在为端午节假期“预热”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湿热缠身不舒服。节日出行高峰即将来临,中考、高考将陆续举行,市民如何预防登革热、新冠、手足口和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如何治疗?近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

2025-05-20 11:17:00

江苏疾控紧急发声!

近日,不少网络平台发文称阳性率上升,并提到“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的发言。昨天(5月18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声明:近期,我单位发现,个别网络平台和媒体将一位名为“常荣山”的不明人员表述为“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对此,我单位严正声明如下:1.我单位不存在名为“

2025-05-19 08:10:00

氢能无人机、氢能应急电源车齐上阵!广州供电局“国际博物馆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宣布即日起南方电网科技交流中心开放团体预约,广州电力展示馆开放周六预约。当天,广州电力展示馆、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南方电网科技交流中心及南方电网数字电网体验中心四个展馆同步举办开放活动。近千名市民通过现场的十五运“保供电神器”特展、Power Talk

2025-05-18 18:45:00

雨后大量出现,广州街坊:一墙都是看得头皮发麻……提醒:不要碰也不要吃!

【来源:广州日报】这几天广东总是雨雨雨雨 下雨之后 绿化带、道路两边就频繁出现 ↓↓↓ 到处乱爬的大蜗牛图源:网友晒图广东不少小区物业 近日也在忙着清理烦人的蜗牛 图源:珠海特区报 家住广州海珠区昌岗街道的居民王女士表示:“昨天看到小区楼栋外墙,满满当当的爬满了蜗牛,头皮一阵发麻。”资料图这些大蜗牛

2025-05-11 16:07:00

近1190万人次、超121亿元!“五一”假期广州市接待游客和文旅消费双增长

“五一”假期,广州市围绕“花城有幸 喜迎全运”2025广州文旅邀约大会推出的50条广州全运之年旅行线路,打造精品演出、文博展览、非遗体验、潮玩乐游、乡野拾趣五大主题逾千场活动,全面激活“跟着赛事去旅行”城市文旅品牌。借助广交会与小长假双线引流,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成效凸显,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剧场剧院等

2025-05-05 19:46:00

女演员广末凉子,确诊精神疾病

5月2日,演员广末凉子(44岁)在所属事务所官网上公布了自己确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此外,还宣布“广末凉子将暂停所有艺能活动,专心于身心恢复”。据此前报道,4月8日,日本女星广末凉子因袭击护士被逮捕。4月7日晚间她在返回东京途中发生车祸,下车后行动异常,不停重复蹲下、站起的动作,步

2025-05-04 10:00:00

聚焦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新再出发㉖ | 文商旅体 欣欣向“融”

每到假期,广州的大街小巷、地标景点总是热闹非凡。各地游客奔赴而来,将他们的假期放在广州度过,而广州也回报以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在“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旅游休闲产业是广州市8个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一环。旅游聚人气,消费聚财气。2024年,广州接待游客2.5亿人次、接待外国游客超200万人次

2025-04-30 06:56:00

广州市举办台资企业座谈会,助力台商台企融入广州高质量发展

4月27日,广州市台办举办台资企业座谈会。市直有关单位代表以及近20家外向型台企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上,广州大新珠宝、广州宝玉达、广州凡而芳香、广州海鸥住工、广州昱阳工业、广州耕芯电子、广州美框化工以及从事汽车零件、布匹、珠宝加工等近20家台资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围绕抵御美国滥施关税

2025-04-28 09:16:00

SFC Markets and Finance | Guangdong SOEs Have "Three New"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杨雨莱 广州报道In 2024, the total assets of Guangdong’s provinci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reached 2.73 trillion yuan, a 37.8% increase from

2025-04-25 22:09:00

第九届广东投资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第九届广东投资发展论坛暨2025年广东省促进企业投资协会年会4月23日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重建共识,行稳致远”为主题,汇聚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上市公司负责人、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专业服务机构高层、广东省内各级投资促进机构负责人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负责人等400余位嘉宾,共商全球变局下的合作创新路径。

2025-04-25 1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