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浙江温州瑞安在水利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浙江省首个运用无人机开展农村供水运维工作的地区。这一创新举措将单次巡查时长从原本的2小时以上锐减至20分钟,为浙江智慧水利的发展树立了全新标杆,有力推动传统水利运维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

温州瑞安市西部山区地形复杂,农村供水站与水源地分散。以往,人工巡查需翻山越岭,不仅耗时费力,且极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如今,引入无人机定点巡查系统,融合高分辨率相机与RTK定位技术,打造出 “空地一体” 的高效巡查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无人机能快速评估水源地环境,精准识别污染源,并将异常情况实时传输至管理平台。过去需多人协作、数小时才能完成的巡查任务,现在20分钟就能全面覆盖,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此次无人机应用于农村供水运维,是低空经济与智慧水利的深度融合。温州瑞安市以科技创新为杠杆,撬起农村供水难题,全力推动农村供水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浙江省首创,这不仅降低了运维成本,也为低空经济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无人机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为偏远地区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在农村供水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浙江温州瑞安同样成绩斐然。在专业化统管层面,明确由温州公用事业发展集团瑞安水务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承担管理职责,组建了一支包含28名一线专管人员与126名协管人员的专业队伍。同时,市财政每年全额拨付1500万元运维经费,为农村供水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水质检测管理工作严谨规范,7个运维所均配备便携式检测仪,可即时掌握水质情况,为加药量调节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依照相关规范制定了完善的检测方案,确保水质检测科学、专业、可靠。水源地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公布204处水源地名录,划定18个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供水工程的水源保护区,指导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下供水站所在村居制定村规民约,安装警示标识并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全方位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温州瑞安的创新实践,为农村供水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样本,有望在更广泛区域推广应用,助力更多地区解决农村饮水难题,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薛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