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追“新”逐“质”,推动生产力裂变扩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9:07:00    

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这是过去一年作为经济大省、制造大省的江苏交出的“高分答卷”。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又是一年春来到,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哪些进展与成效?

连日来,新华日报和学习强国记者组成“沿着海岸看中国·江苏篇”联合采访组,走马苏南苏中苏北,走进科研院所、企业园区,实地感受黄海之滨、江淮大地上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生动图景,探寻各地如何厚植产业根基、推动新质生产力裂变扩容,助力“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跃迁。

传统产业“焕新”

一次“发展逻辑”的重构

走进徐工挖机智能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条百米长的挖机动臂生产线上,“挖机焊缝智能化检测系统”的机器人沿着动臂焊缝缓慢移动,为其进行“全身检查”。

“就像医生用B超探查人体组织,我们的探头能透视焊缝内部0.2毫米级的缺陷。与人工相比,智能检测效率提升120%。”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部长方荣超难掩自豪。

类似的智能场景在徐工集团处处可见:全球起重机行业首条大型结构件智能化生产线上,平均每25分钟就能下线一台轮式起重机底盘;在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161万台设备运行数据可一键调取……

“传统制造业企业想要生存,必须建立更加紧密的创新链,坚定不移走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化道路,实现集群化发展。”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介绍,徐工在周边300公里范围内的产业配套率达70%,有效吸纳皖、鲁、豫大批企业融入供应链,拉动徐州工程机械集群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

对于江苏而言,传统产业是根基,撑起经济基本盘,但“重工业底色”在数字经济时代反而产生发展“落差”,“智造”成为产业焕新的“密钥”。

一家钢厂的“新生”颇具代表性。近年来,南京钢铁净利润实现逆势增长。与传统钢厂不同,南钢这个“钢铁巨人”如今搭载了“AI大脑”——

搭载垂域大模型的巡检机器人穿梭在灼热的高炉与轰鸣的轧机之间,精准识别设备异响、实时分析钢水浇铸情况,为工程师提供最佳决策;AI分析软件则在技术研发、市场分析、客户服务、项目管理等环节,迅速定位关键知识,提升决策效率,大幅降本增效。

从“智慧工厂”到“零碳炼钢”,向数智化要发展的同时,南钢也不断探索生产全流程“绿智融合”。“‘十三五’以来,南钢累计投入超130亿元用于环保提升、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态保护。”南钢双碳研究所研究员李立分享了研究院最新一项节能降碳技术:利用生物质资源替代高炉、转炉和电炉中所用的煤炭等涉碳类原燃料,以达到节能降碳目标。

南钢集团从“钢铁巨兽”转型为“数字钢企”领军者,也是南京这座省会城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重构发展逻辑、推动产业涅槃的缩影。

传统产业焕新,更是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才能在‘大船难掉头’的现实困境中灵活转身,持续保持业内领先地位。”总部位于苏州吴江的恒力化纤,从太湖之滨纺织小厂蝶变为全球产业链巨头,跻身“世界500强”。总经理助理汤方明坦言,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竞争既是技术之争,亦是人才之争。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与之匹配的新型劳动者。“过去协调工序靠经验,现在盯着数据看指标。”有10多年工龄的一线工人陈锋对变化的感受最为直观:公司一边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一边通过内部培训,让传统产业工人转型为“数字工匠”,掌握智能化生产技能,成为这场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以科技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以人才与生态构建可持续发展底座——恒力化纤的创新实践证明,传统产业不是“旧包袱”,也可以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新兴产业“领跑”

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

抓取、贴装、焊接、检测……在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智能制造生产区,12条板件生产线、5条装置生产线开足马力,下线板件发往全国各地工程项目现场挂网运行。

3000多公里外的西藏日喀则市220千伏萨嘎变电站,负载着“南瑞造”板件的世界首套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SVG(静止无功发生器)正稳定运行,源源不断地释放电能。

西藏变电站为何选择“南京造”?

“新能源很‘娇气’,具有低抗扰、弱支撑的特点。我们的构网型技术,就是要让新能源像常规电源一样‘强壮’,不再依赖火电、水电等‘拐杖’。”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研究院副院长王伟打比方说。

省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高压继电保护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南京,这座被称为最“懂电”的城市,已提出让智能电网成为国内领先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新目标。

从“国内领跑”奔向“全球领跑”,南京发力智能电网产业的背后,是各地集群强链、打造产业新“舰队”的集体雄心。去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已超40%。

壮大新兴产业,犹如“长坡厚雪”,更是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领跑的“江苏选手”们如何持续保持优势?

