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已进入汛期,针对汛期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我市严阵以待,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扎实开展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多维度织密防汛安全网,确保人民群众“风雨无忧”。
细化责任落实。严格市、县、乡、村、组五级包保责任,构建市县间、部门间、军地间和上下游、左右岸通力协作的责任链条,细化防汛责任清单,覆盖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尾矿库、山洪灾害危险区、险工险段、城市易涝区、地质灾害点等7大类,逐项明晰责任人。
深化隐患排查。坚持以防为主,以“老把式+高科技”双轮驱动,针对全市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开展全域风险排查,通过无人机重点巡查、视频监控实时跟踪等技术手段,结合基层网格员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建立台账,实行“排查—交办—整改—验收”闭环管理。目前,已完成21处“24·7”特大暴雨水毁水利设施修复、36处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21条山洪沟治理、16条中小河流治理。
加快预案修订。坚持一流域一案、一水库一案、一市一案、一县市区一案、一乡镇(街道)一案、一村(社区)一案、一单位一案,实化细化各方具体责任、应答机制、行动措施。通过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防汛应急能力建设,全面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精心编制村级防汛紧急避险安置一张纸预案,广泛组织开展防汛培训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和群众防灾避险能力。
加强应急保障。组建32支1283人的专业抢险救援队,构建市级尖刀队攻坚、县级主力军布防、乡镇突击队驰援、村级民兵哨预警的四级联动体系;立足“全灾种、大应急”,储备价值2.36亿元的防汛抗旱物资,根据雨情变化及时前置;建立6座太阳能自组网高山基站,为基层配发3000部对讲机,保障应急通信“生命线”。
加密监测预警。强化信息共享,加密监测频次,提高预报精准度;汛期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着重把控转移避险、抢险救援两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通过短信、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单位、到村(社区)、到户、到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媒体记者 杨万里)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