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但不限于”是一个常用的法律术语,用于 表示某个范围或集合不仅包括明确列出的内容,还可能包括其他未明确列出但与指定内容相关的内容。这个短语在法律文本中特别常见,用于合同、法律声明和其他需要明确权利、责任或义务范围的场合。
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含义:
包括指定的内容:
短语首先确认了明确列出的内容,确保这些内容被包括在内。
不仅限于指定的内容:
短语还表明除了明确列出的内容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在短语中详细列出,但也被视为包含在内。
这种表述方式在法律文本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可能出现的未预见情况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范围,确保所有相关的权利、责任或义务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多个条款提到或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这一术语,例如:
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四百七十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这些条款表明,“包括但不限于”在法律文本中用于确保合同内容的全面性和灵活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相关情形。
建议
在起草法律文件或合同条款时,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这一术语可以帮助确保所有相关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都被明确列出,从而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争议和误解。同时,这种表述方式也有助于保持文本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