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评论员 张世鑫
五月的郧西,青山如黛、碧水含情,汉江的波光里沉淀着千年古县的岁月风华。近日,郧西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会议,县委书记王兵出席会议并讲话,提出整体提升生态承载力,加快建设美丽郧西。从古时“天人合一”的朴素智慧,到今朝“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郧西始终以敬畏之心守护着这份天赐的财富,让生态之美成为郧西最动人的底色。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发展之基,而郧西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将保水护水置于全局之首,这份执着既源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源于对发展本质的深刻洞察,同时体现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主动担当。近年来,从河长制全面落实、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郧西用一项项硬核举措诠释着“生态优先”的决心。数据显示,全县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连续五年保持100%,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山河的坚守。正如郧西县委书记王兵所言,要从思想深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生态主动实现政治主动,以治理主动补齐工作短板,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当生态保护意识真正融入血脉,绿水青山便成了郧西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污染防治攻坚战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郧西以“绣花功夫”织就生态防护网。在水环境治理中,“控源、截污、活水、修复”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宛如精密的生态手术,让每一条河流重焕生机;城镇与农村污水治理的“双全”模式,恰似两把金钥匙,打开了水清岸绿的新境界。空气质量提升的征程中,建筑工地的防尘网、餐饮店的油烟净化器、秸秆禁烧的智能监控,共同编织出“郧西蓝”的诗意画卷。土壤保护的战场上,生活垃圾100%焚烧处理的“零填埋”承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绿色革命,让土地重获新生。这些举措背后,是郧西对生态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生动诠释。当生态治理的精度与温度并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便在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中悄然生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护美之行动真碰硬。这次郧西全县生态环境保护会议提到,要以更大力度抓好环境风险排查整改,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一体推进各类问题整改,坚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环境风险排查整改是一场检验担当的“大考”,全县党员干部得拿出“显微镜”,细之又细,建立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长城,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这犹如利剑出鞘,让环境违法无处遁形。这种“零容忍”的态度,是对生态红线的铁腕守护,更是对发展底线的庄严宣誓。当每个乡镇、每个部门、每个企业都成为生态保护的“哨兵”,当“环境无小事”的理念化作全民共识,郧西的生态安全网便如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郧西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相得益彰的必答题。数字经济与低空经济的腾飞,为这片土地插上创新的翅膀;水经济、林下经济、绿色农业的蓬勃兴起,让绿水青山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饭碗”。“无废城市”的建设,让资源循环的智慧在城乡间流淌;“六无乡镇”的创建,让乡村的面貌在蝶变中焕发新生。今年以来,CCTV-2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CCTV-4《中国新闻》栏目、湖北日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等权威媒体频频聚焦郧西,不仅是对郧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礼赞,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 注脚。当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当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郧西的发展便有了更厚重的底色、更持久的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郧西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史诗。这片土地深知,生态承载力的提升不仅是郧西一域的使命,更是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绿色力量的时代答卷。当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当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频共振,郧西人民的幸福生活便如汉江之水,在生生不息中奔涌向前——这,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意义,亦是郧西对时代最深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