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小学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明确了三级指标,进行了具体化描述。4月10日,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发布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如鹏介绍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以及《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三大亮点特色。
林如鹏表示,“2+1”方案系统推进,打出AI教育组合拳,从目标层提出了《师生素养框架》,明确了师生素养能力坐标,从路径层制定了《课程指导纲要》,提供了从课程到课堂的实施路径。“有效地解决了各地在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方面‘有目标可依、有课程可用、有教师可教’的问题。”
“2+1”方案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师生AI素养框架。林如鹏说:“中小学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明确了三级指标,进行了具体化描述。尤其是《教师素养框架》,从意识理念、技术能力、教育应用、专业发展以及社会责任五大维度分别回答了智能时代教师的职业使命、必备能力与责任担当,为广东中小学教师系统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提供了指引。”
林如鹏进一步表示,广东着力建构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链条AI育人体系。鼓励各地探索将人工智能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林如鹏表示,为整合国家平台之“优”和人工智能之“智”,激活“倍增效应”,目前广东正在制定AI工具与国家平台融合应用指南,以国家平台为枢纽,对如何基于国家平台进行AI资源共享共建、AI课堂教学创新给出“基本式+变式”的应用模板和参考范例,共同促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人工智能应用深度融合,形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的“广东方案”。
文 | 记者 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