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古镇,位于浙江杭州的千年古镇,远离城市喧嚣,却隐秘城市之内。水陆辐辏、风帆梭织,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不仅保留了一份世外桃源的隐秘,却又别有一番人间烟火的味道。如今,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要道,塘栖的水乡风貌至今仍保留完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2014年6月,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广济桥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塘栖古镇沿着京杭大运河河岸而建,自宋朝起,塘栖逐渐成为名闻江南的财货聚集之地,南来北往的船只,四邻八乡的物产皆顺河流来此贸易,到了明清,傲然居于江南十大名镇之首。
国初开设运河,大筑塘岸,居民初集,负塘而栖,因名塘栖。因京杭大运河的兴起,造就了历史上的塘栖水路四通八达的重要地位。
塘栖的桥多、廊多,曾形成「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水乡风光,一条一条的河道交错纵横,一段一段的廊桥相连贯通,屋顶瓦舍连成一片,都说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
在这里,有乾隆下江南御赐的石碑雕刻,有现代化的谷仓博物馆,更有数不清的地道美食。
越过广济桥,一条水北老街,古色古香的门牌楼坊里藏匿着不少老字号,开满了令人过目不忘的食铺。
被丰子恺称为“江南佳丽地”的广济桥,横跨在古运河上,连接运河南北两边,全桥武康石砌成,浑然一体,造型秀丽,气势恢弘。远望去跨大拱高,凌空高耸,如长虹卧波,是古运河上跨度最大的唯一七孔石拱桥,也是京杭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历史悠久,古朴苍老。明朝弘治年间,桥塌,百姓来往均靠摆渡,每逢风高浪急,总有人落水遇难。此时,宁波义士陈守清挺身而出,削发为僧,舍弃家庭,抛妻别子,沿着京杭运河北上,筹资建桥,历时九年,终于建成了这座七拱长桥。陈守清被誉为“广济桥之父”, 并为了纪念他在广济桥旁边建立塑像。
从桥下拾级而上,有一种像爬山一样的感觉,桥面的石板厚实沉重,走到桥顶,可一览古镇全貌。伫立桥上倚栏远望,运河流水千古依然,碧波轻荡。
塘栖是座古镇,同时也是一座新城,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失去了“三十六爿(pan)桥”、“七十二条半弄”的风貌,但是她的魂和根还在,人杰地灵,并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