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全称巴拉圭共和国,首都亚松森,政治体制为总统制共和制。
地理位置和人口
- 地理位置:
- 巴拉圭位于南美洲的中心位置,北与玻利维亚接壤,东北和东部与巴西相邻,南部和西部则与阿根廷交界。
- 巴拉圭国土面积国土面积40.68万平方公里。
- 巴拉圭的首都是亚松森,位于巴拉圭河东岸,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巴拉圭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南美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国家。
- 人口数量:
- 2023年,巴拉圭人口为611万。
- 巴拉圭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包括:
- 印欧混血种人:95%的巴拉圭人口为印欧混血种人,这是由西班牙殖民者和当地瓜拉尼人等土著民族的混血后代构成的主要族群。
- 瓜拉尼人:是巴拉圭的土著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东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瓜拉尼人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包括自己的语言瓜拉尼语,该语言也是巴拉圭的官方语言之一。
- 其他土著民族:除了瓜拉尼人外,巴拉圭还有其他一些小的土著民族群体,如在百度百科中提到的圭库鲁人,他们16世纪前活动在西巴拉圭,以渔猎为生。
- 白人:巴拉圭的白人群体主要是西班牙裔和其他欧洲移民的后代,他们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 其他少数民族:包括来自巴西、阿根廷等邻国的移民及其后代,以及近现代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群体。
- 非裔巴拉圭人:在巴拉圭的非裔社区,他们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宗教信仰和语言
- 宗教信仰:
- 巴拉圭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国家,其中天主教是最主要的宗教信仰。
- 天主教:巴拉圭8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在巴拉圭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
- 瓜拉尼人的原始宗教信仰:瓜拉尼人是巴拉圭的土著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原始宗教信仰。他们相信再生,认为大自然的风、雨、雷、电都是神,需要虔诚地祭祀与崇拜,尤其是太阳神和月亮神。
- 其他宗教信仰:除了天主教和瓜拉尼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外,巴拉圭还有一定比例的居民信奉其他宗教,包括新教等基督教派别。
- 官方语言:
- 巴拉圭拥有两种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
-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是巴拉圭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该国教育、政府和商业活动中的通用语言。它是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引入的,并且至今在巴拉圭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 瓜拉尼语:瓜拉尼语是巴拉圭的另一种官方语言,也是该国的民族语言。瓜拉尼语是一种印第安土著语言,使用人数约占巴拉圭人口的90%以上。瓜拉尼语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并且具有大量的非土著语言词汇,这在美洲地区是相对罕见的现象。
- 巴拉圭政府致力于推广瓜拉尼语的使用,成立了专门的国家部门来推动瓜拉尼语的口头及书面使用。此外,还有私人非营利性质的瓜拉尼语言学院,负责制定瓜拉尼语的标准化书面使用规范。
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
- 地形地貌:
- 地形分布:巴拉圭的地形主要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部分。东部地区主要是丘陵、沼泽和波状平原,而西部地区则以原始森林和草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 海拔高度:巴拉圭的平均海拔为199米,最低海拔为44米,最高海拔为802米。
- 巴拉圭河:巴拉圭河是该国的主要河流,由北向南贯穿全国,将国家分为东西两部分。
- 西部地区:巴拉圭西部的大查科地区是一个半干旱的低地平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0%,但仅占总人口的2%。
- 埃尔查科:西部的埃尔查科地区由干燥森林、稀树草原、灌木丛、草原和湿地组成,约占巴拉圭面积的60%,是该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以饲养牲畜,生产肉类为主要产业。
- 地势特点:巴拉圭的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以平原地形为主,等高线较稀疏,表明地形起伏不大。
- 巴拉圭的地形地貌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了该国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经济活动。
- 气候类型:
- 巴拉圭的气候类型多样,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 北部地区:北部靠近亚马逊盆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这一地区夏季(12月至次年2月)的气温大约在26至33摄氏度之间,冬季(6月至8月)的气温则在10至20摄氏度之间。
-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的气候较为温和,降水量比北部地区要高。
- 降水分布:巴拉圭的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东部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为1,300毫米,而西部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则大约只有400毫米左右。