先来看一个小镇——

“电子哨兵”在道路上智能站岗,自动驾驶清洁车沿着主干道高效作业,智能小巴接送居民上下班“最后一公里”……在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神奇的“车生活”触手可及。

2024年,无锡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管理中心目前掌握着锡东新城近45平方公里、255个车路协同点位的实时数据。”在无锡(锡山)车联网运营管理中心,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雷指着大屏幕介绍,整个区域已建成全市超三成智能化路口、超四成里程的智能网联道路、五成车联网应用场景。

这座创新小镇的崛起正是无锡踩准风口、加“数”发展的缩影。无锡被誉为中国物联网“首航之城”,2023年物联网集群产业规模就已突破4500亿元。杨雷认为,得益于物联网的“产业家底”,无锡车联网发展与进步得以不断“提速”。

再来看一家园区——

2007年开园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而建立的科创载体,被视为苏州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开端。这块太湖边曾经的荒地上,已聚集62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

“生物医药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等特点。与其他生物医药强市围绕一家或几家‘巨无霸’药企衍生出产业集群不同,苏州医药产业是一家家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产业园运营方——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市场部副总经理任旭介绍,在寻求错位发展的过程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加大对于初创企业的培育孵化,投早投小投好,聚焦创新药物的研发,形成一条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园区一边引智,引入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累计举办200余场高端学术会议;一边引资,与金融机构合作,打造一路护航的耐心资本,园区内企业累计融资金额突破1000亿元。

未来产业“播种”

一项“慢进亦退”的布局

紫金山南,九龙湖畔。在南京江宁未来网络小镇的紫金山实验室内,6G综合实验室等团队为下一代技术的爆发积蓄着力量。

发展未来产业,需要颠覆性技术的破局。“6G追求的是全频谱、全覆盖、全应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久的未来,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地面还是空中,都能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紫金山实验室副研究员夏心江介绍,实验室初步建成国内首个6G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在传输速率、频谱效率、时延等方面的研究都走在国际前列。

技术“变现”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4月初,记者来到位于苏州纳米城的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全球碳纳米加热领域的“领头羊”,主营产品是碳纳米管面状发热膜,也就是“纳米地暖”。

碳纳米管,被誉为材料界的“六边形战士”。“与传统水暖、电暖等加热模式相比,碳纳米管加热材料不仅低碳环保、发热均匀,使用寿命也大大提升至50年。”汉纳材料人力行政总监金善利向记者介绍,纳米地暖正愈发被市场接受,加速进入高端建筑市场。

金善利坦陈,公司产业化过程中也走过“弯路”:尽管汉纳材料首创“超稳定水性聚合物PTC”等核心技术,但如何将碳纳米管这种纳米材料大规模应用于民生领域,曾困扰业界多年,“一开始,我们投入到柔性显示屏领域,不过市场有限并不成功,直到找到纳米地暖这一领域。”

在苏州纳米城,像汉纳材料一样的企业还有500多家。“产业界认为,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条‘死亡之谷’,即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过程太过漫长。”苏州纳米城运营方——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淑梅清醒认识到这一痛点,为此,纳米城累计招引入驻近20个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帮助中小企业以更低成本跨越技术门槛、加速产业落地。

培育未来产业,并非是“投注”未来,而是“预见”和“引导”未来。

春江水清,潮平海阔。南通有一个以“未来”命名的产业园——新时代未来产业园。记者来到这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但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园区道路和高标准厂房初具雏形。

“发展未来产业,我们注重打好‘特色牌’和‘区域牌’。”南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曹海锋告诉记者,“因地制宜”就是最明确的产业“指导路径”——

基于南通开发区现有的深海装备、低空飞行服务、制氢等未来产业基础,以及因为毗邻上海、在未来产业规划中做好为上海市场做配套的准备,落户于此的未来产业园定下未来空天、未来通信、未来能源和未来深远海装备四大方向,力争到2033年,四大产业在开发区GDP占比突破20%。

未来产业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江苏各地特色化未来产业的布局,展示了“弄潮儿”探索新路的生动实践:从颠覆性技术破局,到产业化项目落地,既需要企业敢闯“无人区”,更依赖产业生态的系统性支撑,助力从“播种”到长成产业森林。(付奇 武智慧 周永金 孙晟宇)

