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物质资源或许贫乏,没有手机、电脑,就连玩具都不多,但是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出各种各种的玩法,留下无穷无尽的快乐回忆。
那时候男孩子喜欢玩各种汽车模型、玩具枪、陀螺、弹珠……弹珠通常是从家里的玻璃跳棋盒里拿的,一盒盒跳棋最后都变成杂乱无章的玻璃弹珠装在铁盒子里。
汽车模型
玩具枪
玻璃跳棋
散乱的玻璃珠
陀螺
女孩子喜欢玩搭积木、香香珠、洋娃娃、翻花绳、抓沙包……我奶奶几乎每个月都会给我缝制一套新的沙包,我还会对布的花色提出要求,要粉色小碎花的那种,哈哈。
积木
沙包
翻花绳
香香珠
我小时候有一个特别喜欢的洋娃娃,粉粉的,把她平放着,她就会自动闭眼睡觉,拍拍她的小肚子,她就会自动唱歌。我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小粉”,每天睡觉都抱着,也不舍得给别人玩。然而,我现在却已经想不起来将她遗忘在岁月的哪个角落了。
洋娃娃
男女生喜欢一起玩的是跳绳、跳房、铁皮青蛙……一到下课时间,同学们有的拿着跳绳去操场玩,有的拿出铁皮青蛙在教室里比赛谁的青蛙跳得远。
我当年是喜欢去户外玩跳绳的那批小孩,因为我一直觉得那个青蛙有点傻,跳绳更有挑战性,难度随着绳子的高度逐步攀升,从脚踝到小腿、膝盖、腰部……一直到脖子,据说有人可以跳到举起手臂的高度,牛啊!你呢?你当年可以跳到哪个高度?
铁皮青蛙
跳房
跳绳
那时的物质真的比较匮乏,可是那时的我们聪明啊,快乐啊!即便什么玩具都没有,我们也能自己创造出玩具来。
拿一截粉笔在地上画个房子,在一个个方格里跳来跳去,就是“跳房”;拿一截红绳缠在手上,用灵巧的手指把它翻成各种花样,就是“翻花绳”。
我那时候喜欢玩的是“东南西北”。拿一张正方形白纸折成特殊形状,外面四个面分别写上“东南西北”四个字,里面是正反人物的名称,努力争取自己能选中“孙悟空”“黄蓉”“白娘子”这样的正面形象,如果选到了“猪八戒”“白骨精”这类的反面形象,就会被小伙伴嘲笑很久。
即使什么材料都没有,就在路边随手捡起几块石头,玩抓石头,也可以玩一整个下午。
这些玩具就像一把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们记忆的大门,童年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汹涌地让人眼眶湿润,心中澎湃,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