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职场之生产方式
工厂生产计划,从类型来说,分为备货生产方式MTS,订单生产方式MTO(分为反复订单生产方式MTO和订单重新设计生产方式ETO),还有一个是订货组装生产方式ATO。
基本上工厂的生产计划都是这三种模式,有的工厂是只有其中一种生产方式,但多数工厂还是以有二种或者多种生产方式。
这几种生产方式,具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下面分别给大家作一简单的介绍:
备货生产方式MTS: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工厂以备货方式进行生产,工厂生产什么,销售端就卖什么,以工厂生产为主;当然了,工厂生产也不能自我放飞,想怎么生产就怎么生产,想怎么备货就怎么备货,如工厂有这么任性的话,那要么这个工厂是垄断性的工厂,要么就是离关门大吉不远的工厂了。
工厂生产在备货生产前,必然由销售端对市场进行洞察,进行市场调研后,出具销售预算计划后,才能有所依据的进行计划性的备货生产。待客户下发正式订单后,工厂从所生产备货订单中,挪出客户订单需求量,发给客户。这样的生产模式,对于客户的交付来说,会很快,客户会很喜欢。但是对于工厂来说,如何预算准确,如何平衡库存量和断货就也很重要。同时这样的备货生产,对工厂的财务来说,会占用大量的资金流,工厂会承市场变化带来的资金风险。除非是垄断性的工厂,对于多数工厂来说,这种风险都会存在。
订单生产方式MTO:这个生产方式,就是说客户下订单后, 工厂开始安排生产,最终工厂生产完成后,交付给客户。这样的生产模式,对于备货生产方式所产出的风险,可以有效的避开,但是会产出一个新的风险,因为订单生产,是在接到客户订单后,工厂根据原料库存量、工厂工序生产效能,工厂人员情况、产品所需辅料、化料库存量情况,来进行排产生产。如其中一项不能满足客户订单需求量,就会产生出一个新的原料供应问题。那么最终客户看到的是,订单交付周期长,可能会影响到客户上市安排,客户会抱怨工厂,进而可能失去客户。
如何平衡客户需求日期与工厂生产进度间的平衡,是生产计划人员及工厂高层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点,需要多部门参与进来,一起合作来尽可能的符合客户的需求日期,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粘性。销售端要周度、月度、年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提供准确销售预算;生产各部门根据预算,规划原料、辅料、化料、 人员、设备等等所有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计划,并根据预算量,提前作备货生产,以便在接到正式订单后,能减少客户的生产交付周期。
订单重新设计生产方式ETO:这个生产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个性定制生产方式,指针对现有产品或新设计的产品,客户会提出新的要求或者设计,而工厂要根据客户新提出的各项需求,由产品开发 部门进行试生产,并在客户确认后,将相关生产技术资料转给工厂生产,工厂根据开发部门的技术资料,安排原料、辅料、化料、人员及设备,并给客户提供可交付的准确日期。这样的生产方式,工厂会面临,各项新原料、辅料的采购,或者调整现有生产工艺,进而去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工厂开发部门要具备强大的开发设计能力,不能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没有达到客户需求或失去客户。
订货组装生产方式ATO:指工厂先会根据产品特性,对一些同性的产品先期进行半成品生产,待客户订单下发后,根据客户需求产品的特性,将半成品进行组装生产。这种生产模式适用于多种成品产品能共享半成品的产品,这也是工厂喜欢的生产方式,不管是A+B还是A+B+C或是B+C,工厂都是可以提前备好半成品,在接收到客户正式订单后,可以及时进行组装生产。这个生产方式便利性很强,但同时对工厂产品前期开发设计时,要求也多,开发时就要考虑产品共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