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出品”的,还算不算学术研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8:35:00    

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过去一年开除10名违反AI使用规则的学生;美国耶鲁大学,一名学生因AI使用工具纠纷,将三名教授、两名院长告上法庭。麻省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高校,近来都陆续发生类似情况。

从“概念的游戏”到“潘多拉魔盒”,社会开始思考如何与AI相处,学术研究领域讨论尤为激烈。

(一)

学术研究关乎知识的积累、传承和创新,势必需要审慎对待。

此前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出台了规定和办法,规范AI技术在学术研究中的使用场景。今年2月,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推出《关于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的启事》颇具代表性。

总体来看,《规范》严格限制AI使用,将其仅限于语言润色、文献检索、数据整理与分析、思路开拓等环节,超出者将判定为“违反学术诚信”。同时,《规范》也明确保持开放态度,未来将根据技术发展作出相应调整。

种种尝试,客观反映出学术界探索AI时代知识生产边界的自觉。首先,从内容来看,它将知识生产视作以人为主的智力活动,对AI的智识价值与人格地位仍有所保留。其次,从过程来看,它更强调AI的辅助作用和工具功能,且严格设置了禁止边界。最后,它要求待发表的学术文章进行AI检测,且主张严格外审。可以看到,“人的作品”而非“AI的作品”仍然是判断研究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的核心标准。

(二)

其实,无论是权威期刊发布的规范,还是众多高校推出的各类指导意见,本质都是在维护治学的终极目标——求真。

一方面,AI技术为搜集、翻译、提炼和分类开源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但它也极易让人陷入“认知陷阱”,误认为“信息即是知识”。特别是对于学术训练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搜集和研判信息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有助于培养概念化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水平,实现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飞跃。诚然,AI技术加持下,我们不必再“挑灯苦读”,海量信息唾手可得。但“使用巧办法”不等于“投机取巧”,将泥沙俱下的信息误认成知识势必会引发“真相危机”。

另一方面,AI大模型依赖数据集与算法。如果用于训练大模型的数据未经严格筛选,本身存在谬误,那么生成内容便可能出错。同时,AI会基于训练数据“编造”虚构数据和事件,做出前后矛盾的陈述,产生“AI幻觉”,投喂虚假信息。此外,AI生成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与提问方式有关,极易受提问者的思维定式和认知偏见影响,导致集中展示特定观点、刻意回避某类信息、呈现片面真实等问题。

治学的核心在于求真,智能的目标立足效率。求真本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艰难求索过程,追求效率从来不是目的。对于学术研究中的技术性环节,例如翻译、制图、校对,使用AI技术提高效率无可厚非,而一旦涉及知识性内容,我们仍然需要牢牢把握主导权。

(三)

如今,AI技术深度介入我们的工作生活,谁也无法自我隔离于智能时代之外。如何重构研究中的技术伦理,划定智能与治学的边界,有三个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第一,AI的角色是工具还是协作者?长期以来,我们面对的技术大多具有客体化体征,因而可将其简单视为工具、手段或者策略,更多讨论的是效率问题和个人偏好,例如纸质书和电子书孰优孰劣,应该使用软件还是卡片做文献摘录,等等。但是,当技术具有一定智能,主体与客体间的“使用与被使用关系”被突破,是否应当发展人与技术的“协作关系”,这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去尝试。

第二,AI生成的内容是否属于知识?传统观点认为,无论是通过创造、发现或者习得,只有人的智力成果才能被称为知识。需要讨论的是,如果在人工干预下,AI生成的信息具有一定原创性或启发性,那么是否也可以将“人工指导智能”视作知识的生产过程?更进一步讲,是否仍然应该将人视作知识积累的唯一角色?

