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年轻人肠癌发病率十年飙升142%,肠道求救信号你听懂了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4:00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每年新发癌症病例9.29万例,发病率为625/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

别以为癌症更容易找上老年人,对病症的一些早期征兆,也别怀有“我还年轻”的侥幸心理。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我国30岁至39岁群体已占新发大肠癌患者的12.7%,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还不足4%。

在这里,我们将结合国际最新筛查指南,揭示最易被年轻人忽视的肠道癌变征兆。早一天读懂这些信号,或许就能改写生命里程。

——编者

28岁的小林捂着肚子走进诊室时,还以为自己只是吃坏了东西。直到报告结果显示进展期结肠癌,她才崩溃地抓住了医生的手问道:“我只是偶尔腹痛,怎么就癌症晚期了?”

当下,这样的悲剧正越来越多。2023年《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30岁以下人群大肠癌发病率在过去10年间飙升了142%,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

美国癌症协会也发出警告:90后群体大肠癌死亡风险比他们的父辈高出整整两倍。当熬夜加班、外卖烧烤、久坐不动成为生活常态,我们的肠道早已发出求救信号。

触目惊心:肠癌正在盯上年轻人

肠癌按照发生部位分类,可以分为结肠癌与直肠癌。过去10年间,肠癌的发病图谱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全球早发性大肠癌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整体呈上升趋势,大肠癌年轻化趋势的背后,是三重“隐形推手”的共同作用。

舌尖上的致癌陷阱:外卖平台大数据分析显示,20岁至35岁群体日均膳食纤维摄入量仅为推荐值的1/3,而加工肉制品(如培根、火腿等)摄入量超标2.8倍。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加工肉列为1类致癌物,每天摄入50克(约2片培根)可使大肠癌发生风险提升18%。

代谢系统全面崩坏:《中国肥胖调查报告》提到,30岁以下肥胖人群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3倍。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如同“慢性毒药”持续刺激肠道黏膜,肥胖群体的肠息肉发生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

被忽视的遗传“地雷”:约15%到20%的年轻大肠癌患者携带林奇综合征等遗传突变。这类人群往往在25岁到35岁就会发生癌变,但调查显示,有家族史的人群中仅7%进行过基因检测。

五个信号:别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当不良生活习惯与遗传风险叠加,肠道病变就会悄然而至。更危险的是,年轻人总将早期症状误认为是亚健康状态,读懂五个肠道求救信号,别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形态改变——肠腔的无声警报

当排泄物持续两周以上呈铅笔状或扁条状,排便后仍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这可能是肿瘤占据肠腔的征兆。

有研究发现,直径1.5厘米的肿瘤即可使肠腔狭窄1/3,改变粪便形态。若没有刻意减重但体重下降超过5%,如60千克者3个月内瘦3千克或便中带黏液,应接受肠镜检查。

腹痛腹胀——危险的定位信号

不同于胃炎的全腹痛,大肠癌引起的疼痛往往固定在右下腹(升结肠)或左下腹(降结肠),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缓解是其特征。2024年《胃肠病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7%的年轻患者以痉挛性腹痛为首发症状。

自检要点主要为记录疼痛是否与月经周期无关、持续超过1个月、伴随眼睑苍白等贫血表现。若三项中符合两项,需警惕肠道病变。

痔疮便血——致命的认知误区

“十人九痔”的民间说法让80%的年轻患者将肿瘤出血误认为是痔疮。二者可以此区分:痔疮出血多为鲜红色、附着在粪便表面且伴排便剧痛;肿瘤出血呈暗红色或黑色,与粪便混合且通常无痛。

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强调,任何直肠出血都应接受肠镜检查,无论患者年龄大小。

贫血乏力——沉默的血液窃贼

右半结肠癌患者中,41%以贫血为首发表现。肿瘤的慢性出血导致铁元素持续流失,但因其出血量小(每天约5毫升至10毫升),肉眼难以察觉。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110克/升、血清铁蛋白<30微克/升,需高度警惕肠道病变。

需要注意的高危群体包括:长期素食者因铁储备不足,更易出现贫血症状;月经量大的女性可能错把贫血归因于生理期,而忽视肠道病变。

习惯突变——菌群失衡的红灯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超过两周,或突然出现夜间频繁排便,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的警示。

有研究揭示,具核梭杆菌超标会使癌变风险升高4倍。这类细菌能破坏肠道屏障,激活致癌通路。想自查的人群可下载国际通用的BSFS大便性状量表,连续记录两周排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科学防御:构筑肠道健康三道防线

识别上述信号固然重要,但医学界早已不再被动等待症状出现。2024年国际筛查指南的三大变革,正在改写肠癌防治规则。

筛查年龄大幅提前:美国癌症协会2024年最新指南将常规筛查年龄从45岁降至35岁,有家族史者建议25岁启动筛查。中国专家共识则明确,出现任一预警信号者,无论年龄均需立即做肠镜检查。

粪便检测进入基因时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批准的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技术可检测KRAS等基因突变,对早期癌症的检出率从传统大便隐血检测的50%提升至92%,特别适合抗拒肠镜检查的年轻人群。

