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时期,南阳有一对小夫妻,对父母不太孝顺,总是大喊大叫,喝酒。老两口为了家庭和睦,也尽量忍了。有时邻居实在受不了了,过来劝几句,但也被小夫妻的脏话踢了一脚。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的邻居变得不愿意与这对夫妇交往。
这对年轻夫妇虽然不是儿子,但他们都笃信佛教。每逢七夕或庙会期间,小两口一大早就赶到庙里烧香。当地传说,谁烧香,谁家就会有好运。
但奇怪的是,无论这对年轻夫妇去得有多早,寺庙里的和尚都告诉他们,他们错过了第一炷香。夫妻俩私下嘀咕道:“难怪家里不顺,生活也不富裕,原来有人比我们先去烧香了!”
两人不想让别人抢走他们的幸福,所以决定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谁知道不管是五更、四更,就算是三更、二更,也不是第一香。女子嘀咕道,认为寺庙里的和尚在欺骗她。
这一天,夫妻俩跪在佛像前问道:“佛祖,为什么我们起得再早也烧不到第一炷香?请老神仙给我一个解释。”
突然,佛像微微一动,光芒闪烁,然后腹中传来声音:“如果你想知道原因,去找一个叫冯喜良的人,他会告诉你答案。”妻子随口问道:“佛陀,这个冯喜良有什么素质?”
“他的左手少了一根手指!”当夫妻俩看到佛陀出现时,丈夫收拾好行李,四处寻找左右手指上写着冯喜良名字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想要找到一个人,真是太难了。我丈夫找他已经快一年了。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机会出现了。
这天,丈夫走累了,正好有一个小伙子负着担子卖饼干。丈夫拦住年轻人去买芝麻饼。当年轻人接过烧饼时,他的左手少了一根手指。丈夫连忙问道:“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我该怎么称呼你呢?”
年轻人愣了一下,然后说道:“我叫冯喜良。”丈夫听了很高兴,终于找到了烧香的人。
丈夫把冯喜良拉到一边,告诉了他整个事情的经过。
冯喜良听后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只是个卖芝麻的,从小就没进过庙,更没有烧过香。”
丈夫说:“不对,老神仙说你天天烧香。”
“那我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冯喜良挠了挠头,疑惑地说。
“那你每天都做什么?”丈夫问道。
冯喜良说:“我每天早起做烧饼和麦片,叫醒妈妈,给她第一碗粥,给她吃第一顿烧饼,然后就去卖烧饼,不做别的了。” 。
丈夫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佛陀说他是第一香点燃的人,而冯喜良从来不烧香。回家后,丈夫把情况告诉了妻子,妻子也一头雾水。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带着疑惑再次去问佛陀:“佛陀,我们找到了冯喜良,但他说他从来没有烧过香,你说他为什么要在第一根柱子上烧香呢?”
佛陀说:“冯喜良虽然没有烧过香,但他每天都会给母亲端来第一碗粥和第一盘烧饼。既然他孝顺,即使不烧香,第一炷香也应该属于他。”他。”翻山越岭烧香,不如亲近父母。如果是无关的人,烧香有何用?”
夫妻俩听了这话,恍然大悟,便辞佛回家了。从那以后,夫妻俩似乎都变了。他们孝顺父母,善待邻居,在需要时主动互相帮助。
父母看到两人的变化,欣喜若狂,家庭和谐美好。邻居朋友见状也回心转意,愿意与这对夫妇联手。家庭和睦,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渐渐地,夫妻俩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
编者注:本故事改编自《夜谭随录》。家庭和睦,万事兴旺。这确实是事实。一个家庭要幸福美满、兴旺发达,最重要的是和睦;而和谐的前提是父母爱子女,子女孝顺父母。
拜佛并不是真正拜泥身,而是拜自己。这就是说,求佛不如求己。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每个人都应该把孝道放在第一位。