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色沂蒙 热土新生:从弹壳乳汁到万亿商城,红色基因激荡时代华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0:49:00    

大众网记者 李梅 实习生 荆露颖 临沂报道

近日,“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时代华章”融媒采风团走进孟良崮纪念馆、孟良崮旅游区、沂蒙红嫂纪念馆、临沭县朱村、临沂商城等地,追寻红色基因的源头,聆听时代精神的回响。

探寻孟良崮上的红色印记,从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

踏入孟良崮纪念馆的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红色战旗形状的巨型建筑,主体高度为19.47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那鲜艳的红色仿佛诉说着往昔的壮烈。纪念馆的红色外墙挂板上,密密麻麻地镶嵌着整整19.47万颗子弹壳,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这两个数字,共同寓意着那场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于1947年在此打响。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著名的一场围歼战。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妄图一举消灭华东野战军。”讲解员主文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将历史的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5月13日,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抓住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与左右邻军空隙较大的战机,果断发起孟良崮战役,采用‘猛虎掏心’战术,大胆穿插分割,把这支国民党精锐部队从重兵集团中‘挖’了出来。”

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华东野战军成功歼灭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及整编八十三师一个团,共计3.2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乃至全国战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胜利,彰显了人民军队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坚定信念,也让人们看到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如今,孟良崮周边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城镇和村庄,人民生活富足安宁。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孟良崮旅游区也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

沂蒙红嫂:烽火中的铿锵玫瑰,岁月里的精神丰碑

革命战争年代,400多万沂蒙人里,有120万人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沂蒙儿女血洒疆场。涌现了一批以明德英、王换于等为代表的沂蒙红嫂。在拥军支前的路上唱响沂蒙人民的大爱长歌,构筑了沂蒙精神的光辉底色。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红嫂们的事迹徐徐展开。出生于1911年的明德英,虽然不会说话,但共产党干部的好作风、八路军战士打日本侵略者时的英勇事迹,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发现负伤的战士,明德英急忙把他拉进家中隐藏起来。随后打着哑语指引了一个方向,支走前来搜捕的日本侵略者。后来,明德英发现那名战士已经因流血过多昏了过去。为救人,在家中没有药品、现成开水的情况下,她冲破封建禁锢,毅然决定用乳汁救伤员,盼望这有营养、温暖的乳汁能救回战士的性命。这便是“乳汁救伤员”的故事。

此外,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李桂芳智搭火线桥,胡玉萍爱国拥军……“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沂蒙红嫂支前拥军的真实写照。

岁月流转,精神永不褪色。烽火岁月里,以“红嫂”为旗帜的沂蒙女性,用筋骨撑起半边天,以赤诚熔铸民族魂,她们的故事不是泛黄的旧纸,而是奔涌的长河,滋养着沂蒙精神的根系。

从烽火钢八连到幸福新农村,沂沭河畔"红"村蝶变

迎着秋阳,发源于沂蒙山区的沂河水,一路蜿蜒南下。经分沂入沭水道,在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与同样来自山东腹地的沭河水交汇。两河滋润,“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在这里结出累累硕果。

“朱”代表红色,朱村更是名副其实的“红”村。80多年前,24名“钢八连”战士用生命换来了村庄的平安,如今朱村人用新年第一碗饺子,敬告英烈。

1944年除夕,朱村人正忙着操办年事,家家户户贴对联、办年货,准备迎接新年。黎明时分,突然枪声大作,一队500余人的日伪军偷袭村庄,意欲进行报复性扫荡。驻守在沭河东岸的八路军滨海军区四团八连听到枪声后,火速奔向朱村投入战斗。冲杀中,连长鄢思甲和一排长秦家龙负重伤,仍继续坚持指挥。

“战斗最激烈之时,当地民兵和乡亲们背着手榴弹,抬着担架,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支援。”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名誉馆长、义务讲解员王经臣说,经过6个多小时激战,日伪军仓皇而逃,而八连的24名战士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来,朱村群众把一面绣了“钢八连”三个字的锦旗送到连队,八连后来也被山东军区正式授予“钢八连”称号。