第三,AI辅助在“脑内”还是在“脑外”?当前流行的观点是,对于学术作品来说,不承认AI生成的主体架构、核心观点和主要段落具有原创性。AI的使用场景仅限于“格式规范”而非“内容生成”,不鼓励AI在学术研究中“显性表达”。

(四)

“技术发展史,又是一部人类恐惧史”。其实,这种“恐惧”未尝不是一种力量。它可被视作一种社会接受机制,让我们审慎推动技术的运用,令其朝着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

AI治学亦然。它快速挑战传统的治学边界,颠覆了以往的信息获取方式,甚至重塑了知识与权力的固有结构,或引发熊彼特所言的“创造性毁灭”。但我们既不用盲目拥抱,也不必产生“替代焦虑”。全面了解其具体功能和潜在风险,在保证“治学求真”的原则下不妨多试一试,“为新技术立法”,也为人类发展护航。

撰文:严展宇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

流程编辑:U072

内部名额、低分高录、“李鬼”通知书……警惕涉高考骗局花样翻新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高考前后及招生录取阶段,设计各类骗局,话术与手段不断升级,考生及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上当。教育部日前发布预警,提醒考生和家长,勿信不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高考未结束考生已收到“作弊”短信“同学你好,AI监考监测到你在2025年6月8日3:00-5:00英语考试中有斜视偷看附近考生

2025-07-02 22:13:00

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金标准”但仍会漏诊,国产技术寻找突破口

在我国,结直肠癌是发病率第二高、死亡率第四高的癌种。虽然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但仍会出现漏诊情况。目前国产内镜技术试图在寻找解决的突破口。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联合国内10余家医疗机构共同的开展"聚谱成像技术对比白光内镜在结直肠镜下腺瘤发现率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多

2025-06-27 12:54:00

小米AI眼镜暴露了雷军的“野心”

文 | 趣解商业,作者 | 郝文,编辑 | 趣解商业AI组这是一款备受期盼却又姗姗来迟的AI智能眼镜。6月26日晚,小米集团(1810.HK)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小米首款AI眼镜,重量轻至40g;标准版售价1999元,单色电致变色版2699元,彩色电致变色版2999元

2025-06-27 12:26:00

商务部: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信息报告将通过试点方式稳步推进

人民财讯6月25日电,商务部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境内再投资,根据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及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令2019年第2号(《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办法》),经商市场监管总局,现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信息报告有关事项公告如下:外商投资企业以本企业名义,在中国境内

2025-06-25 10:13:00

“镇干部下班吃方便面被通报批评”系AI炮制!造谣者已被查

6月24日,南都记者从公安部网安局获悉,一男子利用AI炮制“政府工作人员因买方便面被通报”的网络谣言,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南都此前调查报道AI造谣乱象,发现给出相应指令后,一些AI工具就能快速批量扩写出不同的故事文案,有的每个月会员费只要99元,充值一年还能打五折。南都此前报道。据通报,近日,

2025-06-24 09:58:00

编剧本 生角色 让孩子成为“故事达人”

在张翠老师《绿野仙踪》阅读写作与交流课上,同学们用“爱阅AI”参与课堂学习。 通讯员供图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质量。《通知》提出,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已有工作基础上,创新实施五大工程,其中包括推动

2025-06-24 07:03:00

浙江德乐五金取得储能排气阀防水测试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6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德乐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储能排气阀防水测试方法及全自动喷水试验设备”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9915509B,申请日期为2025年04月。天眼查资料显示,浙江德乐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温州市,是一家以从事专业技

2025-06-20 10:02:00

留几手怒批车评圈乱象:陈震早就不跟你们玩了!

6月18日,留几手又出来整事了。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一番感悟后,还谈起了陈震与部分汽车自媒体账号的差别,并直言“陈震跟你们不是同行,他早就破圈了。”图源:微博从留几手发表的这篇感悟中,不仅分析了陈震的发展路径,还揭露了部分自媒体行业的种种乱象。对于部分自媒体热衷于怼陈震的现象,留几手直接一针

2025-06-18 19:21:00

成都推出“房产超市”平台 首批近30家房企入驻

观点网讯:6月16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出的“成都住建房产超市”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成都住房消费市场迎来一个全新的开放平台。该平台集政策发布、项目信息展示、房产促消费活动推介于一体,首批近3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携旗下在售项目入驻,为购房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成都住建房产超市”的上线,不仅整合了房地

2025-06-17 00:01:00

脚印留在田埂 热情洒向大地

“使用小程序搜索放牛沟村60岁以上人员,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信息。”“这可真好用,操作也简单!”近日,走进农安县农安镇放牛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于春正在一对一地教村干部如何用现代化手段获取、整理村里的基础信息。于春说,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他利用自身从事民政工作的经历,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与民政特色工作融合。为了强

2025-06-16 0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