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载体、培育产业新动能的平台,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创立于1988年,致盛集团从传统专业大市场起步,逐步转型为以产业园管理、文创产业、产业投资和物业服务四大板块为核心的大型专业化产业园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商。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当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产业的推手。”致盛集团董事长张润斌表示,作为与普陀共同成长、携手发展的一员,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赋能普陀区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
智慧园区赋能产业升级
在行业发展初期,产业园区大多为政府主导的粗放式传统工业园,聚焦土地开发、房屋出售及物业服务等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入局产业园领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产业园的运营管理发生了深远变化。
“产业转型实际上是科技动能的转型,特别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运用到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张润斌表示,当下,致盛集团正加速打造“新质产业园”,通过打造园区智能化物业服务平台、智慧招商管理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商,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创新要素聚集地,产业园区肩负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责任。而对民营背景的产业园区来说,如何吸引企业入驻无疑是最大的难点。“服务创新和提质是关键。”张润斌介绍,致盛集团不仅为企业提供从基础设施到专业支持的“一站式”服务,还形成了“产业+基金+政府+企业”四位一体运营模式,成立产业招商联盟,既为政府精准招商,又赋能入园企业降本增效,“让园区真正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
目前,致盛集团在全国投资运营超20个产业园区,构建了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总部经济、高新技术、纺织服装、文化创意等多元产业格局,累计引进和服务各类企业3000余家。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近年来,普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民企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扎根上海20余年,致盛集团深切感受到区域发展的活力。“当前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创新,为企业转型注入了信心。”张润斌透露,借助普陀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东风,企业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赋能。
此外,致盛集团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普陀加快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我们始终服务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和对口帮扶地区。”张润斌认为,这种“政企联动”模式不仅加速了资源流动,还为民企拓展市场提供了新机遇,“政府以政策精准滴灌、以服务保驾护航,企业自然敢投入、愿创新。”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普陀区为民企搭建了高效的合作平台。 “致盛集团扎根普陀多年,是普陀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我们非常愿意发挥经验和资源优势,助力桃浦工业园区建设。”张润斌透露,在桃浦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中,普陀区提出打造数字化产业高地,吸引了致盛集团等专业运营商共同参与园区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园区服务能级,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让民企与区域经济共同成长。”
记者手记:
“专心致志,才能结出茂盛的果实。”这是致盛集团名称的由来,也是张润斌对企业发展的期许。这与普陀区多年来深耕营商环境“沃土”、助力企业“硕果盈枝”的实践不谋而合。近年来,普陀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政策赋能、以服务护航,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提供成长沃土,助力大批优秀企业从普陀走向全球。
从传统工业园到智慧园区,从单一空间租赁到全产业链服务,致盛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折射出民营企业深耕主业、拥抱变革的韧性,亦是普陀民营经济“向新而生”的生动写照。当传统产业园区从空间载体升级为创新引擎,当政企互动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转向“同舟共济的伙伴”,这片热土上的每一朵“民企浪花”,都在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浪潮,搅动民营经济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