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国家癌症中心2024发布的数据显示,肺癌仍居总体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尽管如此,有报道显示近五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广州地区女性群体中,甲状腺癌已超越乳腺癌成为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

雌激素和情绪,是女性甲状腺癌患病率较高的重要因素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确实比以前有所增加,这一点是明确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申鹏介绍,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遗传因素在甲状腺癌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其次,电离辐射也是甲状腺癌的重要诱因。童年期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或长期暴露在高电离辐射环境中,都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
其次,内分泌和情绪因素也不容忽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承受的双重压力,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波动。且女性相对男性情绪更加细腻,情绪波动更大。”申鹏表示,这些情绪波动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
最重要的是,雌激素能够直接影响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长期的刺激可能诱发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癌变风险。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中,如月经、妊娠、哺乳、更年期等雌激素水平会大幅波动,这都会对甲状腺产生影响,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体检频率的增加,早期甲状腺癌的检出率也有所提高,这也可能使得发病率数据呈现上升趋势。此外,肥胖、碘摄入异常等因素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切勿杞人忧天!甲状腺结节大多数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很常见,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人群借助高分辨率超声的检出率可高达 20%~76%,但其中大多数为不具有临床意义的良性结节。根据年龄、性别、受辐射史、家族史和其他因素的不同,甲状腺结节患者仅7%~15%为甲状腺癌。
减少甲状腺癌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特别是在做CT、胸片等检查时,要注意保护甲状腺部位,如佩戴铅脖套等。
更重要的是,健康管理应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申鹏提醒,在生活中要学会情绪管理,注意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通过运动、冥想、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舒缓压力。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碘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同时,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定期体检!甲状腺多数情况下可有效控制
据介绍,目前诊断甲状腺癌的金标准是病理活检,但简单的甲状腺超声却能在筛查甲状腺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甲状腺超声是一种无辐射、方便的检查方法,可以对甲状腺进行影像学分级,根据结节的形态、边缘、回声等特征来综合评估甲状腺的健康状态和患病风险。”申鹏建议,所有人都应该重视每年的例行体检,早筛、早查、早诊、早治可以大大降低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
他提醒,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童年时期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电离辐射强度较高是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应常规进行甲状腺超声的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遵循医嘱处理甲状腺结节。不建议在非高危的普通人群中进行超声筛查甲状腺结节,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担心和困扰。
“即使确诊甲状腺癌也不必过度恐慌!”申鹏介绍,目前最主要的甲状腺癌类型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发现、规范治疗的话,5年生存率很高。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只需定期随访,无须特殊治疗。过度的手术治疗,反而增加手术风险及带来甲状腺功能减退、术后长期服药。“只要做好体检、尽早发现,遵从医嘱、规范治疗,甲状腺癌大多情况下都可以有效控制。”
文|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屈理慧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