- 整体气候特点:整体而言,巴拉圭的气候属于热带到亚热带气候,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这期间北部亚马逊盆地会吹来湿润的风,带来大量降水。
- 首都气候:首都亚松森位于巴拉圭的东部,夏季气温在22至35摄氏度之间,冬季气温在12至22摄氏度之间。
- 极端气温:巴拉圭基本上没有冬季,最冷的气温也不会低于10摄氏度植被覆盖:巴拉圭的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4%,拥有丰富的硬木林、破斧树和马黛茶树等植被。
巴拉圭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对该国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历史沿革
巴拉圭的历史沿革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时期:
- 原住民时期:巴拉圭原为印地安人瓜拉尼族定居之地,他们在此居住了将近1000多年。
- 发现与殖民:1525年葡萄牙人阿雷荷·加西亚发现巴拉圭,1537年西班牙殖民团体首建亚松森市。
- 宗教传教:5年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前往该地传教并教授当地人农牧及手工艺。
- 殖民统治的结束:18世纪,巴拉圭地区是南美洲最大的人口集中地区。1767年西班牙殖民者把耶稣会教士驱逐。
- 独立:1811年5月15日时巴拉圭脱离西班牙独立,由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进行独裁统治。
- 洛佩斯家族统治:1840年法学教授洛佩斯继任后,开始采取较开放的政策,从事农工商业各项建设。洛佩斯之子小洛佩斯于1862年继掌政权,醉心军国主义。
- 巴拉圭战争:1865年至1870年间,巴拉圭发动了拉丁美洲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巴拉圭战争,与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所合组的联盟对抗作战,导致国家重大损失。
- 政治竞争与变革:1869年,蓝党和科罗拉多(红党)的首次出现预示着自由派和科罗拉多之间的政治竞争。1904年,自由党开始掌权,标志着支持科罗拉多的巴西的势力下降,而阿根廷的影响力上升。
- 大厦谷战争与后续:1932年至1935年年的大厦谷战争中,巴拉圭战胜玻利维亚,从玻国取得大片格兰查科地区。1947年巴国发生为期六个月之内战后由红党执政。
- 军事独裁与民主化:1954年,属红党的斯特罗斯纳将军发动政变,同年9月当选总统,直到1989年2月被罗德里格斯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从此开始实行民主制度选举总统。
- 现代巴拉圭:1989年2月2日,巴第一军区司令罗德里格斯发动政变,推翻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并于同年5月举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罗本人当选总统。
这些历史事件塑造了巴拉圭的国家身份和政治体制,也影响了其与邻国的关系。
自然资源
巴拉圭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力资源:巴拉圭拥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两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约为5600万千瓦。巴拉圭拥有伊泰普和亚西雷塔水电站各50%的所有权,是南美重要的电力出口国。
- 森林资源:巴拉圭的森林覆盖面积约为184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5.42%。70%的森林资源集中在格兰查科地区,出产珍贵的硬质木材,如硬木林、破斧树和马黛茶树等森林资源丰富。
- 农业资源:巴拉圭是一个农业国,主要农产品包括大豆、棉花、烟草、小麦和玉米等。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肉类需求增加,巴拉圭肉类出口大幅上升。
- 矿产资源:巴拉圭的盐矿和石灰石储量较大,还有少量铁、铜、锰、铁钒土、云母、铌、天然气、铝矾土等资源。近年来,在靠近玻利维亚边界的查科地区发现储量丰富的天然气。
- 旅游资源:巴拉圭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如伊泰普水坝和瓜伊拉瀑布群等。此外,巴拉圭盆地是世界最大的可被水淹没的沼泽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 生物多样性:巴拉圭位于南美洲中部,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物种。这些自然资源为农业、林业和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
- 渔业资源:巴拉圭的水域为多种鱼类提供了栖息地,渔业资源也是该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 土地资源:巴拉圭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这些自然资源为巴拉圭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需要合理开发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军事力量
巴拉圭的军事力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 军事指挥结构:根据巴拉圭宪法规定,总统担任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由总统、全体内阁部长、武装力量参谋长以及陆海空三军司令组成,总统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
- 武装部队组成:巴拉圭的军事力量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陆军是主要的军事分支,其次是空军,海军规模相对较小。巴拉圭陆军约有20,000名现役人员及160,000名预备役人员。
- 军事义务与服役:巴拉圭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和空军的服役期为一年半,海军为两年。
- 军事装备与能力:巴拉圭的军事装备和能力主要集中在维护国内安全和边境防御上。
- 历史军事冲突:巴拉圭历史上曾经参与过重大的军事冲突,如19世纪的三国战争(1864-1870年),这场战争对巴拉圭的军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军事教育与训练:巴拉圭可能会有专门的军事院校或训练机构来培养军事人才。
