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唐代诗人胡曾曾经写过一首名叫《上蔡》的咏史诗: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
这首诗讲的是秦朝著名政治家丞相李斯的的人生故事,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士,年轻的时候经常和家人外出打猎打狡兔,后来李斯出仕秦国,帮助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王朝!
李斯也平步青云,成为大秦帝国的开国丞相,可谓是位极人臣,但是成为丞相的李斯贪恋权位,在秦始皇即将驾崩之际,和赵高私自篡改秦始皇的遗诏,逼迫长子扶苏自杀,立始皇帝的小儿子胡亥为帝!
虽然胡亥成为皇帝后,李斯继续为丞相,但是赵高却通过控制胡亥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渐渐地架空了李斯的丞相职权,趁着李斯得罪胡亥被下狱的机会,诬陷李斯谋反,胡亥遂下令将李斯腰斩,并且夷三族!
李斯,这位帮助秦始皇统一全国,开创大一统时代的卓越政治家,人生结局却落得个如此的凄惨下场,着实让人惋惜,那么为何李斯这样一位宦海浮沉几十年的大人物会最终败在赵高的手上呢?
李斯之所以败给赵高,主要是因为赵高是个真小人,而李斯虽然算不上真君子,但是有自己的操守和准则,受制于他所遵守的这些操守和准则,赵高能做的事他做不出来,这就决定了他在一些关键的事情上总要落在下风!
赵高
想当初赵高为了把持朝政,曾经在上朝的时候把一头鹿牵到朝堂上,然后指着鹿说这是一头马,并且让朝臣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有不少人为了拍赵高的马匹,而纷纷说是马,但也有不少人不原说假话,就说是鹿!
结果那些说鹿的人没过多久,就纷纷被排挤出朝廷,有的还被赵高害死,于是乎就有了指鹿为马这个流传千古的成语,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目的就是为了借机除掉那些不肯依附自己的人,从而更好的把持朝政!
这样的做法赵高能做得出来,因为他是真小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毫无底线,但是这样的做法让李斯去做,恐怕李斯是不屑于这么做的,因为李斯的内心深处,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既然是政治家,做事自然要有一定的规矩和准则,指鹿为马那样下三滥的手段,他是不屑为之的。
所以虽然当初他和赵高一起进行了沙丘政变,但李斯和赵高始终不是一路人,两人不过是因利相聚,利得则分,所以等胡亥当了皇帝,两人也就分道扬镳了,李斯的想法其实还是想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丞相,继承秦始皇的遗志,帮助胡亥更好的管理大秦帝国!
但是赵高想得是如何将朝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胡亥不过是自己立的一个傀儡罢了,至于秦帝国的发展和未来,他才不会关心呢,所以才会有指鹿为马这样荒诞的故事发生。
而李斯的死也就是因为他看到胡亥整日嬉戏游乐不理朝政,大秦国运每况愈下,他作为丞相的职责让他上书劝谏胡亥要以国事为重,结果触怒了胡亥,被胡亥下狱治罪,而赵高则借机陷害李斯,说他谋反!
李斯自然要上书给自己辩解的,奈何赵高早就彻底掌控了胡亥,李斯的上书根本到不了胡亥的手中,结果最终李斯被定为谋反之罪,然后被腰斩于咸阳街市,夷灭三族,一代大秦丞相,就这样死于阉人赵高之手!
也难怪李斯被腰斩当日,看着即将落下的铡刀,和自己的儿子感叹,再也不能回上蔡去打兔子去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倘若不是当日利令智昏和赵高篡改始皇帝遗诏,恐怕也不会落得今日被腰斩的下场!而他之所以败在赵高的手上,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并不是赵高那样的一个真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