肠镜检查革命性升级:搭载AI系统的胶囊肠镜可在10分钟内完成全肠道扫描,对小于5毫米的息肉识别率达95%。磁控机器人肠镜则能精准取样可疑病灶,减少传统肠镜的穿孔风险。

筛查是最后防线,主动预防才是根本。通过下面三道科学防线,每个人都能筑起对抗大肠癌的“护城河”。

饮食护盾: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相当于1个红薯+2个苹果+1碗燕麦),可使大肠癌发生风险降低40%。同时严格限制加工肉类摄入,每周不超过50克(约3片培根)。

运动屏障:《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证实,每天快走30分钟可使大肠癌发生风险降低20%。运动时内脏的规律挤压能促进肠道排毒,减少致癌物滞留时间。

基因筛查: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进行MMR/MSI基因检测。林奇综合征携带者需每年进行肠镜联合妇科检查,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同步升高。

在这个癌症年轻化的时代,读懂身体警报比盲目恐慌更重要。切记,肠道不会突然癌变,但会默默发出警告。

(作者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延边铁路公安处多措并举 提前预热“五一”假期安保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大客流及潜在治安风险,延边铁路公安处提前预热假期安保,重点围绕秩序维护、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旅客出行安全。进一步加强管内秩序管控,针对管内重点车站及列车,实施“一站一方案、一车一方案”,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加强进站口、候车室、出站口等区域的巡逻密度频次,确

2025-04-23 10:36:00

2025年呼和浩特市“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开始啦!符合条件的抓紧申请!

2025年呼和浩特市“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已经启动,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抓紧申请!“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主要包括白内障复明行动和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行动两个项目,是自治区红十字会面向全区符合条件的患者开展的一项救助活动。为积极配合自治区红十字会持续开展好这项活动,呼和浩特

2025-04-23 09:39:00

年轻人肠癌发病率十年飙升142%,肠道求救信号你听懂了吗?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每年新发癌症病例9.29万例,发病率为625/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别以为癌症更容易找上老年人,对病症的一些早期征兆,也别怀有“我还年轻”的侥幸心理。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我国30岁至39岁群体已占新发大肠癌患者的12.7%,而在2010年这

2025-04-23 07:14:00

新闻周刊|一位ICU医生眼中的生命之重

在生死时速的竞技场上,一道自动门将人间悲喜切割成两个世界:门外是攥着检查单来回踱步的家属,门内是连呼吸都需要仪器代劳的生命。这道门,或许是现代医院最具哲学意味的存在。它既是一道物理屏障,隔绝着生与死的焦灼;也是一面精神棱镜,折射出人性最深处的光与影。在这道门内,时间以监护仪的心跳频率丈量,这里的对话

2025-04-20 18:43:00

母子双双被毒倒,迅速恶化!紧急提醒:路边看到千万不要买!不要吃!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近日,一对母子因误服自行购买的中药煲汤,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被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入院。路边中药致中毒母子紧急入院抢救据了解,母子俩从路边小商贩处购得中药材,未经过任何正规渠道检验或医生指导,用来煲汤,服用后不久便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随后迅速恶

2025-04-20 12:17:00

精准髋关节翻修术 助78岁老人重启“行走”人生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程贺轶、程宇虹)近日,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襄州区人民医院)骨二科团队在副院长王永贵的带领下,成功为一名高龄患者实施复杂全髋关节翻修术,展现出医院在高难度骨科手术领域的卓越实力。患者是一位78岁高龄老人,三年前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接受了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期假体松动,

2025-04-19 11:55:00

明日迎谷雨节气 专家提醒:近期要注意“春捂有度”

央视新闻明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节气以“雨生百谷”为特点。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介绍, 在气温波动较大的春季要“春捂有度”,既要通过适度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又要防止过度保暖诱发“春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李杰:呼吸道疾病患者,防止冷空气和湿冷的刺激引起气管的

2025-04-19 11:44:00

全市首家“免陪护”服务试点医院在金普新区启动

来源:大连日报本报讯(高琪 王磊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近日,金普新区“免陪护”服务试点医院落户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这也是我市第一家“免陪护”服务试点医院。“免陪护”服务是深化医疗改革、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途径。引入专业医疗护理团队,为住院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生活照护,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

2025-04-19 05:40:00

成果登上《自然》!深圳大学朱卫国教授团队取得癌症防治基础研究突破性进展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4月16日,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及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朱卫国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连接组蛋白H1脱酰胺化修饰促进染色质开放和DNA损伤修复的机制,为肿瘤放化疗的精准靶标设计夯实了理论基础,在肿瘤防治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癌症现已成为

2025-04-17 17:43:00

广州女性!甲状腺癌已“逆袭”成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榜首

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国家癌症中心2024发布的数据显示,肺癌仍居总体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尽管如此,有报道显示近五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广州地区女性群体中,甲状腺癌已超越乳腺癌成为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雌激素和情绪,是女性甲状腺癌患病率较高的重要因素“甲状腺癌

2025-04-16 2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