“钢八连救朱村”这六个字,从此在朱村人心里,重逾千斤。“按照我们村传统,新年的第一碗饺子是用来祭祖的。”王经臣说,但当时朱村的乡亲就决定,不敬天不敬地,要把新年的第一碗饺子,敬八连牺牲的战士,这个习俗已在朱村延续80多年。

1998年,王经臣开始着手搜集、整理村史和朱村抗日战斗相关资料。2012年,富裕起来的朱村村民自发捐款,顺利建成“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纪念馆”和“朱村历史文化陈展室”。随着临沭县修缮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并以老馆为核心修建新馆,相继建成了沂蒙支前馆、导沭整沂馆等多个红色展馆,红色朱村旅游区开门迎客,每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小乡村蝶变成旅游区,与王经臣一样满怀期待的是朱村全体百姓。除了建起“五馆四区三基地”,朱村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多方合作搞起现代农业、民宿等特色产业。村民能挣钱,日子越红火,朱村作为作为山东省唯一村级典型范例写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临沭县“好日子”示范区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从“西郊大棚”到“万亿商城”,见证沂蒙精气神

被称为“沂蒙人民伟大创举”的临沂商城,历经40多年发展,从“小地摊”“西郊大棚”出发,迈向“商贸名城”“物流之都”,成长为万亿级商城。五代市场变迁,见证着这里繁盛的商贸物流辐射全国乃至影响世界。

地道的老临沂人总说,临沂商城是从西关一片杨树林里长出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城区走街串巷的“货郎”担“见样学样”外地商人,陆续聚拢到西郊长途车站附近摆起小地摊,交易逐渐红火,当时政府便把原本“五天一集”改为“天天逢集”,诞生了“地摊成堆、商品内销”为特征的第一代集贸市场。

1982年,临沂市率先建起山东省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西郊小百货市场”,固定摊位600个,商品1000余种,形成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为特征的第二代集贸市场。上覆玻璃钢瓦大棚、下铺水泥地面,四周绕以铁栏,这便是老临沂人印象深刻的“西郊大棚”。

1986年,临沂市以“政府领导、多家投资、各方共建、工商管理”为指导思想,创办了全省第一家专业批发市场——临沂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临沂市场从此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随后,水田、西关、前园、宋王庄等居委会都掀起了民间办市场的新高潮,服装、鞋帽、家电、家具、五金、车辆、灯饰、塑料制品、文体用品、农副食品等专业批发市场纷纷开张,迅速形成集群效应。

不过十几年光景,不断伸展的水泥、沥青马路带来了高楼林立,临沂商城不断壮大,像一根生命力旺盛的藤蔓,从临西一路延伸覆盖到7公里之外的临西十三路,诞生了商贸城、家具城、灯具城、小商品城、进口商品城等百余家专业市场,汇集600多万种商品……

如今,在临沂每天有千余种新款产品上市、30万人洽谈生意、2万辆货车进出,年交易额居中国地级市第1位。买卖全国的集货能力、通达全球的出海通道、联通世界的展销网络,赋予临沂“出海”的信心。2024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6604.78亿元、物流总额10074.36亿元,进出口额147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7.9%、26.4%。

“商城出海不仅是自身转型的需要,也是全市开放的突破口,从而带动产业、科技、文旅、环境的全面国际化。”兰山商城管委会副主任孙钦仕说。

站在今日临沂商城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回望“小地摊”的点点灯火,穿越“西郊大棚”的喧嚣岁月,直至如今“中国大集”“物流之都”的脉动,五代市场的变迁,正是沂蒙精神在新时代最生动的注脚。