来源:新华日报



17处枪伤见证抗战烽火 重温“三猛战士”于健的战斗事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4载烽火连天,无数英烈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浇铸起民族精神的丰碑。 今年99岁的于健老人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曾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全身上下留下了17处枪伤,更被粟裕大将称赞是“三猛战士”。一起重温于健老人的战斗事迹,汲取奋进力量。于健老人

2025-09-02 19:54:00

成就“智简”之境,亿咖通科技助力沃尔沃全新XC70打造豪华座舱新维度

8月27日晚,作为沃尔沃基于SMA超级混动架构的首款车型,沃尔沃全新XC70豪华SUV于中国首发并正式启动预售,随后将同步登陆欧洲市场。遵循“安全为先、以人为本”、“让形式服从功能,让功能服务安全”的整车智能化规划理念,全球出行科技企业亿咖通科技(纳斯达克股票代码:ECX)以全球领先的亿咖通·安托拉

2025-08-30 00:04:00

无锡通管办召开2025年校园秋季迎新工作专题布置会

【来源:江苏省通信管理局_各市行管】8月22日,无锡通管办组织召开2025年校园秋季迎新工作专题布置会,统筹部署校园通信市场规范管理,为开学季校园电信营销活动筑牢规范防线。无锡电信、移动、联通、广电有线分管领导及校园部门、重点区局负责人,市通信行业协会相关领导参会,无锡通管办常务副主任丁静出席并讲话

2025-08-28 20:28:00

王忠民:AI时代,深圳前行展望

作者|王忠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编辑|王相怡 共识且无可争议的是——全球已迈入AI时代。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ChatGPT、AlphaFold等各类大模型和专业垂直领域模型层出不穷。AI是这个时代的新范式,已成为我们分析问题、剖析痛点、解决难题的

2025-08-27 17:52:00

第十飞再受挫,“星舰”前景难料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当地时间24日傍晚宣布取消“星舰”超重型火箭的第十次试飞,原因是地面系统(指发射台及其周边支持起飞的基础设施)出现问题。美国“太空新闻”网站24日称,在今年“星舰”已经连续3次发射失败以及6月在发射台静态测试爆炸的背景下,“星舰”未来命运如何备受关注。发射塔架上

2025-08-26 08:00:00

单场直播狂卖500万元!它靠什么把年轻人拿捏了?

“当前消费环境并不乐观,但我们却未受到影响!”8月22日,在福建品品香茶业的展厅里,公司董事长林振传对《活力中国调研行》的记者表示。 自信的背后,是整个福鼎市茶产业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5亿元,品牌价值高达70.66亿元,并连续十五年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2025-08-24 17:39:00

华晨宝马大东工厂突破 350 万辆!那辆BMW 5系“黑武士”就是街上最靓的仔

潮新闻客户端2025年盛夏,华晨宝马大东工厂累计产量突破350万辆,让客户满意度“超预期”稳向前!这座宝马中国的首座工厂,自2003年至今,以先进生产的持续推进见证了宝马在华的深耕与发展。与此同时,在这里生产国产的BMW 5系已超过200万辆,既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中大型豪华座驾之一,也发展成宝马在中

2025-08-21 15:12:00

文化中国行|这本历史档案是《南京照相馆》底片“原型”

《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在电影中躲藏在吉祥照相馆里的人们将底片护送出城今天一起了解底片的“原型”文物一本呈现日军暴行的相册这本相册被编号为“京字第一号证据”01:07△视频丨一本呈现日军暴行的相册“京字第一号证据”01《南京照相馆》底片“原型”:一本“血证”相册!1946年在面对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关

2025-08-20 16:58:00

中康科技吴瀚:全球创新药将形成中美比肩的两极格局

来源:睿见Economy8月17日上午消息,第十八届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简称“西普会”)于8月16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在开幕式上,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发表演讲。吴瀚表示,我国药品终端市场增速持续下滑。未来10年,AI技术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突破、银发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化等因素都是医药健

2025-08-17 08:40:00

服务器OS迎来智能化升级时代,AI如何“for system”?丨ToB产业观察

AI对各行业的重构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点也体现在了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上,操作系统上承各类模型应用,下接多元算力,是支撑大模型应用稳定运行的关键。在龙蜥社区技术委员会主席杨勇看来,AI与服务器操作系统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一方面,要实现AI for System;另一方面,要推进System for AI

2025-08-15 1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