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调整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降税
降低税率
延期缴税
减免税款
调整征管制度
简化税收管理程序
采取可容忍的失败等方法
财政支出调整
把财政资金引导到重点支出、社会救济和农村地区
实施社会税收优惠政策
首次居民性收入优惠政策
个人和家庭收入优惠政策
农村及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等
调整税收征管
采用一体化税收征管制度,即税收部门、审计部门、税务执法部门、财政部门等机构之间联合监督和检查,以强化税收征管
会计与税法差异导致的调整
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入、成本、费用等确认上存在差异,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需要进行调整
特别纳税调整
针对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资本弱化、受控外国公司等方式进行的避税行为,税务机关会进行特别纳税调整
具体内容包括转让定价调整、资本弱化调整、受控外国公司调整等
其他纳税调整项目
增加的项目:如工资性支出、业务招待费、税款滞纳金等依照税法规定不得扣除的项目,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等
减少项目:如工资支出、福利、教育和工会基金、利息支出在生产经营期间,纳税人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应当根据有关贷款利息支付证明据实支付等
特定支出或收入调整
超过计税工资的工资支出
超过按计税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工会费、教育经费
超过国家规定容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性、救济性的捐赠
业务招待费超支支出
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的财产损失
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各种赞助支出
国债利息收入
会计规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短于税法规定使用年限而产生的多提的折旧等
其他需要调整的事项
视同销售类、取得收入无关支出类、超标准、超范围支出类、计提类、职工薪酬类、其他类
这些纳税调整事项涵盖了企业在申报纳税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对原始会计记录或申报数据进行的调整,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税法规定进行逐项计算,遵循税法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