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兼职要身份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06:45:03    

在兼职过程中,要求提供身份证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验证身份和年龄:

企业需要确认你的真实身份和年龄,以便于核实你是否符合工作的基本要求。

实名制认证:

正规兼职通常需要进行实名制认证,这有助于防止工资支付时的信息错误,确保你能及时收到应得的报酬。

个人资料存档:

企业可能需要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职工档案的存档,以及办理社保等事宜。

防止欺诈:

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可以降低虚假兼职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的风险,如开设银行账户或进行诈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提供身份证信息时应当谨慎,尤其当工作来源不明或对方信誉不佳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C视频·凡人樊语丨下班后送外卖的公职人员 让我们更加理解了真实的生活状态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樊邦平近日,据封面新闻报道,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利用业余时间送外卖,日赚百余元,他本人也非常享受这种充分利用时间,凭劳动赚钱,不浪费人生的过程。孙先生的行为有政策依据,也得到了单位的批准,针对这一现象,不少网友给予了赞赏,但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担忧。大家担心

2025-07-24 09:20:00

【天眼问法】兼职出借银行卡?日薪3000元的诱惑,一场法律危机正在逼近!

一张银行卡,日薪3000元?看似轻松的“兼职”,却将大四医学生陈欢(化名)拖入了法律与人生的双重泥潭。当短暂的“快钱”梦幻灭,留下的不仅只是400元报酬,更是一生难以磨灭的征信污点和心理阴影。他的遭遇,为所有轻信“轻松获利”陷阱的人敲响了警钟。初夏的大学校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医学专业大四学生陈欢却陷

2025-07-08 00:25:00

未经许可AI化使用他人声音、“挂人”并号召粉丝网暴构成侵权 典型案例→

为加强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侵害人格权的否定和整治,强化人格权司法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典型案例,案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严格落实民法典关于人格权保护等规定,加强人格利益司法保障。民法典设立专编对人格权作出规定,不仅保护生命权、身体权等基本人格权利,而且保护信息时代中价值已充分凸显的自然人隐私、

2025-06-12 11:42:00

一条产妇信息售价50元,记者调查医疗信息泄露问题

近日,山东孕妇刘丽(化名)突然收到一条加“好友”申请:“××月子中心,为您提供专业产后服务。”她心头一紧——几天前,她刚在当地一家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做完产检,并且此前从未在任何机构留下孕产信息。“电话、住址、怀孕周数,各种隐私信息对方了如指掌。”刘丽立即拨打12345投诉。次日,医院客服联系她:“可能

2025-05-06 08:03:00

在校大学生胡某,被抓!原因是→

【来源:敦煌发布】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破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犯罪嫌疑人胡某是一

2025-04-07 17:37:00

大学生用AI给2000多人发骚扰短信被抓

当你在用AI代码写论文、用算法优化实验时,可曾想过这项技术若被恶意利用,会成为刺向他人隐私的“数字利刃”?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破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两万余条学生个人信息,后利用AI技术向其中的两千余名学生发送骚扰短信。犯罪嫌疑人胡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非法入侵了学校某系

2025-04-07 15:44:00

没带身份证如何坐高铁?别慌,只需这样做

清明假期正是坐上高铁去踏青的好时机当兴致盎然地到达高铁站发现没带身份证这可怎么办?小编手把手教你忘带身份证如何坐高铁!方法一:线上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没带身份证坐高铁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就是通过手机线上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办理步骤如下↓↓↓打开铁路12306App首页点击温馨服务选择乘坐旅客列车临时身份

2025-04-05 15:13:00

治理摄像头乱装乱用,新政如何更好落地执行?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4月1日起正式施行。相关的规范和规定怎么更好地去落地执行?如何在满足公共安全需求的同时,更加保护好个人信息?《新闻1+1》连线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磊,带来分析解读。哪些公共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此次《条例》,严格限定了摄像头

2025-04-02 06:50:00

大数据杀熟“克星”来了!《江苏省数据工作条例》明起实施

交汇点讯 近年来,数据泄露、个人信息滥用等事件频发,一些网络商家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行为,让广大消费者很是烦恼。《江苏省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机构改革后,全国首部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省级法规。其中,能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最直观改变的是,《条例》有望成为大数

2025-03-31 23:01:00

打击个人信息“标签化”贩卖,监管与防护要“两手抓”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实施,我国信息安全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一些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机构在网络安全防护中措施不足,导致用户数据被不法分子窃取。不法分子将获取的用户数据分门别类打上标签,再以诸如“婚恋报告”“风险报告”等形式对

2025-03-20 2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