- 国际军事合作:作为南美洲国家,巴拉圭与邻国或区域组织有一定的军事合作或交流。
巴拉圭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其军事战略和能力与拥有海洋边界的国家有所不同,更多侧重于陆地防御和区域安全合作。同时,巴拉圭的军事力量和政策也会受到国内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外交政策
巴拉圭的外交政策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 对外开放和多元化:巴拉圭实行对外开放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愿意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友好的合作关系。
- 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自决:巴拉圭主张维护国家主权、人民自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 区域一体化:巴拉圭重视与拉美国家,尤其是南方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一体化进程。
- 与美国的关系:巴拉圭重视与美国的关系,在打击国际犯罪、缉毒合作、反恐问题上与美国积极配合,但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如出兵伊拉克、向古巴派遣人权观察员及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等问题上未给予美国支持。
- 与巴西的关系:巴拉圭与巴西保持传统友好关系,巴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巴拉圭有较大影响,是巴拉圭在南方共同市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 与阿根廷的关系:巴拉圭与阿根廷长期保持睦邻关系,双方在经贸和水电合作方面有显著成果。
- 国际组织参与:巴拉圭是联合国、77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国家组织、拉美经济体系、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联系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
- 经济外交:巴拉圭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制定《国内外投资法》,对外资实行特别优惠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巴拉圭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欧国家、日本等保持不同程度的外交关系和经济合作。
- 无外交关系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巴拉圭暂无外交关系,交往不多。巴拉圭于1957年与台湾当局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
巴拉圭的外交政策反映了其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寻求合作与发展的意愿,同时强调国家主权和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
巴拉圭瓜拉尼(PYG)是巴拉圭的流通货币。
巴拉圭2022年的GDP为419.35亿美元,人均GDP5626美元。
巴拉圭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支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 经济概况:巴拉圭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及地区经济好转,巴拉圭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
- 经济支柱:巴拉圭的经济支柱主要包括农牧业、林业和相关加工产业。其中,大豆、肉类、棉花、烟草等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此外,电力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巴拉圭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南美重要的电力出口国。
- 工业发展:巴拉圭的工业以轻工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近年来随着转口加工业的发展,外国公司在巴拉圭设厂,加工业有所发展。
- 基础设施建设:巴拉圭政府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低税率、低成本优势提高外资投入,发展本国工业。政府还制定了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包括公路建设、水务和卫生工程等。
- 对外贸易:巴拉圭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巴西、阿根廷、中国等国家。主要出口产品为大豆及其副产品、肉类等农牧产品,以及电力。
- 外国投资:巴拉圭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对外资实行优惠政策,如减免所得税等。外资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纺织和化工行业。
- 经济挑战:巴拉圭经济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农业生产依赖于气候条件。因此,政府需要寻求财政机制来降低气候不稳定带来的影响。
- 经济政策:巴拉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包括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就业等。同时,政府也出台了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 GDP增长:巴拉圭的GDP增长率有波动,但服务业是其最大的经济部门,占GDP的39%。
巴拉圭的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市场、气候条件、政府政策等。政府正通过各种措施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