红色沂蒙 热土新生:从弹壳乳汁到万亿商城,红色基因激荡时代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梅 实习生 荆露颖 临沂报道近日,“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时代华章”融媒采风团走进孟良崮纪念馆、孟良崮旅游区、沂蒙红嫂纪念馆、临沭县朱村、临沂商城等地,追寻红色基因的源头,聆听时代精神的回响。探寻孟良崮上的红色印记,从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踏入孟良崮纪念馆的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红色战

2025-08-12 10:49:00

东皋沂评 | 麦浪里的奋斗者

七月的骄阳下,鲁南平原无边无际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如沉稳的巨舰般破开金色波涛,扬起阵阵麦香,汗珠沿着农机手黝黑的脸颊悄然滑落。这不仅仅是季节的馈赠,更是沂蒙儿女用汗水在黄土地上精雕细琢的丰年画卷。这每一粒饱满的麦子,都默默延续着“粮安天下”的千年古训,是大地给予我们最朴素也最珍贵的承诺。粮仓充实,则

2025-08-11 10:03:00

红动淄博!第七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决赛燃情开讲

大众网记者 许炳棋 淄博报道七月流火,赤心滚烫。7月23日,“红动淄博”淄博市第七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决赛在淄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4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讲解员齐聚一堂,用深情讲述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让流淌在淄博大地上的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焕发出炽热光芒。“这些故事不是泛黄的故纸堆,而是仍在跳动的心脏;不

2025-07-23 21:28:00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红心筑梦・科普赋能”党员先锋实践队开展“三闭环”赋能暑期行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通讯员 王兆婷 李淑斌 东营报道为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融合,7月5日——16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红心筑梦·科普赋能”党员先锋实践队14名学生党员,在王兆婷、李淑斌2名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实践队依托东营市“红

2025-07-23 07:58:00

民乐县残联:党建引领绘就助残暖心画卷

近年来,民乐县残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筑牢组织根基、聚焦精准服务、凝聚多方合力,不断提升服务残疾人质效,让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建强“红色堡垒”,夯实助残工作根基;县残联党支部把强化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将残疾人工作

2025-07-15 16:58:00

东皋沂评 | 临沂端午:粽香传古韵,实干续新篇

从沂蒙山区的桲椤叶粽到孟良崮的“钢铁粽子”,临沂的端午实践,既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临沂端午的仪式感,始于一缕艾草的清香。清晨,家家户户门楣斜插的艾草与柏枝,不仅是驱邪祈福的符号,更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包粽子是临沂端午的“重头戏”。沂蒙山区用桲椤叶包裹的粽子,草木

2025-06-17 10:23:00

临沭县蛟龙镇秸秆禁烧在行动

鲁网6月10日讯近日,为全面落实小麦秸秆禁烧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临沭县蛟龙镇在镇纪委的监督下,科学部署,围绕实现“零火点”目标,“四个到位”扎实开展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宣传发动到位。通过宣传车、宣传横幅、LED显示屏、微信群、大手拉小手、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迅速掀起禁烧宣传攻势。通

2025-06-10 17:28:00

声情并茂述德乡 童心向党筑未来

仪陇融媒(记者 牛榆)近日,由团县委、县教体局和县少工委联合举办的红领巾讲解员竞演讲述活动在志翔小学举行。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同台竞技,用童声讲述德乡故事,展现新时代红领巾风采。比赛活动以“德乡”文化为主题,参赛选手们围绕本地红色历史、英雄人物、乡风民俗等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生动的舞

2025-06-10 11:36:00

在临沂网评丨以友城为纽带,山东绘就文明互鉴“同心圆”

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5月27日

2025-06-03 08:56:00

公开澄清正名!临沂警方发布

在临沂客户端讯 5月23日,临沂市郯城县公安局为民警于棋、马健皓公开澄清正名。近期,郯城县公安局接到群众反映,称对李庄派出所的民警办案不满意,于是拨打了投诉电话。郯城县公安局依法依规启动相关调查程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发现举报均不属实。经研究,郯城县公安局决定对民警于棋、马健皓予以维权正名,

2025-05-27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