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围场经济开发区。

围场沙棘。 张丹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心依 通讯员 张丹
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围场大力补链、延链、强链,拓展升级农业全产业链,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互联网+”等融合创新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4月3日,物流专车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出发,车内成箱的马铃薯粉条酒、牛肉干等围场“土特产”,发往京津地区。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之一,围场地貌类型齐全、自然资源多样、农耕文化厚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土特产”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深度挖掘 广集“土”味儿资源
“自木兰围场开围至今,土豆在围场的种植已经有300多年。”围场马铃薯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啸天说,“土豆”是马铃薯的通俗叫法。2017年以来,围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占河北省播种总面积的21.8%。
1月15日,2025燕赵农产品北京新春展活动暨《环京特色产业带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该指数研究成果首期选取围场马铃薯为典型产业深度分析,探究围场薯制品产销翻倍扩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原因。
“马铃薯是围场土特产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围场在做强马铃薯产业的基础上,白蘑、灵芝、沙棘、胡萝卜、金莲花等‘土’味美食持续上新。”围场农业农村局局长佟建军介绍说,以“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模式,围场挖掘出棋盘山镇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御道口镇的优质肉牛养殖、四道沟乡特色水果种植等多种特色农业产业。
聚焦“特”质 广拓产品优势路
“与众不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佟建军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围场在“差异化”中找准发力点,“内卷”的核心是绿色和创新。
近年来,围场持续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检验检测、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
截至2024年底,围场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达到14家,认证证书27个。累计检测农畜产品样品1248批次,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8%,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9.84%。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溢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围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立足围场生态实际及产业融合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绿色交易所等21个单位创新共建塞罕坝生态文明创新研究院。
“随着沙棘及特色果蔬高效节能真空冷冻干燥等10余项关键技术被逐一攻关,围场已经开发出沙棘、马铃薯等10余个新品种。”围场副县长谭赋说。
汇聚“产”能 打造产业集群图
4月3日,走进围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牛羊副食品、净菜分选、淀粉酒加工等厂房鳞次栉比。
“我们坚持边建设边招商,摒弃自身招商条件不优越的惯性思维,积极融入京津冀,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为优势产业配置优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围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胡瑞玲介绍,作为我国北方典型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集聚区,围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共入驻企业23家、农业合作社33个、家庭农场29个。
“农民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是主体,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经营组织形式,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围场裕泰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立军说。
截至目前,围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3家,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56.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达到125亿元,实现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为1.1∶1。
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围场大力补链、延链、强链,拓展升级农业全产业链,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互联网+”等融合创新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