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的调整通常遵循以下规定和流程:
调整周期
社保基数一般每年调整一次,调整时间通常为每年的1月份,起始时间则根据各地公布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时间而定。
调整依据
社保缴费基数是根据职工上一年度全年工资的月平均值来确定的。这个平均工资通常由当地统计部门公布,并作为计算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的依据。
上下限规定
社保缴费基数有上下限的规定。最低缴费基数一般不能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而最高缴费基数则不能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调整流程
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在社保服务平台或者到社保中心窗口申报职工的上年月平均工资。社保经办机构根据申报的工资数额,核定新的社保养老缴费基数。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新的缴费基数缴纳社保费用。
申报方式
调整社保基数时,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登录企业社保网,在工资申报项进行调整,最后点击确定并进行业务提交。
执行时间
调整后的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般从当年的7月1日开始执行,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
注意事项
职工个人的社保缴费基数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为准。如果职工工资标准大于最低社平工资,则按工资标准作为社保缴费基数;如果低于最低社平工资,则按最低社平工资作为社保缴费基数。
综上所述,社保基数的调整是基于职工上一年度的工资水平,按照规定的上下限进行调整,并由用人单位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内向社保部门申报和调整。调整后的基数从当年的7月1日开始执行,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