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新闻】
清晨的阳光洒在幸福村苍鹭谷的水面上,粼粼波光与远处山峦的倒影交织成画。水上摩托艇整齐列队,游客在帐篷外享受着鸟语花香,马术场上不时传来欢笑声——这个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的小村落,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通过发展户外运动经济,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苍鹭谷的蜕变始于对自然资源的深度挖掘。这里距离大仓集镇7公里、巍山古城30公里,山、林、湖、草、田、村等多样地形地貌一应俱全,优质水域为水上运动提供了绝佳条件。近年来,在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下,幸福村注册成立了巍山县幸福文旅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运营主体+农户”的管理运营机制,将沉睡的山水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这条长3.5公里的景观道曾是坑洼土路,如今已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网红打卡点。”站在耕读堂前的观景平台上,幸福村党总支书记李自章指着正在提升改建的游道感慨道。2022年以来,苍鹭谷积极争取各类资金1414.5万元,完成了河道治理、村庄整体风貌整治,并打造出水上运动中心、森林教室等特色场景。2025年,中央衔接资金500万元和冶金地质总局资金100万元的注入,更是为酒店建设及农户旅居民宿打造注入了新活力。
“苍鹭谷的定位是一个休闲户外运动旅居村,我们拥有摩托艇、冲浪板、皮划艇等各种水上运动项目,还有马术运动、沙滩摩托,未来还会增设徒步、越野等项目,建设水上船坞酒店、房车营地等特色旅居产品。”巍山自在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谆介绍,政企共投共建的模式,为苍鹭谷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政府聚焦道路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则负责室内软硬装修、硬件购置及运营管理,同时通过专业人员培训、市场营销推广等措施,确保苍鹭谷高效、有序地运营。
苍鹭谷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在运营管理中,幸福村动员村民通过闲置院落、土地等多种方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则根据景区运营主体每年的保底租金和利润分成,提取集体收益并发放农户分红,实现村集体增收、运营主体盈利、村民致富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让村民成为产业链的参与者,更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村有了柏油路,还安装了路灯和污水处理系统,村子变得更美丽了。全村37户还享受到了每户1.8万元的补助用于房屋改造,剩余劳动力也在苍鹭谷找到了就业机会。”三合村村民小组长王相国告诉记者,苍鹭谷发展起来后,他和父母都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加上家中土地和闲置房屋的入股收益,他家每年能有十多万元的固定收入。
如今,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苍鹭谷正推动“旅居+多业态”发展,成为以户外运动为特色,融合生态旅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四季户外运动旅居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里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早上可以拍摄日出,晚上可以观赏星星,非常美丽。”来自黑龙江的游客韩建军和江苏游客陈安生对苍鹭谷的宁静安谧赞不绝口。在一旁的马术场上,澳大利亚游客丹尼尔在教练的指导下第一次独自驾驭马匹,尽情体验着驰骋的快意。“巍山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真的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丹尼尔高兴地说。
“我们今年还会新增两个精品酒店,盘活村民闲置院落打造3家户外运动主题旅居小院,床位将增加到100个左右。”罗谆介绍,目前苍鹭谷已具备户外运动、非遗体验、乡村旅游等复合功能,被评为“云南十佳户外营地”。2024年苍鹭谷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实现消费近300万元,带动了周边30余名群众参与务工,年平均增收近5000元。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丽 通讯员:阿世刚
责编:张耀龙
审核:谢祥睿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